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愛寫作的心理老師

    自信心是可以通過訓練而變得更強大的。

    自信很大一部分來自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你父母及周圍的人對你的肯定等,讓你對自己的能力有一種信任。遇到什麼事比較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克服去爭取,成功率就會更高。

    相反的,如果一再受到挫敗,再加上別人言語上的貶低,你就懷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自卑。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習得性無助。

    那麼怎麼去重新樹立起自信心,甚至使自己的自信心變得比一般人更強大呢?

    一,從行為訓練上入手。先找到一個自己認為有缺陷之處。比如跟別人說話聲音比較低、不敢看著別人眼睛。那就嘗試著哪怕強迫自己,有一次大聲地跟別人說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給自己一個獎勵,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者是物質上的。

    下一次又做到了,積累到三次就給自己一次較大的獎勵。以條件反射式的訓練使自己建立起一定的聯絡,凡是跟人說話都要表現得大方自信。

    二,從認知矯正上入手。自己就真的比別人都差嗎?自己還是有成功的時候的吧,還是有一些特長的吧,把它們找出來寫下來。遇到挫折時,想想你那些成功,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當時是怎麼成功的呢?你做了什麼呢?你當時的心態是怎麼樣的呢?從這些成功的經歷中吸取好的經驗。多給自己好的暗示。

    三,最根本的還是要總體提高自己的實力,才能真正遊刃有餘,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多讀一些相關的書本,從別人的成功經歷中去觀察別人成功的規律,進行學習。

    有志者,事竟成。你覺察到了自己不夠自信,就是一個開始變好的開始。多方入手,多進行訓練,每個人都能成為自信的人。

  • 2 # 藍藍動漫

    你只要正確認識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會感覺自己沒那麼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覺狀態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因為人與人性格差異很大,瞭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才能建立強大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確認識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別需要充滿自信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你就能成為強者。

    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認為自己幹什麼事情都能行,只有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從心靈上確認自己能行,自己給自己鼓勁。只要有心理準備,你就不會為一點困難而退縮。相信,你就能充滿信心完成任務。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也要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人的發展目標也在時時發生變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締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你;你的學業或者事業就會成功,你就是一個最有出息的年輕人。

    當你擁有了自信,你還要學會廣交朋友,只有在朋友們推心置腹的話語中能給你一種安慰,一種大膽說話的機會,一種鍛鍊你的場合,讓你不怕任何人,敢於表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發表自己的見解。因為朋友能讓你遠離孤獨,才能融入社會而獲得快樂。

    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陽的照耀,沒有光彩。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樣摩擦,也點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沒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個人活在世上,既然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關懷,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樂趣呢?

    只有充滿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義的。有位哲人說:兩個人分擔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個痛苦;兩個人分享一份快樂,則有兩份快樂。當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時,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誠幫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你的心情會怎樣?是否會感到心靈得到了一種快慰的釋放,覺得一股暖流從心底升起,於是充滿信心,渾身是勁?當你獲得成功,欣喜萬分時,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時,你的心情又會怎樣?是否感覺幸福。因此,增強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覺自己是多麼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時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巨集圖,你就是一位強者!

    讓自己自信的方法

    1.當別人說你的缺點時,你可以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反對!理由......

    2.如果有可能的話,上課時坐在教室的前排位子;

    3. 練習正視別人;

    4.走路的時候抬頭挺胸,加快走路的速度;

    5.練習當眾發言;

    6.每天找到自己的三個優點;

    7.學會讚美自己;

    8.體驗成功的快樂......

  • 3 # 有萌乃悅

    這個世界每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佛佗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相信這點,從而對自己的形象、能力、價值等的一種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這就是自信。

    就像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表現出對自我形象的認同,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對自我價值的追求。

    那麼,自信心如何強大?我提幾點建議如下:

    一、要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

    古人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就是要了解自身的情況,要相對客觀和全面,比如自己的優點、缺點如何,擅長哪方面, 人際關係如何、有哪方面的資源等等。不瞭解自己,強大自信不存在的。

    二、實踐出自信。

    自信強大要靠實踐來證明。如何實踐?要根據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能控制和掌握的資源,結合自己的性格特徵、興趣趨向,做一個可行的計劃,依法而行,知行合一。

