首頁>Club>

23

宋朝

回覆列表
  • 1 # 啊德民

    不算。

    那麼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呢?這就要開始追根溯源了。

    首先,秦統一了六國,並置於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我們謂之曰大一統王朝。這是直接原因。那麼秦國到底是因為統一了六國,還是因為建立了中央集權政府呢?答案是前者,為什麼?這就要再追溯到了。我們都知道,是分封建國的。原因之一是替周天子掌管百姓,原因之二,是要抵禦“四夷”。就是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那麼四方都有代表性的民族,周朝的百姓又是什麼種族呢?答案是:什麼種族都有,但是華夏族更多。也就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在周創立之後,不斷吸收融合。周王朝也就成了一個以華夏族為主宰的國家。可是這個國家後來分裂了,形成了春秋和戰國。而秦朝,統一了六國,就等於把這些分裂的、以華夏族為主體的諸國家又融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了。所以,中國歷史上所謂大一統王朝,就是統一了以漢族為主體居民的地區的朝代。

    同時,周朝為什麼不是大一統王朝,我覺得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周朝沒有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而是周朝創立之初,民族概念還不清晰。瞭解了什麼是大一統,就可以判斷北宋是不是大一統王朝了。自秦朝開始,就是其管轄地了。漢繼承了秦,西晉繼承了漢,隋繼承了西晉、唐又繼承隋朝。這六朝都因為牢牢把握了幽雲十六州,而毫無爭議的成為大一統王朝。而北宋有爭議,正是因為在統一過程中沒有把幽雲十六州併入其轄地。所以北宋要和秦朝兩漢西晉隋唐元明清並列為大一統王朝,並不滿足條件。

  • 2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1004年,在宋遼之間有過一個條約《澶淵之盟》

    內容大體上有這麼兩條: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以後,誰家的皇帝年紀大,誰家皇帝就是哥哥。

    二、宋每年向遼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易。

    第一條,今天看,這豈僅僅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宗旨的。

    第二條,抱怨條約不平等,主要是因為這第二條,但是,我們嘴上罵,心裡不服,心裡要清楚牌局。十萬兩白銀是個什麼概念,大宋的歲入,是一億兩,打,每年軍費是五千萬兩。

    這個條約當時的簽訂實際上也是衡量宋遼兩國實力的界限,那就是誰也打不過誰,通過議和各退一步,就這樣宋遼兩國開始了互通有無,邊境甚至出現了繁華的貿易景象,因為宋代是中國商業氣息最濃的一個時代,這會兒我們除了看到和平之外就是宋向遼稱臣,年年納貢,歲歲來潮,宋當然是低頭了,而這好戲才剛剛開始,這是中國歷史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貨幣戰爭的首次開始,當然身為遊牧民族的遼中國人哪懂什麼經濟學,他們只知道眼前是自己在佔便宜,

    問題是接下來,宋是生產大國,什麼絲綢,糧食,等等,包括海外貿易所得到的都是遼中國人的喜愛,自然要大量向宋進口,出口的多了,在貿易上宋自然就佔便宜了,雖然簽訂了納貢這一條,但是每年通過外匯甚至賺了比這個納貢更多的財富,說白了納貢只是明面上的安撫,遼中國人民並沒有因為納貢逐漸富裕,反而變得越來越窮。他們還犯了一條嚴重錯誤,那就是慢慢的通用國幣逐漸使用了大宋鑄造的崇寧通寶(北宋趙潔崇寧年間(1102到1106年)始鑄,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在遼國老百姓手裡他們認為今天去賣了一擔柴別人給你崇寧通寶很正常,已經習以為常。甚至連遼國皇帝也認為宋的貨幣值錢,乾脆就自己不再鑄幣,而是乾脆將貨幣發行交給了宋,這在我們今天看來何其荒唐,本來自己所需都是靠進口,還把貨幣發行權讓給了宋,逐漸的漢族文化也慢慢地滲入到了每一個聊過人的骨髓,文化侵略和貿易侵略雙重打擊,最終遼還是敗在了後來北方女真族崛起後的宋金的夾擊之下

    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與其子、部將於(今杭州),和金國簽訂《紹興和議》

    1、向金稱臣,金冊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2、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二州及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3、宋每年向金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結束了長達10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而這 只不過是 宋遼之間貨幣戰爭的續演,宋還是長期以來最大的獲益者,

    宋,遼,西夏三國之間的關係後來演變為,宋、金以及蒙古之間的關係、只不過蒙古後來想採用同樣的 方式 和宋處理外交,但是宋拒絕了,一來是宋的官員主戰派佔據主動,二來是蒙古要求的歲幣貿易條件有點高,

