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說非說
-
2 # 一斤包子
這個問題很簡單,既然知道遲早是自己的,無非就是等待時間長短的問題,在加之明朝是漢民族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漢民族對儒家思想中庸的尊崇和對孝道的堅守,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會去搞事情的。
漢民族最推崇的儒家文化裡,本就概括瞭如長子承家,長兄如父等等這些思想。而不同於其他少數民族的幼子守家這些概念。
而明朝之後的清朝在很大程度上也延續和繼承了一些,例如清朝所尊奉的嫡長子制度。嫡長子在清朝的宮廷鬥爭中永遠都是佔據極其有利的位置,但是終究沒兩個嫡長子繼位那我認為這也是運氣問題。
長子在明朝的時候,面對產量眾多的王朝子孫們面前,是有著相當的權威性。也在某種情況下約束了眾多的兄弟,這對以後登基後的工作開展也是有諸多便利。而長子的說服力在其他兄弟們的心目中也是僅次於皇帝的,說白了,在兄弟們大臣心目中就已經等同於皇帝了。所以他們不著急。
拿朱標舉例,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棣是服氣的也是溫順的。而朱標去世以後朱棣就按捺不住了,這就是長子或稱太子缺失後的影響。而朱元璋在朱標死後依然遵循長子承繼規則,立朱標的長子朱允文繼位。從這方面就不難看出儒家思想對漢民族的深遠影響。
以上種種情況皆說明長子或太子被確立後的影響,在被確立后皇位就已經穩固了。因此,再去搞事情根本沒有必要,除非腦子有病才會去做。
已經放到籃子的雞蛋,明知道遲早是自己的,有必要著急提前上位嗎?從風險學的角度來看,也是極不划算的。
況且,明朝對嫡長子繼承製的貫徹還是比較好的。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注重宗族觀念的人,在貫穿中國歷史幾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中,皇位都是要自己大老婆生的大兒子生的,朱標恰好就是朱元璋最最疼愛的嫡長子,朱元璋也一直把朱標當作皇位繼承的最佳人選來培養,可是也許朱標天生就沒有當皇帝的命,早早的就去世了,其他的兒子都對皇位變得虎視眈眈,可是跌破大家眼鏡的是,朱元璋沒有考慮自己的任何一個兒子,而是把皇位直接給了自己的嫡長孫。
在之後,明朝皇帝也都對嫡長子繼承者落實的比較好,明朝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嫡長子即位最多的朝代吧!
1、惠帝朱允炆,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
2、仁宗朱高熾,明成祖長子;
3、宣宗朱瞻基,仁宗長子;
4.、英宗朱祁鎮,宣宗長子,被宦官王振專權;
5、憲宗朱見深,英宗長子;
6、光宗朱常洛,神宗長子;
明16帝,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有了6個,這在任何朝代都算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