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古代人的夏天並沒有電風扇和空調就感覺很難熬,但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其實他們很早就發明了冰鑑這個可以消暑的東西。其實冰鑑的作用就和我沒現在的冰箱有些相似,不過冰箱主要是冷藏,而冰鑑能冷藏也可以消暑。因為古代製冰的成本還是挺高的,所以就有這麼一個容器來裝冰,而且還能把一些飲品水果等放入冰鑑,就相當於製作冷飲了。不過這個冰鑑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冰箱已經成為我們不可須臾離開的日用生活用品。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防暑降溫為食物保鮮的呢? 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了“冰箱”。我們現代人用電使冰箱降溫、冷凍。而古代則單純用冰塊達到這一目的。
《周禮》中記載了古代的冰箱,叫做冰鑑。
《周禮·天官·凌人》記載:“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 鄭玄注:“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御溫氣。”
宋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后閣》之三:“水殿開冰鑑,瓊漿凍玉壺。”
《宋史·禮志三》:“常祭,地祇、配位各用冰鑑一。今親祀,盛暑,請增正配及從祀位冰鑑四十一。”
冰鑑就是一個盒子形狀的東西,內部中空,把冰放在裡面,然後把食物放在冰的中間就可以了。冰鑑製作非常巧妙精緻,一般用黃花梨木或者紅木製成,內掛錫裹,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的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為活板。每當夏天,把活板取下,瓜果菜蔬、飲料放在冰上,就可以迅速降溫,起到冰鎮的效果。而且是純天然,不用現在這樣擔心黴菌啊之類的。
古人用冰的歷史也非常悠久,《詩經》中《豳風·七月》即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詩句,意思是說夏曆十二月鑿取冰塊,正月將冰塊藏入冰窖。 在清代有專門人員在三九天從護城河取冰塊藏到地窖中,以供夏天到來時皇室成員及達官顯貴用冰的需求。
《紅樓夢》裡也寫到了用冰,第六十四回寶玉喝茶,芳官早託了一杯涼水內新湃的茶來。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說明賈寶玉的生活費非常講究,因為秉性柔弱,用冰太過寒涼,便用新鮮的井水來浸茶,取其涼意。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和養生之道。
想想古代人的夏天並沒有電風扇和空調就感覺很難熬,但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其實他們很早就發明了冰鑑這個可以消暑的東西。其實冰鑑的作用就和我沒現在的冰箱有些相似,不過冰箱主要是冷藏,而冰鑑能冷藏也可以消暑。因為古代製冰的成本還是挺高的,所以就有這麼一個容器來裝冰,而且還能把一些飲品水果等放入冰鑑,就相當於製作冷飲了。不過這個冰鑑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冰箱已經成為我們不可須臾離開的日用生活用品。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防暑降溫為食物保鮮的呢? 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了“冰箱”。我們現代人用電使冰箱降溫、冷凍。而古代則單純用冰塊達到這一目的。
《周禮》中記載了古代的冰箱,叫做冰鑑。
《周禮·天官·凌人》記載:“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 鄭玄注:“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御溫氣。”
宋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后閣》之三:“水殿開冰鑑,瓊漿凍玉壺。”
《宋史·禮志三》:“常祭,地祇、配位各用冰鑑一。今親祀,盛暑,請增正配及從祀位冰鑑四十一。”
冰鑑就是一個盒子形狀的東西,內部中空,把冰放在裡面,然後把食物放在冰的中間就可以了。冰鑑製作非常巧妙精緻,一般用黃花梨木或者紅木製成,內掛錫裹,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的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為活板。每當夏天,把活板取下,瓜果菜蔬、飲料放在冰上,就可以迅速降溫,起到冰鎮的效果。而且是純天然,不用現在這樣擔心黴菌啊之類的。
古人用冰的歷史也非常悠久,《詩經》中《豳風·七月》即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詩句,意思是說夏曆十二月鑿取冰塊,正月將冰塊藏入冰窖。 在清代有專門人員在三九天從護城河取冰塊藏到地窖中,以供夏天到來時皇室成員及達官顯貴用冰的需求。
《紅樓夢》裡也寫到了用冰,第六十四回寶玉喝茶,芳官早託了一杯涼水內新湃的茶來。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說明賈寶玉的生活費非常講究,因為秉性柔弱,用冰太過寒涼,便用新鮮的井水來浸茶,取其涼意。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和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