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ua4252412997
-
2 # 小杜的滬漂生活
有些把,我自己小孩就差不多這樣,
(看小孩多大,四五歲)可以給她講道理,談心
問她為什麼動不動就發火,等,知道原因在好好給她談心,教育為主,給她講理由,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不能這樣,
不聽的話可以適當用點家法
-
3 # 雨水微甜
幼兒階段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其情緒狀態往往不穩定,波動性大,所以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作為一名幼教專業準大四老臘肉,對此,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對孩子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教育:
一、切記不要繼續指責孩子“你怎麼又發脾氣”“你就是那麼煩人,不懂事”。更不要對孩子說一些帶有威脅性的語言,如“你再鬧,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語言,這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更加鬧騰。家長要先冷靜下來,讓孩子先把脾氣發完。
二、安撫孩子的情緒。在孩子發完脾氣後,家長不可直接走開,讓孩子自己冷靜。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地陪伴與理解。家長可給予孩子一個溫柔的眼神及大大的擁抱,耐心地聽聽孩子的想法。
三、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緒,並教給孩子一些正確調節情緒的方法,如轉移注意力法,幹著自己喜歡做的事,看《小豬佩奇》,畫畫,玩玩具等。可以和孩子共同看一些有關情緒的繪本,如《菲菲生氣了》、《小綿羊生氣了》等繪本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
四、平時注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偶爾的不順心是很正常的。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並鼓勵孩子不要灰心,繼續努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我努力了,無論結果如何,我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
-
4 # 肯定式教養
這還正常,確切的說,這是每一個孩子都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因為這是孩子自我認知發展的必然階段。
孩子在2歲開始產生自我意識,開始能夠區分自己跟別人。但是這時候的孩子還沒有自我認知,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能力,能幹什麼,他們並沒有這方面的認知。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跟周圍人,特別是跟他同齡小孩的對比,孩子逐漸開始產生自我認知,比如我是男孩,我短頭髮,我跑的快。
但是在初期自我認知建立的過程中,孩子的本能是要建立一個自己無所不能的認知,這樣有利於孩子自己發展自信心,更利於生存。
因此當超出他們控制能力的事情時,他們便容易生氣。比如比賽輸了,比如父母不滿足自己的意願,這種超出自己能力控制的事讓他們產生了挫敗感,他們會本能排斥。加之孩子對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不行,於是他們便容易生氣了
回覆列表
挺常見的吧
我妹妹,家裡最小,大家都比較疼,什麼事都依著她,漸漸的進去幼兒期,就經常鬧脾氣。
(多溝通,尋找合適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寵溺,也不能不講道理地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