    第三,先易後難,循次漸進。

    通過從易到難執行計劃,落實行動,不斷給自己成就感。

    第四,不怕困難,意志頑強。

    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要學會分析困難,哪些需要藉助外部資源才能完成,哪些挖掘自身條件可以克服的,想辦法 去解決。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第五,自我激勵,保持樂觀。

    另外也可看一些成功人士傳記、 勵志故事等,從而保持進取心態,對個人職業、事業的成功的可能性充滿信心。

    第六,善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沒有人天生就會為人處事,平時要學會虛懷若谷,善於向高人請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和見識 ,從而永葆年輕活力,散發強大的自信魅力。

    能做到以上六點,你將擁有強大自信。

  • 4 # 龍爸的愛

    自信對一個人很重要,擁有自信可以讓自己更樂觀,通過自信的人都有一個奮發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做事比一般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可以說,擁有自信心就意味著已經成功了一半。

    1.增加內涵

    一個人之所以會沒有自信,其實絕大部分跟自認不足有關係,所以更要好好充實自己的內在,不管是多看書、多學習都好,總之就是多精進自己的興趣還有專長,讓自己在某一方面可以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2.打扮自己

    打理好內在之後,接下來就是處理外在!但這裡說的打扮自己其實並不是說你一定要成為某個樣子才叫做自信,而是你可以學習為自己打理出一個適合的型,從髮型到穿搭讓自己變得更帥更美,久而久之你也會覺得自己其實很不錯。

    3.別習慣低頭

    當你打理好內在也豐富了外在之後,接下來其實出門就是最好的練習。要提醒自己在走路的時候儘量不要低頭,但也不是要你用下巴看人家,很驕傲的感覺,而是隻要保持在水平線就好,這一點在經常練習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4.嘗試一個人

    跟朋友一起當然是很好,不過我會建議想要變得更有自信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一個人去完成一些事情,像是去外面吃飯、去咖啡廳坐或是去看電影、去旅行等等。

    起初可能會讓你感覺很不自在,但是當嘗試的次數跟經驗多了之後,你會慢慢可以享受在其中,而且你也會發現,原來自己一個人也可以辦到很多事情,這一點做起來非常地不容易,但成就感跟成長的幅度也是最高的。

    5.面對問題

    當棘手的問題一來,逃避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躲過了,但其實它對你內心是造成很大傷害,每一次的逃避都會加深你的不自信,而且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什麼事情都辦不到。

  • 5 # 美好的媛

    先理清問題的兩個層次:

    第一,什麼是自信心?

    第二,如何強大?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自信心就是對自己的相信。相信自己能成,相信自己是我不管你相不相信,但是我相信我自己。

    我們常說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就是由自信~自愛~自尊的一個過程。

    那自信的前提是先去做。這做事兒會有兩個結果,第一是做事成功了。第二是不成功。

    當成功之後,人可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有做到做到再到多次做到。慢慢的你就知道自己可以完成這方面的事情,同時你的能力也就具備了。當你具備了相應的能力,便開始有了做此類事情相應的自信。這就形成了一個正向的迴圈,因為具備能力。你也就越願意去多做這類的事情。也就越發的自信了。

    所以我們說自信的養成便是:去做,多做,多做到的一個過程。

    那另一方面,當你做事不成功的時候,往往生髮出來很多的否定,對自我的不認可。那這時需要我們去問問自己,看看需要提升的能力是哪些?還需要具備的能力有什麼?怎麼去獲得相應的能力?怎麼去彌補缺失的學識,知識,技巧等等。

    把對自我的否定自我的不認可,轉換到對能力和資源的尋找上,誰有相應的資源,我便去學去找。

    這樣我就把目標調整到了,做事該如何去做上。

    而不是經常對自己的指責和否定,那等你做到了之後,做事成功了之後,自信便由然而生,便進入了前面所說的正向迴圈。

    當你都做到了之後,便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強大的問題。

  • 6 # 心理助力蟲蟲

    1.增加內涵

    一個人之所以會沒有自信,其實絕大部分跟自認不足有關係,所以更要好好充實自己的內在,不管是多看書、多學習都好,總之就是多精進自己的興趣還有專長,讓自己在某一方面可以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2.打扮自己

    打理好內在之後,接下來就是處理外在!但這裡說的打扮自己其實並不是說你一定要成為某個樣子才叫做自信,而是你可以學習為自己打理出一個適合的型,從髮型到穿搭讓自己變得更帥更美,久而久之你也會覺得自己其實很不錯。

