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貼現模型——簡稱DDM
DDM的意思是如果投資者永遠持有這個股票,那麼投資者逐年從公司獲得的股利的貼現值就是這個股票的價值。
D1 = 第一年的股息 = D0×(1+g)
g = 股息增長率
ROE=淨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所有者權益
g = ROE×(1-派息比例)
r(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回報 + 股票貝塔係數×(市場回報–無風險回報)
這裡以西藏藥業(600211)為例(時間段選取為4年平均):
4年間西藏藥業從22元漲到35元,上證指數從2010點漲至3270點
西藏藥業相對於市場平均波動的貝塔係數為0.94(簡單計算)
r(必要彙報率)=4%(4年間國債收益均值)+0.94×{15.67%(上證指數4年平均年回報率)-4%}=14.97%
西藏藥業股利變動情況
g(股息增長率)=500%(約算的平均值)
股票的內在價值——
DDM模型計算:0.36÷(14.97%-500%)=(我就想說算出的數值是負的)
博你一笑,雖然演算法有很多瑕疵,但是基本理論是正確的。
在中國股市,財報作假,股息暴漲暴跌。你很難算出真正的內在價值,除個別股票外,大部分都不適合用價值分析估值模型。
而
FCFE模型的來源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而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是基於這麼一個概念:資產的內在價值是持有資產人在未來時期接受的現金流所決定的。由這個定義出發,可以推匯出現金流貼現模型。應該說這個模型是很好理解的。特別是假設無限期持有後,內在價值等於未來各期現金流的貼現值累計之和。
即:P0=(Dt/(1+k)^t)的累加
其中Dt就是未來各期的現金流。k是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當Dt定義為發放的股息的時候,該模型就是所謂的DDM,DDM就是第一個實際應用的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Dt定義成“自由現金流”,那麼DDM模型就成為了DCF模型。
而對於自由現金流的定義分為股權自由現金率和公司自由現金流兩種,前者就是FCFE,後者叫FCFF。
總結來說:DDM和FCEE是基於兩種不同引數的估值模型,並不矛盾,可以對比參考來看。
股利貼現模型——簡稱DDM
DDM的意思是如果投資者永遠持有這個股票,那麼投資者逐年從公司獲得的股利的貼現值就是這個股票的價值。
DDM計算公式:D1÷(r—g)D0 = 現在的股息D1 = 第一年的股息 = D0×(1+g)
g = 股息增長率
ROE=淨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所有者權益
g = ROE×(1-派息比例)
r(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回報 + 股票貝塔係數×(市場回報–無風險回報)
這裡以西藏藥業(600211)為例(時間段選取為4年平均):
4年間西藏藥業從22元漲到35元,上證指數從2010點漲至3270點
西藏藥業相對於市場平均波動的貝塔係數為0.94(簡單計算)
r(必要彙報率)=4%(4年間國債收益均值)+0.94×{15.67%(上證指數4年平均年回報率)-4%}=14.97%
西藏藥業股利變動情況
g(股息增長率)=500%(約算的平均值)
股票的內在價值——
DDM模型計算:0.36÷(14.97%-500%)=(我就想說算出的數值是負的)
博你一笑,雖然演算法有很多瑕疵,但是基本理論是正確的。
在中國股市,財報作假,股息暴漲暴跌。你很難算出真正的內在價值,除個別股票外,大部分都不適合用價值分析估值模型。
而
FCFE模型的來源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而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是基於這麼一個概念:資產的內在價值是持有資產人在未來時期接受的現金流所決定的。由這個定義出發,可以推匯出現金流貼現模型。應該說這個模型是很好理解的。特別是假設無限期持有後,內在價值等於未來各期現金流的貼現值累計之和。
即:P0=(Dt/(1+k)^t)的累加
其中Dt就是未來各期的現金流。k是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當Dt定義為發放的股息的時候,該模型就是所謂的DDM,DDM就是第一個實際應用的估值模型。
當我們把Dt定義成“自由現金流”,那麼DDM模型就成為了DCF模型。
而對於自由現金流的定義分為股權自由現金率和公司自由現金流兩種,前者就是FCFE,後者叫FCFF。
總結來說:DDM和FCEE是基於兩種不同引數的估值模型,並不矛盾,可以對比參考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