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是魏武帝曹操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當作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即詩人54歲時。全詩共十四句,前十二句是詩的主體部分,最後兩句系合樂時所加,內容與正文無關。詩人作此詩時,正當他北征烏桓勝利、志在統一天下之際。顯然,此詩的核心是抒發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壯心豪情。
開篇四句,虛實結合。龜與蛇,皆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動物,因此,寫這二者,均屬寫實。而在此詩中,龜是“神龜”,蛇是“騰蛇”,與神話傳說聯絡起來,就不僅僅是寫實了,而是既寫實,又寫虛,虛實結合。神龜,指通靈的龜。古人認為通靈的龜壽命長,《莊子·秋水》便有“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之說。騰蛇:傳說中一種能興雲駕霧的蛇。《韓非子·難勢》:“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這裡,詩人以長壽見稱的神龜和能興雲駕霧的騰蛇,最終不免一死,化為塵土,揭示世間一切事物由生至死、由盛及衰的客觀規律,而更重要的還是用以襯托詩人不服老,奮發有為的壯心。
這樣,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中間四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驥”:千里馬。“櫪”:馬槽。“烈士”:指有理想、有作為的人。以寫“志在千里”的“老驥”與年邁而壯心不已的“烈士”淋漓盡致地抒發作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陳壽《三國志·武帝紀》)的詩人老當益壯的豪情,也充分反映了世間一切胸懷大志者的共同心聲。因而,這四句詩備受後代仁人志士的推崇。《晉書》卷九十八王敦傳記載,東晉王敦每逢酒後便吟詠“老驥伏櫪”四句,並情不自禁地擊節讚賞,連唾壺都敲缺了。由此可見,“老驥伏櫪”四句的影響之大。
接下去四句,寫詩人不信天命,提倡以養身怡性來延年益壽,從而,更深一層地抒發其老當益壯的豪情。“盈縮”:增長、收縮;此處指人的壽命長短。“不但”:不只。“永年”:意為長壽。誠然,人終不免一死,但能延年益壽,這對“壯心不已”的詩人來說,不是更能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大事業嗎?可以說,詩情與哲理,在這裡也得到了較為完美的統一。
此詩是魏武帝曹操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當作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即詩人54歲時。全詩共十四句,前十二句是詩的主體部分,最後兩句系合樂時所加,內容與正文無關。詩人作此詩時,正當他北征烏桓勝利、志在統一天下之際。顯然,此詩的核心是抒發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壯心豪情。
開篇四句,虛實結合。龜與蛇,皆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動物,因此,寫這二者,均屬寫實。而在此詩中,龜是“神龜”,蛇是“騰蛇”,與神話傳說聯絡起來,就不僅僅是寫實了,而是既寫實,又寫虛,虛實結合。神龜,指通靈的龜。古人認為通靈的龜壽命長,《莊子·秋水》便有“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之說。騰蛇:傳說中一種能興雲駕霧的蛇。《韓非子·難勢》:“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這裡,詩人以長壽見稱的神龜和能興雲駕霧的騰蛇,最終不免一死,化為塵土,揭示世間一切事物由生至死、由盛及衰的客觀規律,而更重要的還是用以襯托詩人不服老,奮發有為的壯心。
這樣,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中間四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驥”:千里馬。“櫪”:馬槽。“烈士”:指有理想、有作為的人。以寫“志在千里”的“老驥”與年邁而壯心不已的“烈士”淋漓盡致地抒發作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陳壽《三國志·武帝紀》)的詩人老當益壯的豪情,也充分反映了世間一切胸懷大志者的共同心聲。因而,這四句詩備受後代仁人志士的推崇。《晉書》卷九十八王敦傳記載,東晉王敦每逢酒後便吟詠“老驥伏櫪”四句,並情不自禁地擊節讚賞,連唾壺都敲缺了。由此可見,“老驥伏櫪”四句的影響之大。
接下去四句,寫詩人不信天命,提倡以養身怡性來延年益壽,從而,更深一層地抒發其老當益壯的豪情。“盈縮”:增長、收縮;此處指人的壽命長短。“不但”:不只。“永年”:意為長壽。誠然,人終不免一死,但能延年益壽,這對“壯心不已”的詩人來說,不是更能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大事業嗎?可以說,詩情與哲理,在這裡也得到了較為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