    3.別習慣低頭

    當你打理好內在也豐富了外在之後,接下來其實出門就是最好的練習。要提醒自己在走路的時候儘量不要低頭,但也不是要你用下巴看人家,很驕傲的感覺,而是隻要保持在水平線就好,這一點在經常練習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4.嘗試一個人

    跟朋友一起當然是很好,不過我會建議想要變得更有自信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一個人去完成一些事情,像是去外面吃飯、去咖啡廳坐或是去看電影、去旅行等等。

    起初可能會讓你感覺很不自在,但是當嘗試的次數跟經驗多了之後,你會慢慢可以享受在其中,而且你也會發現,原來自己一個人也可以辦到很多事情,這一點做起來非常地不容易,但成就感跟成長的幅度也是最高的。

    5.面對問題

    當棘手的問題一來,逃避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躲過了,但其實它對你內心是造成很大傷害,每一次的逃避都會加深你的不自信,而且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什麼事情都辦不到。

  • 7 # 5分鐘心理

    自信心怎麼強大?要想自信心強大,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叫自信心?自信心主要是指我們人在某種困難或者挫折的條件下,確信自己的能力,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繼續完成任務的一種心理狀態,同樣也是個體性的心理品質所能展現出的一種精神面貌,這就是自信心,但是,任何人所能展現出的自信心,都必須具備你自身的素質、知識、能力、物質等方面的基礎,否則任何自信心的強大都是一句空話。自信心絕對不是你攥拳跺腳大喊著我要建立自信心的誓言一蹴而就的,自信心必須是一種自己真實存在的實力來支撐的。

  • 8 #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自信心在心理學上的大致定義是“相信自己能以一定的技能,能力,資源去完成某一項任務的程度”。

    我們說自信不足會變得自卑,而自信過多則會變得自負驕傲,那麼合適的自信心應該怎麼樣去獲得呢?

    首先第一點,恰當的自我認識。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過很多事情,會有成功和失敗,慢慢對我們的能力,優勢劣勢和長短處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其實是隨著時間經歷不停在改變的。我們要看到我們比他人的優勢在哪裡,或者我們有哪些不足。

    有的學生一來到一個比較優秀的環境,比方說來到一個新的高中或大學,遇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優秀的其他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哪裡都比不上別人,從而自信心嚴重受挫,全面的批判否定自己,這就是自我認識不客觀的表現。

    其次,要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個合理的設定。目標設定的太高,我們怎麼都達不到,就會容易導致挫敗以及自我懷疑,陷入負面的情緒中。而目標設立的過低,對於我們沒有挑戰性,對我成長也沒有太多的幫助。所以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剛剛好的目標最有利於激發我們的自信心,我們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就能夠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以及控制感。這對我們自信心的培養非常的重要。

    人的自我價值感是在童年早期形成的,隨著父母對我們的期望,父母對我們提供愛和關注的質量高低,我們會形成不同的價值感。如果在生命早期,父母能夠無微不至敏感及時的迴應我們,允許我們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能夠傾聽我們,肯定我們,那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愛的;而如果父母從小打壓指責否定我們,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成長之後就都會偏低。但是自我價值感也可以在後來自己去不斷提高。

    所以良好的自信心離不開這三個重要的方面,較好的自我價值感,正確的自我認識,以及恰當的目標設定,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去努力著手的地方。

    作者 黃孜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際催眠治療師

    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

    正念瑜伽導師

  • 9 # 安安心理諮詢

    你提出這個問題,可以自我對話自己。

    然後找出一張紙一支筆,把自信心寫在最上面一行,然後左邊寫自己不自信的,右邊寫自己自信的。

    為什麼我先讓你自我對話呢?

    因為理論懂得再多,不去實踐和內求,一切為零。

    解答你的問題,並不是寫自信心畢業論文,能夠切實有效幫助到你的才是最實用最妥帖的。

    自信心包括方方面面,可是隻要你具備一技之長,一方特色,足夠給你自信心。所以跟自己內心對話,跟內在的心理小孩對話,問問她需要什麼樣的自信?問問她真的不自信嗎?問問她遇到了什麼困惑?問問她多久沒有好好被擁抱被熱愛過了?

