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往文學

    《何典》,又名《第十一才子書》、《鬼話連篇錄》,署名“纏夾二先生評,過路人編訂”。經劉半農考證得出,“過路人”即本書的作者張南莊,上海人;“纏夾二先生”是本書的評者陳得仁,江蘇人。《何典》是清末一部用吳方言寫成的“鬼話連篇”的荒誕諷世小說,故事說的是在下界陰山鬼谷的三家村有個名叫活鬼的財主,因在五臟廟求神靈驗,中年得子,取名活死人。不料在謝神還願的廟會上,有人鬥毆致死,當地土地餓殺鬼遂將活鬼屈打下獄,趁機訛財。活鬼出獄後氣病而亡,妻子雌鬼改嫁,兒子活死人被舅舅形容鬼收養,不久又被舅母醋八姐逐出,在行乞維生的時候得到仙人指點,從鬼谷先生處學得本領。後黑漆大頭鬼舉兵造反,活死人因反叛有功,被閻羅王封為蓬頭大獎,並與臭花娘成親,安居樂業。

    在《何典》之前,《西遊記》和《聊齋志異》等神魔小說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達到了巔峰;在現實主義的領域,《金瓶梅》《紅樓夢》《儒林外史》都是難以逾越的里程碑。從體裁上看,《何典》相容了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的表現形式,它借鬼寫人,以油腔滑調的筆觸對現實社會予以辛辣的諷刺。

    《何典》獨特的藝術價值在於,其書表現了強烈的反傳統傾向。小說取名《何典》其書名就是一面反叛傳統的旗幟。明清寫文章以八股文為最高標準,同時奉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聖賢之書不讀"、"非聖人之言不言"等儒家傳統觀點。但《何典》的語言都是由俗語和吳地得方言構成,透過活鬼和活死人父子兩代的遭際, 串聯起鬼谷眾多的髒事、醜事,而這些在鬼蜮世界發生的許多醜事、惡事,在人間都能找到對應和原型。這樣的內容和形式,對於傳統文化的"禮"而言,不僅是"不典",甚至是大逆不道。魯迅就對《何典》中的反傳統傾向進行過褒揚,"談鬼物正像人間, 用新典一如故典。"

    此外,《何典》的語言幽默潑辣,其中對於各種鬼的命名是十分有意思的。財主叫活鬼,卻被活活氣死了;活鬼的兒子姓活,叫死人,本身就充滿了滑稽的意味。書中還有一位名叫臭花娘的"美鬼",其形容道,"生得瓜子臉, 篾條身, 彎眉細眼, 冰肌玉骨, 說不盡的標緻, 抑且聰明伶俐, 凡事道頭知尾。",張南莊卻偏偏要在表示美貌的"花"字前加上一個表貶義的"臭"字。有和尚做淫蕩之事,張南莊卻叫他怕屄和尚,意思是怕老婆的人。神則叫鏖糟彌陀佛、窮極無量天尊、鴨蛋頭菩薩、半截觀音。由此可見,人名體現了美與醜的衝突,正是這種衝突讓人覺得新奇有趣,也表達了張南莊對現實的諷刺和抨擊。

    瞭解完《何典》,我們試著做這樣一種思考,鬼之所以為鬼,是因為其醜惡邪惡的一面,而若是鬼之惡與人之惡是一致的,那麼孰為人,孰為鬼呢?怕是我們要回到這部書中來尋找答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歲多的寶寶在手機和電視上學習英語兒歌和動畫片有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