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有專家教授用各種花裡胡哨到老子都不懂的知識去解釋《道德經》,你們怎麼看?

回覆列表
  • 1 # 白玉子

    明明是大道至簡!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故弄玄虛?這個問題還真的是一語中的!老子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能知,莫能行!所以者何?《道德經》直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所謂天道,地道,人道皆遵循自然執行變化發展的規律,法則之道也!當然,天地人三才,天居上,地居下,而人居其中也!也就是說:天道,地道,人道亦或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之道,都是由人來運用的,都是為人來服務的!也就是說,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設若沒有人,也就無所謂天道,地道,自然執行規律法則之道了!也可以說,一切道也就都沒有意義了!所以《道德經》亦名《德道經》!雖只一字之差,其意義卻截然不同!《道德經》道字為首,突出了道的重要性!自然人就屈居第二位了!人就顯得是被動的地位了!而《德道經》德字為首!所謂天道人德,道為天地自然規律法則,而德是針對人而言的!這裡突出了人的關鍵性,從而也反映出人的主動性,能動性,適用性!竊以為《德道經》應該是老子的初心,本真義!因為老子窮其畢生,艱苦卓絕,一心明道,終得大徹大悟天道人道(人德),並將天道人德圓融無礙,達到了天人合一無漏大智慧境界!自然心知肚明這些都是他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做到的!而不是天,地,自然來實現的!當然人是最尊貴的了!所以嘆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人能有情於世,有情於人,有情於萬物眾生,有情於自然界,大愛無疆!按照天地自然之道去濟世利民,普度眾生!便超越了一切之意義了!自然,老子深知這一切靠一己之力是難能達到的!所以著述了《德道經》以供天下仁人志士共勉之!遺憾的是,一些本沒有研透《德道經》反而自以為是的磚家學者把《德道經》改為了《道德經》!實可嘆也!當然,不是這些磚家故意故弄玄虛而為之,實宰是沒有大徹大悟天道人德,更別提圓融無礙天人合一之境界了!改為《道德經》只能是俗人之見而為之的!孰不知,這些磚家都是日思夜想著成為明師大德,聖賢神人的呀!真是造化捉弄人了!其實,真的是大道至簡!《德道經》之上德不德,上善若水就是大道至簡的典範之語!並有唯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之扶助詮釋…!所以磚家們背其道而行之,有的咬文嚼字,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等不一而足!如將違道無為之無為二字解釋為《德道經》之核心宗旨,也就必然會指鹿為馬,背道而馳!與上德不德,上善若水等真義風馬牛不相及了!

  • 2 # 三十依舊惑

    “大道至簡”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為繁”。

    大道至簡的意思是,認識和實踐大道從最簡單的入手,而不是大道本身是簡單的。

    大道至簡是一種境界,就像讀一本書,初讀,從簡單到複雜,再讀從複雜到簡單,再讀就只剩一箇中心思想了,這就是簡。

    絕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入門簡單的層次,從簡到繁再到簡是需要大量人生閱歷和感悟。達到這一層次的人少之又少。

    大道至簡後一句是衍化為繁,世界的規律就是經過衍化後變得繁雜無比。如何看破繁雜的世界找到最原始的本真呢。這個過程就需要那些智者為我們這些凡人解讀了,學者解讀的是他們對大道的理解,也是歷來賢者悟道的經驗,由於個人悟性和經歷不同,對個人不一定有用,得到多少看個人造化。

  • 3 # 辛如

    嗯,大道至簡。

    這句話看過仙俠電視劇的小學生都會說,他也認為他理解了這句話。

    大家在小學/中學時學的基本定理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一到做題目的時候你就不會做了?

    地球人都知道質能方程E=MC(平方),但在物理學家眼裡對應著一堆的方程,可以拿來製造原子彈。

    價格由供需決定,上過高中有基本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經濟學家那裡也衍生出一堆方程。回到日常生活的時候,一堆人都在要求限制樓價/限制火車票價。

    同樣的話在不同的人那裡,內涵是完全不同的。知道一個概念很簡單,但要知道這個概念的邏輯起點/出處/變化/適用範圍,並能真正運用好,是需要很多細節的積累的。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可以說這句話囊括了宇宙萬物執行的原理。但落到具體事物上是怎麼演化的?