    當你愛上自己,把自己照顧周全,自信心就是一個小kiss。往往內心沒有了自我,眼光只盯著外部做比較,才讓自己喪失了自信。

    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有自卑感,只不過能量磁場強度大的人,沒有必要去做比較,探究這些虛擬的自信心。

    有句話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踏踏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努力,成績成就就會給你帶來自信心。

    我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把所有的知識落地實施,實踐者才能慢慢儲備自信心。明白了嗎?

    我告訴你了自我對話,實用心理學的小技術。也告訴你了接地氣實幹,這是認知行為療法的某一小點技術。

    祝你幸福快樂!

  • 10 # 六明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超出了人們一般想象中的複雜。

    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沒有自信或自信心這個說法的。這個詞彙的出現是近代西學東漸中出現的,也就是說自信或自信心是近現代中國才有的詞彙。那麼中國古代人就沒有自信或自信心了嗎?顯然不是。

    既然古代沒有自信或自信心這個說法,那麼古代什麼樣的人在今天看來是充滿自信或者說自信心強大的人呢?兩個字:“君子。”如果我們認知和理解了古人“君子”的標準,那麼就知道古人自信或自信心源於何處。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用今天的話來說,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孔子很謙虛,說“不憂”、“不惑”、“不懼”這三點自己做不到。

      

    什麼叫“仁者不憂”?

    就是說,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忽略瑣碎事情,不計較一時得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

    什麼叫“知(智)者不惑”?

    多讀書,多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有知識廣博,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讓我們明白如何取捨,那麼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知者不惑”。

    什麼叫“勇者不懼”?

    內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一個真君子做到了內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

    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瞭解我。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在孔子看來,做君子不是去學習、模仿誰,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

     

    孔子還認為君子應“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和而不同”。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裡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裡頭卻從來不爭。許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觀點肯定會不完全一樣,當各自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一個真君子是會認真傾聽的,他能夠理解和尊重每一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

     

    有人說,有錢就自信,沒錢就自卑。古人顯然不認可這句話。

    自信的人首先是一個有志向的人!孟子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卻有固定的道德觀念,只有讀書人、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在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唐代詩聖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身、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北宋范仲淹,他認為一個士人應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該繫念天下君民,都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張載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孔子之後的先賢們把君子的標準上升到了如此博大的胸懷、高遠的志向!用現代化說就是,孔子關於君子的標準是內求,杜甫、范仲淹、張載他們是外求,即西方心理學家說的自我價值實現。

    到了明代,有王陽明心學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與之前的先哲們不同,王陽明的四句教更像是針對一個普通人所說,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自信的人應知善知惡,並且為善去惡。

    所以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顯然不是一個自信的人。

    自信或自信心這個詞彙雖然傳自於西方,並且我們中中國人也接受它、經常使用它,但應該明白中中國人的自信概念已與西方人的概念有所不同。兩者同樣有內求和外求,但中中國人的外求不僅僅是實現個人利益目的。

     

    總之,對於一箇中中國人來說,自傳統到現在,一個自信的人就是一個不憂、不惑、不懼的人,是一個胸懷廣博、志向高遠的人,是一個回報社會、不僅僅只是追求個人利益的人。

    也就是說,自信的人有三個層次,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做到一個不憂、不惑、不懼就已經難能可貴!畢竟孔子都說自己做不到。

    那麼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自信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或者說怎麼才能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呢?

    心理學史上最傑出的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傑斯在其文章《成為一個人意味著什麼?》裡提出四個途徑或者說四個標準。這篇文章是其對幾十年的臨床心理諮詢、治療中總結出來的人格理論,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也是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首先心理學家也不使用“自信”或“自信心”這個詞彙。心理學術語裡也沒有“自信”、“自信心”。心理學裡與之相對應的說法是“人格健康、”“人格完滿”。

    雖然此篇文章通篇沒有提到“自信”、或“自信心”這個詞彙,但顯而易見,羅傑斯說的“成為真實自我”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自信”的人。

    羅傑斯首先解釋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成為真實自我,他說:

    “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以虛假態度,戴著虛假面具、扮演虛假角色。假面具是我們一直賴以逃避自己的一堵避風牆。

    我們逐漸發現,我們的生活有多少事被我們自己虛構的理想自我所指引,而不是由我們自己的真實自我所指引。

    我們逐漸發現自己只是根據別人對我們的要求生活,發現自己似乎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發現自己思考、感受和做事的方式只是在努力遵循別人給自己規定的標準。”

