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澱池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汙泥鬥三個部分組成。水池表面呈長方形,進出口位於水池兩端。進氣道通常使用浸入式進氣道。水透過均勻分佈的進水孔流入水池。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佈在水池的橫截面上。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應保證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勻分佈,並按設計流速緩慢、穩定地流動。汙泥鬥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汙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鬥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擴充套件資料:平流式沉澱池主要設計引數為水平流速、沉澱時間、池深、池寬、長寬比、長深比 等,設計有關要點如下:(1)沉澱出水濁度,當作化學水處理進水水質時應不大於5NTU,作為冷卻水水質時濁度不大於20NTU。(2)池或分割槽的數量一般不少於2座。(3)沉澱時間一般為1.0-3.0h,處理低溫、低濁度水或高濁度水時,應適當增加沉澱時間。(4)沉澱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為3.0-3.5m,超高一般為0.3-0.5m。(6)水池長寬比不小於4:1。每個單元的寬度或導流牆之間的距離應為3-9m,最大為15m。(7)池長深比不小於10:1。用吸泥機排泥時,池底為平坡。(8)平流沉澱池進出口形勢及佈置對沉澱池出水效果影響較大。正常情況下,取水口端部設有多孔壁時,從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內不設孔,以避免衝擊性泥沙淤積。當沉澱池出口流速較高時,可考慮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負荷。
平流式沉澱池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汙泥鬥三個部分組成。水池表面呈長方形,進出口位於水池兩端。進氣道通常使用浸入式進氣道。水透過均勻分佈的進水孔流入水池。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佈在水池的橫截面上。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應保證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勻分佈,並按設計流速緩慢、穩定地流動。汙泥鬥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汙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鬥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擴充套件資料:平流式沉澱池主要設計引數為水平流速、沉澱時間、池深、池寬、長寬比、長深比 等,設計有關要點如下:(1)沉澱出水濁度,當作化學水處理進水水質時應不大於5NTU,作為冷卻水水質時濁度不大於20NTU。(2)池或分割槽的數量一般不少於2座。(3)沉澱時間一般為1.0-3.0h,處理低溫、低濁度水或高濁度水時,應適當增加沉澱時間。(4)沉澱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為3.0-3.5m,超高一般為0.3-0.5m。(6)水池長寬比不小於4:1。每個單元的寬度或導流牆之間的距離應為3-9m,最大為15m。(7)池長深比不小於10:1。用吸泥機排泥時,池底為平坡。(8)平流沉澱池進出口形勢及佈置對沉澱池出水效果影響較大。正常情況下,取水口端部設有多孔壁時,從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內不設孔,以避免衝擊性泥沙淤積。當沉澱池出口流速較高時,可考慮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