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緣慢漫遊
-
2 # 遠方vlog
我不是這個領域的,但也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古代英雄,像李廣、岳飛、花木蘭。單是《水滸傳》中就有108條好漢,卻鮮有古代戰爭片?這要追溯到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
一、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受儒家思想影響,華人不喜歡爭戰,他們更喜歡和世界平共處。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儒家文化的代言人孔子把就透過教育將儒家思想的精髓理念“仁”“禮”“義”融入人們的腦海,成為華人特有的文化特徵之一。
“仁”即愛人。孔子把“仁”的道德思想視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諧發展的最高追求境界,他主張的是以仁治國,並極力將這種生命體融入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治國理政理念中,使朝廷上下乃至普通民眾都受儒家思想影響。
因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使仁成為華人的道德核心和行為規範的準則,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突出的表現以禮相待,互相謙讓。受儒家思想洗禮過的華人也因此以為人厚道,禮讓他人為榮,以爭強好勝為恥。
至今我們還在提倡以和為貴,倡導和氣生財。
二、受道家文化影響,華人不會主動參與戰爭,更痛恨挑起戰爭。
道家文化的代言人即老子,他是孔子的老師。道家文化的核心即道。何為道,即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不是不作為,而是順道而為。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在違背規律的情況下而為之。萬事萬物的執行都有它自身的規律,人不可違背自然之道,宇宙茫茫,看似模糊不清,但它也有自己的規和道。順勢而為則安之,逆道而行則亂之。引發戰爭是違道之事,是大逆不道。華人厭惡戰爭。
由於以上原因,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禮儀之交,順道而為,從未有過侵略過別的國家的行為。延續到近代和現代只參與過數次反侵略的戰爭:反八國聯軍,反日寇。
華人還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內部有騷亂 ,就要長治。例如兒子反老子,或者家大崽多,免不了有些意見分歧,那時就得長治,長治就設計到內戰。
我想,這大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看到的古代戰爭片的題材少而又少的原因。
霍去病、陳湯、班超、傅介子、陳慶之、王玄策我們古代這麼多英雄,一個人的事蹟就是一部傳奇,為什麼我們拍的都是宮鬥片呢?
回覆列表
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
古代戰爭環境的營造,服裝道具等投資巨大。拍出來的片子不一定能盈利。所以很少有人願意投資。
中國古代戰爭多發生於現代國境之內,或者周邊國家之間,歌頌英雄人物涉及到民族關係或者國際關係,容易引發民族爭端,影響民族團結,影響睦鄰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