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廣吉律師
-
2 # 向著陽光的兔子
絕對平等有些不太可能,相對平等還差不多,平不平等卻絕於大人的態度,無論什麼事情我覺還是能和孩子商量的事情商量著來,大人不要太過於控制孩子,畢竟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一定的權利和自由
-
3 # 正能量四師兄
何解?
什麼是平等?平等的建立,是在於雙方都有成熟的三觀,有獨立的思想,有理智,並且有能將其自我見解完整表述的能力。僅從這三點上來看,未成年兒童都不具備。
那麼當孩子無法表述自己內心的時候,就會出一些不配合,甚至是哭鬧的行為,作為平等相處物件,難道老師、父母也要以哭鬧作為迴應?這樣對老師、父母來說平等嗎?你無論換成任何其他方式迴應,就脫離了你所想要的完全平等,但老師、家長以哭鬧迴應又真的平等嗎?不!這已經拉低了他們的姿態。
老師、父母原本就是一個引導者,在一些身體力行的事情上,可以以身作則,但有些事孩子卻根本無法效仿,這對孩子來說平等嗎?比如,家長陪孩子跑步,難道你可以不管不顧以自己的速度跑,而不管孩子被遠遠落在後面?一旦你壓低了速度前進,這就超出了你所說的完全平等。
大體例證就舉上述兩個吧,因為太多,不勝列舉。就以上兩個例子,已經可以看出完全的平等,先不說作為成年人能否做到,單就平等而言,無論成年人降低了姿態來採用孩子的方式來回應,或是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去追求所謂的平等,都是一種不平等。要麼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要麼會讓孩子早早的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這個世界不是二次元,不是非黑即白,一個孩子的培養勢必是多元化的,該平等的時候,就付出足夠的耐心,不該講平等的時候,也要嚴詞說NO,當然還有更多的時候是無所謂平等與否的,孩子究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大多數時候,還是在於家長們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上的選擇,是家長在用行動告訴他們如何對待每件事,這不是單單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可以改變的!
1、師生、父子、母子完全平等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形成,他們不可能與成年人平等交流。而且,一個人敬畏的心理養成也應該是在未成年以前,沒有敬畏的人是可怕的。
2、龍生九子,還子子不同呢。
教育是複雜的工程,有的孩子知道努力,有的就不知道;有的孩子,你告訴他一次,他就能記住,有的你告訴他三次,他也不當回事;有的就安靜,有的就多動。怎麼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教育呢。
那些考試前幾名的學生,不是靠老師、家長的督促,是自律、會學;
那些創業成功的人士,也不是老師、父母告訴他前方的路在哪裡;
所以,本人覺得老師、家長能夠給予的環境很重要,不壓抑天性、不讓子女闖禍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