    羅傑斯強調指出:

    “最常見的悲觀絕望是那種不去選擇做自己的絕望,或者不願意成為自己的絕望。

    最深形式的絕望則是選擇“成為一個他人而不是自己”。

    羅傑斯將其定義為“覺醒後的絕望”。這也解釋了人們焦慮和抑鬱的成因。

     

    羅傑斯認為:每個人都趨向於成為一個獨立的、與眾不同、個性獨特的人。

    一個真實的自我(自信的人)具備哪些基本特徵?下文引號部分是原文。

    1、對經驗開放

    “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如果我們已知的感覺證據與我們的自我想象背道而馳,那麼這種感覺證據就會受到抵制,從而扭曲我們的經驗。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看到我們的感官所報告的一切,我們看到的只是符合我們的自我想象的部分東西。

    我們的心理防禦和僵化性越被一種對於經驗的開放性所代替,我們就越接近於真實自我。”

    用日常的話說就是,不能固著於自己原有的定勢思維或刻板印象,類似於佛家所說的著像;不能故步自封、畫地為牢;應該持以開放的心態,隨時更新、糾正自己的錯誤、陳舊認知。

    2、信任自己的有機體

    “我們越接近於真實自我,我們越相信我們的身心所迸發出來的潛能,而且越能讓我們在每個即時情境中發現最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

    在斟酌和權衡一個特定的生活抉擇的所有因素時,人的有機體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絕對可靠的。它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但因為我們趨向於向我們的經驗開放,所以對令人不滿的結果會有一個比較強烈的和更為直接的意識,錯誤的選擇會及時得到糾正。”

    這個可以理解為相信自己的直感,因為你對經驗開放,所以會越來越趨向於正確。

    3、內在的評價源

    “在個人形成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不再關注別人是否贊成;我們不再依賴別人的標準生活;不再依賴別人為我們做出決定和選擇。

    我們承認,做出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

    唯一要緊的問題是:“我的生活方式是否真正令我滿意?這種生活能否表達真正的自我?”

    這就是羅傑斯說的“自信”或“自信心”了!

    4、成為過程的意志

    “我們在努力發現自我、成為自我的時候,就是變得越來越樂意變成一個過程,而不是成為一件產品。

    接受自己是一個變化之流,而不是一件完成的產品;這意味著,個人是一個流動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固定的靜態的實體;是一條川流不息的變化之河,而不是一塊固體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的群星燦爛的潛能,而不是一定數目的特徵組合。

    個人形成的過程,是我們丟棄一個又一個地面對生活時的防禦面具,我們充分體驗到了自己隱藏著的那些經驗,在體驗中我們發現了那個一直生活在防禦面具背後的陌生人:那個陌生人就是我們自己。”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孔子關於君子的標準和羅傑斯關於真實的自我的四個特徵有異曲同工之妙。實際上是有內在邏輯的一致性,比如都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經驗的開放性,都注重於個人內在的豐富和完善而不是學習、模仿他人。

     

    以上是羅傑斯關於成為一個真實的自我的四個特徵。如果你具備這四個特徵,那麼恭喜你了,顯然你是一個人格完滿、健康、自信心強大的人。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真實的自我的人呢?

    羅傑斯認為唯有一個途徑:體驗情感

    羅傑斯說:

    “情感體驗是我們探究未知的自我要素的重要途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無數的理由讓我們不能充分體驗我們的態度,這些理由來自我們的過去和現在,這些理由存在於我們的社會情境中。

    體驗情感使人體驗當下的自我,於是個人可以成為自己的恐懼,成為自己的憤怒,成為自己的軟弱,或者成為任何一種情感態度。”

    在體驗中發現自我

    “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去發現存在於自身的實際情感與行為反應中的統一和諧與融洽無間,而不是試圖把個人的經驗裝進一個面具,使它成為一種不真實的形式和結構。

    成為真實的自我,意味著在個人的經驗中尋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尋找某種強加於經驗的外在的東西。”

    “真實自我——不再是一種順從他人的表象,不是對所有情感充滿懷疑的否認,也不是一種善於自我辯解的理性的面具;而是一個新鮮活潑、氣息生動、富有感情、流動變化的過程,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個人。

     

    你是一個新鮮活潑、氣息生動、富有感情、流動變化的過程的人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

    那麼你就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完滿、充滿自信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課了,如何才能做好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疏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