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 arc cos((sin北緯A×sin北緯B)+(cos北緯A×cos北緯B×cosAB兩地經度差))×地球平均半徑 (Shormin) 其中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004 km,D的單位為km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
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
兩地間最近距離的判斷: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為經線圈,兩地最近距離為大圓中過兩極點的劣弧;若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兩地最近距離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
東經正數,西經為負數。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製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德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在1884年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線被正式定為經度的起點。
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經度是指透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27′ 30"或西經23°27′ 30"。
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但偶爾也有人把東經寫為負數,但這相當不常規。
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一起確定地球上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
參考資料:
D = arc cos((sin北緯A×sin北緯B)+(cos北緯A×cos北緯B×cosAB兩地經度差))×地球平均半徑 (Shormin) 其中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004 km,D的單位為km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
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
兩地間最近距離的判斷: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為經線圈,兩地最近距離為大圓中過兩極點的劣弧;若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兩地最近距離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
東經正數,西經為負數。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製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德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在1884年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線被正式定為經度的起點。
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經度是指透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27′ 30"或西經23°27′ 30"。
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但偶爾也有人把東經寫為負數,但這相當不常規。
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一起確定地球上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