    如果你的認知沒有經過繁雜的階段,你所謂的大道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雖然不排除現在很多專家教授虛有其名,但也請知道,人跟人的認知差距也許和人跟狗的差距一樣大。

  • 4 # 川君品易

    確實是大道至簡,因為真正的大道就是看似簡單又平凡的道理,而不是複雜的故弄玄虛。

    但是《道德經》一書的特殊性,也讓它隨後產生了很多的不同解讀,雖然只有五千言,但內容涉及了政治、軍事學,倫理學、科學、宗教等不同領域,兩千多年來無數的人都想通過自己的思維和已知的認知去解讀,但忽略了一點,“道”本來就不可說。

    而且《道德經》涵蓋的內容很廣,但核心思想就是“道”,而這個“道”主宰生養天地萬物,老子又在第一章就說明了“道可道,非常道”,就清晰指出了這個“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子本人也並不主張多言、立言,無奈西出函谷關時在守衛的要求下才寫出了這五千言。

    真正的智者在悟道後是無法用言語去表達的,當我們以很多文字去定義《道德經》的內容時就已經落下剩了,其精華已經被流逝了。真正的“道”是落在日常生活中體悟的,“道”大至包容天地,生養萬物,小至一粒塵埃都可以悟道。當有人問莊子“道”在哪裡,莊子回答,道就在便溺之中。

    大道至簡,包容萬物,但我們近代受西方思維方式的影響,很想把一個具體的事情講述清楚,否則就理解不了;但中國文化講陰陽,《易經》裡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也是在從不同的角度在呈現出道的形象,但《道德經》裡又說道是恍兮惚兮,也在講道的深遠幽明,也就是這樣的描述方式讓後人演化出來很多關於道的看法。

    真正的“道”是需要自己去體悟的,人本自具足,在順應自然發展過程中就能體悟到“道”,你反而會覺得“道”就是這樣的,你也本來就在“道”中。

  • 5 # 如石明貞

    斷聖棄知絕學無憂,老子為何如此說?因為他同蘇格拉底一樣,知道人心智慧已被操縱,不服務於自我即為了利益,已嚴重扭曲!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確切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他已覺知人類已背離愛心正智慧!所以說:世人養馬是為了騎,而馴馬師養馬是用愛使其進化!老子吾道甚易知易行,而人不能知不能行亦基於此!道德智慧是服務於愛心並真誠的,也必須有愛心並真誠才能昇華!而人類已墜於私性自我並物慾,所以虛偽而自私!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判有真知灼見,他卻沒明白根本原因!孔子以人性善為基礎欲使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而人性向惡卻是必然,這個黑格爾有很詳盡的論述!類似於老子的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是辨證,黑格爾是辯證法大師!但辯證法亦是造作並非究競,惡向善之過程,並非是自性!所以,孔子並沒錯,是越二元對立的!在二元對立世界中自然就膚淺而虛偽,如羊入狼群!老子要高階的多,無為不爭上善若水!

  • 6 # 雙溪小築

    道德經》,是道家聖人老子於二千多年前,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懇求,才留下了寶貴的《五千言》,後改名為《道德經》,被奉為道家第一經。

    《道德經》中的玄意,在後人看來深不可測,不容易完全體悟。

    明明是大道至簡,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故弄玄虛?有些專家故意用各種花裡胡哨到老子都不懂的知識去解釋《道德經》?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分別對待:

    一,磚家行為。如題中所說,有人喜歡故弄玄虛。

    二,高人指點。《道德經》中的甚深義理,是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去闡述、分析、解釋,以期望受眾能夠徹底理解。

    明明是大道至簡,為什麼卻總是有人喜歡故弄玄虛呢?

    是因為世間有些人喜歡聽假話、只聽自己喜歡的話、自己認為正確的話,所以就有一些所謂的磚家,在摸清楚此類人的心理之後,專門把簡單的道理說的五花八門、天花亂墜,聽的人聽著歡喜、聽的雲裡霧裡,好像明白,實際糊塗。但是因為合了自己的口味,於是便歡迎追捧磚家。

    究其原因,磚家如果把話挑明瞭,就沒有人再聽他的話了,也就失去了市場,不能繼續牟利。還有一點,所謂的磚家,也可能根本就沒有理解《道德經》的真實義,所以需要用其他的大堆知識和理論來粉飾自己的觀點。

