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61863173794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1]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以及1932年3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三次在位。

    經過:

    1。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十二月二日,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發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訊息傳來,清廷一片慌亂。溥儀下《罪己詔》。後經多次磋商,雙方達成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室退位後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的費用;特別保護皇傢俬有財產等等。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退位詔書中說:“今全華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32] 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民國政府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

    2。民國六年(1917年)六月十四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矛盾為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趕下臺。

    七月一日,張勳兵變,宣統復辟,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大封群臣。

    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討伐,十二日,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只坐了十一天龍椅又下了臺。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地區建立偽滿洲國。九月與日本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正式承認偽滿洲國,而偽滿洲國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利益。溥儀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偽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偽滿洲國,偽滿政權覆滅。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儀頒佈《退位詔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四大悼亡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