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312923180

    《左傳》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在流亡的過程中飢餓難耐,遂向田間一位耕作的老農乞討食物。老農捧起一把泥土遞給他,一言不發。重耳正要發怒,卻被隨從勸阻,並耳語:“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意思是說,送給您土,是說您擁有土地的意思,您跪拜接受吧。重耳聞之立即跪倒在地,叩頭感謝上蒼,然後鄭重地捧起泥土,放到車上,繼續向前……

    古代中國分封疆土時,帝王莊重地站在地壇上,取起一塊用茅草包裹的泥土,授給被封的諸侯,以示封疆列土。皇帝每年都要齋戒沐浴,祭拜社稷神,社神即土地神社,稷神即穀神。曾經的人類,對土地懷有多麼深切的感恩與敬畏之心。人們常說有故土才有“根”,有土地才有“食”。莽莽蒼蒼的大地是世間萬物的母親,廣袤無垠的原野碧草如毯,千姿百態的花朵次第盛開,一望無際的森林、波濤洶湧的大河……這一切都依附於土地而生而存。人類也是如此,我們在大地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繁衍生息,世代相傳。生於斯,長於斯,最終歸於斯。

    著名學者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棲居在大地上,來自泥土,也歸於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恆家園。”我們應對土地深情感恩、心存敬畏。然而當今社會,神聖的土地喪失了她原本的意義,淪落為可以待價而沽的商品。水泥森林、河水乾涸、滿目瘡痍,我們對土地的最後一點敬畏也蕩然無存。我們渴望綠水青山,我們期盼鳥語花香。

    當我們歌唱金黃的麥浪時,我們更應該讚美哺育它們的沃土;當我們追尋淡淡的鄉愁時,我們更應該尋找曾經的原野;當我們驚歎高聳的大廈時,我們更應該關注腳下的厚土……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重新尋回對皇天后土的敬畏?

    尊崇自然,才有風調雨順;天人合一,方能和諧共生;大地上的事情,代代相接,生生不息,而人們對大地母親的敬畏,應初心不變、始終如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鮮榨果汁與勾兌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