    所以三次議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只不過是讓民眾休養生息罷了,最終的結果並不是人們抱怨的那種,看上去是不平等,實際上是暫時不平等而後來成為最大的獲益者,只不過第三次和蒙古沒有實現和約,要是實現了,也就不一定是蒙古鐵騎橫掃中原了,不過歷史沒有如果。

  • 3 # 自由之神1213

    以我的淺見,南宋向金國稱臣,不屬於統一的國家,應該屬於分裂的國家,除了南宋,此時中國的版圖上有金國、西遼、西夏和大理,下面來具體闡述。

    靖康之恥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國大舉南下攻陷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擄走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押往金國,北宋滅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由於疆域相對於北宋位置靠南,史稱南宋。北宋時期,燕雲十六州一直屬於遼國,雖然也沒有統一中國,但至少佔領著中原地區,勉強可以算統一的國家。而南宋相對於北宋,丟失掉了中原地區,最後遷都到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偏居一隅,很難稱得上是統一的國家。

    紹興議和

    岳飛死後,南宋和金國達成一致,並向金國納貢稱臣,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換回了淮河以南地區半臂江山的統治權。此後金國數次南下,南宋多次北伐均無功而返,雙方逐漸對峙局面。

    總結: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不思進取,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不惜殺害忠臣岳飛,甘願向金國稱臣納貢,放棄大片土地,並偏居一隅,南宋最多算一個割據政權,不屬於統一的國家。

  • 4 # 木子君的小屋

    不是,何謂統一的國家,即統一政令,統一政體,有一個唯一的最高首腦,即皇帝。

    請問一下,以下的條件,宋金之間滿足嗎?哪怕是滿足一項?

    一、宋金關係

    宋朝的成立,早於金朝,宋朝有自己的朝廷,有自己的皇帝,有自己的百官,有自己的法令,甚至還有自己的軍隊,怎麼說和金國是統一國家?

    甚至,他們之間,別說是一個國家,連友好國家都不是吧。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國進攻北宋,南下攻取北宋的首都東京汴梁,擄走徽、欽二帝,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並且,殘忍的金人,除了擄走徽、欽二帝,還帶著了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貴卿與朝臣共三千上北上金國,汴梁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金兵殘暴,僅擄走的嬪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嬪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御女78人,近支宗姬195人,宮女479人,采女604人,宗婦2091人,貴戚、官民女3319人,被侮辱、殺害的女子更是無數。

    這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該乾的事嗎?

    二、宋朝向金朝稱臣一事

    宋朝向金朝稱臣,是發生在紹興十一年的事,在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中興四將為首的宋軍,在反擊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勝利之後,宋高宗與宰相秦檜唯恐有礙對金議和,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的兵權,甚至製造 了舉世聞名的莫須有的岳飛冤獄,使抗戰派對投降議和活動無法進行反對。於紹興十一年簽訂了和議。史稱“紹興和議”。

    而裡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宋朝向金朝稱臣,然後,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按和議內容,宋向金國稱臣,但是所謂的稱臣,也不過是雙方經過一系列的戰爭,都無力也不願意再打下去,議和而已。所謂的稱臣,也不過是名議上,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另外,此次稱臣,也只是暫時的,雙方的戰爭並沒有停止。紹興三十一年,金國皇帝完顏亮為實現其“立馬吳山”的政治願望,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採石磯遭到了以虞允文為首的宋軍抵抗。同時後院起火,完顏雍在遼陽稱帝,使金兵發生了譁變,完顏亮被殺,南下之金軍也無功而返。初登位的金世宗完顏雍無力對外用兵,故派出使臣首先提出和議。

    雙後又互相攻殺不斷,至隆興二年,宋金雙方再次和議,史稱“隆興和議”。而裡面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宋朝不再向金國稱臣,改臣君關係為叔侄關係。

    結語

    宋朝是一個璀璨的朝代,也是一個悲催的朝代,宋朝軍事上的無能和對外的軟弱,在對外戰爭中,一直是負多勝少。到了靖康年間,由於宋朝政府的無能,更是造成了慘絕人寰的“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後,宋金之間征伐不斷,武力上的弱勢,使宋朝和金國之間簽訂了一個個屈辱和議。

    不過,宋金之間的和議,只是雙方經過連年的戰爭,不願再戰而已。只是大義上的稱臣,宋金之間不是統一國家。

  • 5 # 頭頂那片藍藍的天

    為啥會得出這個結論呢?這不過是看問題的立場與角度問題:

    宋是統一國家的理由

    從大時空維度來看,兩宋僅是多民族政權中一個,算不上統一國家。這個維度是:中國歷史發展至唐時已北起西北利亞,南至海,東起遼東,西至鹹海的多民族國家。而至宋時,這片區域因唐以來地方割據的發展,中央力量的削弱,導致國家四分五裂,邊緣地的民族政權崛起,南有大理,北有西夏,遼,後來的金,蒙古等他們都是由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地方力量失控的結果。而兩宋沒能完成這個整合。即沒能實現唐以來統一國家下的民族融合。

    兩宋時期,政權交替並立的大時空背景由來

    隋唐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伴隨著大統一和廣闊的疆域,不僅使隋唐影響到四方的外國,也把文明推及到本國遙遠的邊疆,改變了他們氏族部落的政治,加速了他們文明前進的步伐!唐中央的力量衰退,地方節度使力量的增強致統一走向分裂,給了周邊民族崛起以機會。在中原文化的交流、推進,民族政權相繼建立、發展中,形成與中原宋王朝邊同時並立競爭的局勢。

    所以從中國歷史秦漢以來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角度來看,宋不是一個統一國家!。

    綜上所析,宋是統一國或不是統一國家都能說得過去:

    從華夏文明主體而言,它囊括了當時中國文明最先進的全部地區,並向周邊政權輻射著自己的文化。

    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發展程序而言,兩宋處於民族大沖突到民族大融合的第二大時期,僅是眾多政權之一,不算實現了統一。

  • 6 # moonwolf1

    答案首先是否定的,在歷史文化傳承上,中華五千年文明傳承主要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體文明延續,在歷史朝代的傳承上宋朝才是當時的正統,而金不過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地方政權,在遼宋時期,女真族是在遼國統治之下,後來遼國衰落對女真失去控制,完顏阿骨打趁機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權,後來逐漸發展壯大成遼宋金三足鼎立,宋金聯手幹掉了遼國,而後金又趁宋重文輕武,採取內外勾結滅掉了岳飛,從此金對宋具備壓倒優勢打到宋俯首稱臣,從現在的歷史觀看待,宋金之戰是民族融合之戰,是內戰,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可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宋向金稱臣是野蠻征服文明落後擊敗先進侵略之戰,是異族入侵之戰,所以岳飛是民族英雄。包括後來的蒙古滅宋建立元朝,雖然歷史上認可元朝是正統,但是從文明傳承上來說元朝是外來異族奴役我族的恥辱朝代,政治文化上不但不接受傳統中華文化而且倒行逆施採取種族歧視,對漢族殘酷壓制,退耕還牧,事實證明歷史上野蠻征服文明落後擊敗先進建立政權都導致社會文明倒退,那樣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侵略之戰而非統一之戰。

  • 7 # 一個失落的小強

    宋朝雖然軍事差,但是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人口多,經濟發達,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是沒有一定實力,金朝早就把宋徹底滅了,向金朝稱臣不過是名義上的,只是聽起來不好聽,還談不上是對方的附屬國,整個國家還是皇帝說了算。

  • 8 # 老夫子侃歷史

    偏安一隅

    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本來就是一位投降派,只追求偏安一隅,能活就行。只要金國能放他一馬,稱臣納貢那只是小意思!事實也是如此,趙構不僅全部接受了金國的條件,甚至在遞交國書時也要跪下!

  • 9 # 歷史講曉生

    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的稱臣事件,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弱小的國家向強大的國家稱臣以求一時安穩。但這些稱臣也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從來不能當做是一個統一國家。而且這種稱臣提議也並沒有任何約束,說白了就是一紙空文。所以金人也是不買賬的,即使南宋稱臣了,但該掠奪還是掠奪。不給你一點面子。

    所以我說宋朝向金朝稱臣這並不是統一國家,因為宋朝還保留著自己獨立的政權,一個國家是應該只有一個政權的。而且關鍵這種稱臣自古以來就沒有啥可信度,匈奴和漢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且金人也不善於治理國家,收買人心。他們也都清楚宋朝的官民是有多痛恨自己,所以宋朝向金朝稱臣就是統一國家的情況純粹就是不存在的。

  • 10 # 楊金華

    宋時,尤其是宋後期,中國境內分裂嚴重,金、夏與宋互相攻訐,又互相結盟。

    打敗了就稱臣,是緩兵之計,也是苟延殘喘的無奈。

    所以,稱臣實為一種策略。

    稱臣與被策封為臣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綜上,宋向金稱臣,不能理解為國家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到一個月瘦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