    所以就需要有真正的高人來解釋《道德經》。因為受眾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所以就需要儘可能,從不同角度對經典進行剖析和解釋,力求給受眾一個相對完整的答案。

    但是我們要知道,就象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說的道理一樣,我們閱讀經典,自己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時候理解有限,就必須要找到明師指點,希望得到更多的幫助。能夠遇到明師,完全看自己的緣分,這一點,強求不來。

    1、字數需要500字以上,

    2、配圖至少3張以上

    3、觀點明確,邏輯清晰

    4、有一定的資訊增量。

    5、精美的排版。

    但是基本上沒有推薦量,也沒有閱讀量,也不會推薦到首頁,給更多的讀者閱讀。

    所以有時候,一些回答可能看上去會比較長一些,但長而不冗,邏輯清晰,是一篇優質問答所要努力的方向。

    問答青雲,是平臺最佳的標準。

    研習學問,我們要認真。

    面對公眾,我們要嚴謹。

    回答問題,我們要盡心

  • 7 # 西延

    說是“大道至簡”,你要真以為“簡”,那就是你腦殼“簡單”。

    從沒有簡單的道理,只有能將複雜道理簡單化的人。

    我們都知道一句反映境界的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通常說的“大道至簡”就是指的第三層境界。到這裡,很多事物都具有高度概括性,如《老子》中的“反者道之動”,也就是後來的“物極必反”。

    但若要解釋為何會這樣?這樣的原理是什麼?

    能說清楚的絕對不多。

    再說個簡單的,現在外邊一眼望去,鬱鬱蔥蔥。春天來了,樹木生長是很自然的時期,很簡單。但它生長的原理是什麼?吸收的微量元素和水分又是如何運作的?

    這些又不簡單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反差,是因為同樣的“山、水”,大多數人站在第一層看,極少數人站在第三層看,看似一樣,實則不同。

    當然,這些年文化界有個毛病,就是愛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

    以為聽不懂的才高深,畢竟“不明覺厲”嘛,如此才顯得人有水平。而實則這才是水平不夠的表現。

    真正的大師能深入而淺出,將高深的問題說得明白易懂,那才叫水平。也就是,站在第三層,能更清楚的解釋第一、二層。

    說得複雜的人,他自己其實最多也就比你高一點,在第二層罷了。

    以上。

  • 8 # 神舟傳人

    大道至簡我們應當從個人角度來分析回答。在中國道是大道理是終極奧義。古往今來悟道參禪的人前赴後繼。

    每個人做事情的方法不一樣,思維邏輯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尋求的道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最後追尋的道理那是一樣的。簡單來說一個人腦子很聰明但是呢不會解決問題不會思考答案,為什麼呢?我個人總結是他沒開巧,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道。一個學生,看著很機靈但是呢學習就是差勁,考試總是低分,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沒有開竅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個人屬於開竅比較晚的,23歲那年還是傻乎乎的根本毫無建樹。但後來受人指導,總結出自己的小道。我很愛玩網路遊戲,我從遊戲裡悟出了自己的小道,最終的目地其實就是獲取勝利而已,我選做的就是思考如何使用簡單的方法和擅長的技巧來實現。

    往往很多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過於注重過程細節卻忽略了細節,有的人特別看重結果卻是忽略了細節。只有選擇最合適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大道至簡的意思。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考慮尺寸大小不去上腳試一下。

    描述中講到專家教授總是用花裡胡哨的知識去解釋《道德經》其實主打的還是他本身擅長的領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講述理解的道德經,上面已經說過每個人對於道的理解過程是不同,但是結果是一樣。例如醫生肯定要以治病救人的手段來年數自己的道,涉及的專業術語我們是看不懂的,醫生也不可能講一些修汽車的方法來解釋他的道,但是最終目地是治病救人和維修汽車。

    從自己擅長的領域下手你就是專家,堅持自己的道,一定會有很大收穫,像籃球巨星科比一樣,一直堅守自己的曼巴精神。

  • 9 # 木子君的小屋

    古人早就認知到,境界越高,其表現形式就越簡單。比如,一些得道高人點撥人的時候,沒有長篇大論,往往一語道破天機,謂之真傳;高手出招沒有花哨的招式,往往一招制敵;神醫診病,不必多語,望聞問切,便看準病症,一劑病除。故而,大道至簡成為數千年的準則,崇之又崇。

    一、 真的大道至簡嗎?

