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1才能夠用

    1991年3月20日,在南海大鵬灣鹽田水域,人們第一次發現,原本蔚藍色的海水不知為什麼變成了鐵鏽般的紅褐色,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晚上,紅褐色才慢慢消失,前後經歷長達36小時,紅褐色海水的範圍約12萬平方米。經海洋學家分析鑑定,原來是這裡發生了“赤潮”。

    赤潮是一種海洋災害,是由某些浮游藻類爆發性繁殖引起的水體變色現象。赤潮也叫紅潮,淡水中的江河湖泊有時也會出現水色變紅的現象,通常人們稱之為“水花”或“水華”。這名字聽起來怪美的,實際上這種現象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海洋裡的赤潮,比江河裡的水花危害更大。

    1995年,中國近海發現多起赤潮現象。大多發生在5~8月間,一般呈長條狀,寬幾十米,長几公里到幾百公里不等,呈桔紅色和紅褐色。海水為什麼會變成紅色呢?這主要是海洋遭受汙染後形成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是有機物和營養鹽過多而引起的。當某一海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一些浮游生物就趁機迅速繁殖和高度聚集,使海水變色,成為赤潮。這種能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海洋學上稱為赤潮生物。一些魚類吸食了這些赤潮生物,會因呼吸管堵塞而死亡;這些死亡魚類的屍體又會繼續放出毒素,毒害其他生物。這樣連鎖反應,最終使大片海水發臭,形成災難性後果。實際上,發生赤潮的海水並不是都變成紅色,而是有著多種多樣的顏色,這主要因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不同而異。由夜光蟲引發的赤潮,海水為粉紅色或深紅色;雙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則呈綠色或褐色;某些矽藻類引發的赤潮呈黃色或紅褐色;膝溝藻引起的赤潮,有時水色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赤潮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要有赤潮生物存在,這是赤潮發生的最基本的原因。它可以是所在海區原來就有的赤潮生物細胞和底棲休眠孢囊,也可以是其他海區遷移或擴散過來的。此外,在海水中還要有適量的營養鹽,主要是氮和磷、微量元素(如鐵和錳),以及某些特殊有機物(如某些維生素和蛋白質),它們的存在形式和濃度也直接影響著赤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代謝。這些是赤潮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要求海水比較穩定,水體流動緩慢,加上適宜的水溫和鹽度,這樣產生赤潮的條件就具備了。

    從發生赤潮災害的記錄看,大都是由於有毒藻類引起的。全球已發現約3萬多種藻類,其中約有300種能引發赤潮。它們當中又可分為有毒和無毒兩類。有毒藻類分泌的毒素又可分為麻痺性貝毒、神經性貝毒和下痢性貝毒。有的毒素可以直接毒殺魚蝦貝蟹等海洋生物,再透過食物鏈的作用導致人體中毒。無毒藻類雖不產生毒素,但能消耗水體中的氧氣,使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