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
2 # 誰願永生1
簡單,射程決定了採用啥導彈高度,500公里左右的射高一般是150公里,1200公里的是400公里,洲際導彈就是1200公里以上
-
3 # aircraftone
彈頭分離有兩種模式
一是在大氣層下方飛行的導彈。
一種是在大氣層上方飛行的導彈。
這兩款導彈都是在進入攻擊目標的末端開始進行彈頭分離的。尤其是洲際彈道導彈。它必須進入末端攻擊目標的時候,它必須穿越大氣層後,方可進行彈頭分離。因為大氣層是個非常熱的空氣層。如果分離的彈頭直接提前分離,那麼彈頭容易被大氣層熔化。這是根據重量加速度的原因造成的。歷史上美國的太空梭就是穿越大氣層時候解體爆炸的。因為飛船下降速度是非常快的。從而產生幾千度的高溫,一般耐火材料是無法承受大氣層的熱度的。
我們可以參考看到一枚彈道導彈的設計。這是美國的LGM-30民兵導彈。L代表發射井發射G代表攻擊地面目標。
這枚導彈是一個典型的三級火箭運載裝置。
發射的時候會依次逐級點燃運載火箭火箭發動機,直至民兵導彈大道預定速度後就僅僅剩下MIRV帶著核彈頭在空中飛行了。
MIRV是一個專用術語,叫做多重目標再入大氣層載具。
也就是上圖中核彈頭底部的託了。
MIRV和導彈彈體分離的時間是在火箭助推完成以後就會立刻分離,在這個時間裡,彈道導彈還會由於慣性的因素繼續上升。還處在進入拋物線頂端的過程中。這時,導彈距離地面的高度範圍很大,有的導彈高度在800-1000公里的高度上,也有的導彈處於100-200公里的高度上。不同的高度其實取決於導彈採用的什麼彈道進行發射。
在MIRV載著彈頭飛行一段時間後,根據攻擊目標的不同,MIRV可能會一下子釋放所有的彈頭,也可能會分期分批的逐步釋放彈頭。這些也是在導彈發射前所設定的導彈發射程式所決定的。
這張著名的照片就是美國的和平衛士導彈釋放8個彈頭的實況。彈頭在距離地面157公里的高度被一次性的從MIRV中釋放。本來這次攻擊是產生一個圓周攻擊,但由於攝影師角度的問題就讓人覺得是從右到左的依次打擊了。
但由於目前很多洲際導彈的MIRV上帶有機動和變軌裝置,因此,很多這類的彈道導彈的彈頭有可能在大氣層內部才真正完全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