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文社
-
2 # 大秦鐵鷹劍士
1、大禹治水
中西方的上古時代都有大洪水滅世,西方是採用諾亞方舟存活的少部分人,而中國是採用治水的方式平定了大洪水。對西方人來說,上帝之怒不可對抗;以華人來說人定勝天。儘管是傳說,但是也是一大奇蹟!
2、統一思想
中國曆來都是一個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統一的。從秦始皇統一華夏後,之後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統一的或者在統一之中。特別是在分裂時期,各個割據政權都在做統一天下的事,而不是裂土而治。反觀歐洲諸國,從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就再也統一不了,就算羅馬帝國也沒有能完全統一歐洲!
3、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秦昭襄王晚期,李冰父子在成都修建的水利工程,徹底治好了岷江水,使成都平原成為真正的天府之國。都江堰到現在都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歷兩千餘年而不朽!
4、大秦直道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全國規劃並建設了全國性路網,這些路都是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為華夏內地相互交流溝通作出突出貢獻,比羅馬大道更早更長!
5、靈渠水利工程
靈渠水利工程是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促進百越地區與中原地區的交流,促進百越地區的農業發展而興建的水利工程。靈渠將湘江與灕江相連通,促進了百越地區的開發與建設。
6、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古代最雄偉的帝王陵,其科技含量相當高,時至今日仍無法開啟皇陵。但是兵馬俑的出現,能讓我們想像到秦皇陵的雄偉,因為兵馬俑本身也是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兵馬俑讓我們看到了兩千多年前的秦軍是多麼的厲害,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的勇武善戰!
-
3 # 上將噯福斯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五千年,創造了無數的人間奇蹟。
1.發明了漢字,一直要用至今,成為當今世界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凝聚在一個個方塊字裡。
2.豐富完整的歷史記載體系。華人大概是世界上歷史意識最強的民族了。從先秦到明清,在到當代,有文字以來,中國的歷史記載從沒斷過,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3.絕境中的逆襲戰。東晉淝水之戰,八萬北府兵打敗九十萬前秦軍,為漢民族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也保住了最後的生存空間。14年抗戰,以三千萬人的重大犧牲贏得戰爭勝利,將中國從亡國滅種的邊緣救了回來,一躍成為世界五大強國。抗美援朝,打敗世界第一強國,經此死戰,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
4 # 上善147925929
我覺得還有以下這些也算得上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奇蹟。
一、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大一統的王朝中,統治者都會在統治中心大肆興建宮殿群,例如秦之阿房宮、漢之未央宮、唐大明宮、元大都,明清紫禁城,圓明園等,可惜保留下來的除了紫禁城,其餘只是見諸於史書或者只留下遺址,見證了燦爛的中國建築藝術文化,下面先說說大明宮: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二、絲綢和瓷器
毋庸置疑,西方人就是因這兩樣中國引以為傲的東西而認識中國的,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在古代,蠶卵和燒瓷的配方是中國絲綢之路上出關必查的物品,嚴禁出關,西方上層貴族以穿著來自東方的名貴絲綢和用上等瓷器喝茶為流行,並因此在清後期由於絲綢、茶葉瓷器的貿易順差甚至引發了鴉片戰爭。
三、中醫和武術、繪畫等等
回覆列表
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奇蹟眾多,正是他們的不斷鑽研與探索,助力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又歷久彌新,成為了世界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下邊我們舉兩個除去長城和大運河外的例子:
一、陶寺觀象臺
陶寺觀象臺建立於距今四千五百年到四千年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始社會末期,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到最早的觀象臺,早於英國巨石陣約500年的歷史,被中國國家文物部門定為國家級重大考古發現。
觀象臺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陶寺村,由11根夯土柱組成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擁有 1個觀測點和東側的12條觀測縫,對面是塔爾山,從陶寺觀測點透過土柱狹縫觀測塔爾山日出方位,由於不同的時間日出方位不同,確定季節、節氣,當時的人們已經可以據此測量出二十節氣,正是中華二十四節氣的來源。曆法被認為是政權的象徵,陶寺觀象臺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隊進行了兩年的實地模擬觀測,發現這裡以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個迴歸年的歷法規律。其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個節氣測量的非常之精準,當時的人們正是根據觀測結果來制定曆法,指導農業生產。
同時,陶寺觀象臺也證實了臨汾正是堯都,《尚書 堯典》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就是說堯命令羲和觀測天象,陶寺觀象臺的出現與這段記載相互印證。此外,陶寺遺址中還出土了青銅器與大型宮殿建築群,都直指文明起源,諸多考古學者紛紛加入對此的研究之中。
▲陶寺觀象臺復原
二、趙州橋
趙州橋建於隋朝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榮獲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作為中國第一座石拱橋,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37米多寬的河面,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經洪水,風雨,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挺立。
趙州橋為何能如此穩固耐用,都依賴於巧妙的建築結構,首先李春敢於打破常規,一般石拱橋的拱都是半圓形人馬走起來非常艱難更重要的是橋洞窄小難以洩洪,而趙州橋的建造成為了小於半圓形的一段,一跨過河沒有橋墩,一舉三得既降低了坡度,有擴寬了洩洪空間而且還能節省工料,李春在一千三百年能想出如此科學的造型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