    我個人覺得未必。《道德經》簡單吧,尚有五千餘字,分上下兩篇。僅僅一個道的解釋,就頗費章節。即便如此,今人看得懂《道德經》的,又有幾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簡簡單單一十二字,解釋起來,又要費多少篇章?這還是名詞解釋,把它化為可執行的準則,又得多少字?

    說大道至簡的人,又有多少人達到這個境界?

    其實對於大道至簡,不少人都有誤解,以為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定是簡單的。並不需要努力探索,以至於把“無所知”當成“得道”,或者希望講經說法的人,可以三兩句把道理說得讓人明明白白。

    還有人因為大道至簡,就反對任何人的“複雜表述”,豈不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後來才集結成三藏十二部佛經。

    其實關於大道至簡,下面還有一句,衍化至繁。

    他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衍化後,變得複雜。

    所以,說大道至簡的人,還是回家好好讀讀書吧。

    二、真的有人故弄玄虛嗎?

    非也。正因為大道至簡,衍化至敏。所以,真正的大道是什麼?有追求的大智者,終其一生,都在思索,真正的大道是什麼?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看山乃山。

    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從表層到內裡,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思索和認識,最終才能回覆本源,達到至極,發現其中的大道。

    這是哲學家的思想軌跡。

    對於一個普通人,更致力於“用”,即怎麼把一個大道,轉化成可以運用的規則,並致用於民生?

    這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多少前驅者在思索?馬克思之後有恩格斯,恩格期之後有列寧,列寧之後有毛澤東,有鄧小平,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思索和實踐加入其中,讓馬克思理論由一個模型,變成一座小房子,再變成一個大樓。

    這個過程簡單嗎,未必吧。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總有專家教授用花裡胡哨到老子都不懂的知識去解釋《道德經》?

    那是因為老子的道德經只是一個樸素的哲學觀,撲素到只有主幹,沒有枝節。樸素到從老子始好多人都看不懂,於是一代代都在皓首窮經,去理解老子的想法。

    於是從老子到莊子,再到一個個道派的大能,都在用自己的實踐和理論去豐富,去理解。把玄之又玄的東西,變成大白話可以講明白,給人以啟迪的道理。

    結語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萬萬不可斷章取義,大道至簡,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從字面意義去理解,而要把他放在他的語句環境裡,結合上下意義進行理解。

    但,若過度的追求一個簡字,就不再是簡,而是廢了。

  • 10 # 王莉de語文時光

    何謂“大道至簡”?中華道家哲學道理。道,很重要,表示“終極道理”。

    大道至簡,就是這大的道理是極其簡單的,顯而易見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

    然,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人喜歡故弄玄虛。為什麼這樣呢?依我看,不外乎有以下幾點理由:

    一、人性的複雜性。

    人,本來一開始還是比較簡單的,但隨著在社會中的摸爬滾打,西圍東突,發現簡單了,無法應付,甚至被顛覆和湮沒。這麼以來就慢慢複雜起來。

    這就是常說的有“故事”,有“閱歷”了。那麼,人生這本書,就是厚厚的一本了。

    既然厚厚的人生,那麼從不同的人生角度出發,不就有了各種解釋了。

    有了各種解釋,其實是一件好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嘛。但不顧事物本身的規律,不以科學的精神態度對待,那就另當別論了。

    二、社會氛圍孕育的。

    社會上不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嗎?

    明明很簡單的事情,三句兩句就清楚的,一下子就可以辦完的,但偏偏不說清楚,就要留個尾巴,折騰上幾個來回再徹底完結。

    這樣做,就是為了說明這件事,很難辦,通過什麼什麼使出渾身解數才辦好的,這麼操作後,個人能力不就彰顯出來啦!個人形象也就在別人眼裡威嚴起來了!

    放到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中,同樣是這樣一個道理,你講得太簡單,就很掉底子,顯得自己水不夠深。為了顯示學問,那就得極盡兜售的法子,先裝扮起來再說。

    三、即得利益的驅使

    四、寫在最後

    抱朴守真,實事求是,不存虛妄,才是大智慧。嘩嘩喧鬧的是淺水,而靜水永遠流深,最後汪洋成一片海。海,就很簡單,納百川,風起浪湧,風平浪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人物,如李白,杜甫等,在當時算不算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