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nly慢讀漫思

    對於題中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下面這幾個角度來看待。

    首先,“愛”和“嚴”是家庭教育常見的方式,若控制不當,易出現“兩極分化”,因此需要適度。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多或少受到自己原生家庭之中所受教育的影響,如果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習慣用嚴厲的方式來教育他,那麼他會認為這種方式可能是在教育中最好的一種方式,因為他們是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長大的。

    他們要不非常認可這樣的一種教育理念,要不非常排斥這樣的教育理念,如果是後者,那麼他們就可能去學習自己新的一種教育方式,至於那種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於他們的孩子,還是要他們不斷地摸索。

    那麼,在這個摸索過程中,有些人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溺愛和嚴厲。

    這裡所說的慈母,其實就是指的是母親對兒子過度的溺愛,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做,什麼都幫孩子做完,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也不加以干涉和阻攔,而是一味的縱容,導致孩子一犯了錯,不會首先承認錯誤和麵對後果,而只會尋找“替罪羔羊”或者找到自己的“保護傘”。

    這種溺愛,即過度的縱容而不去加以限制,那麼最終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心理認知,那就是所有的事情他都是可以做到,讓他沒有邊界感,不知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

    那這對他來說,可能在未來人生中就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沒有挽回餘地的事情來,那慈母對孩子的傷害就在於此,如果說沒有規則的制約,就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敗兒就是這樣來的。

    因此,這種“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反而可能是一種“傷害”。

    於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為了防止這種傷害的發生,於是採取了“嚴厲”的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便採取打和罵的方式,讓孩子牢牢記住自己的錯誤,下次不敢再犯。只是這種方式也會讓孩子和父親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他們無法與父親真正的溝通和交流。在他們眼裡,父親就是“權威”的存在,不容有半句的反對意見,否則等待他們的便是“鞭子”或是責罵聲。

    然而,過度的嚴厲只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逆反的情緒,很容易出現逆子。這是因為在長久的壓制之下,孩子出現的一種逆反情緒,這是人性使然。

    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會對父親的嚴厲感到害怕,但他長大之後,他便如同“脫韁之馬”,不會再受父親的管教,而放任自我,也許會做出更加叛逆的事情來,而無法挽救。

    因此,這種“嚴厲”,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甚至最終和父母“形同陌路”。

    無論是溺愛還是嚴厲的教育方式,其實作為父母的初衷,肯定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以及想要孩子未來過得更好,但不當的教育方式,卻與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馳。所以,對父母而言,如何把握好愛與嚴中間的度,非常關鍵。

    其實,以上兩種誤區都是錯誤地把慈愛和嚴厲兩種方式對立了起來,認為它們無法同時存在於家庭教育中。

    但實際上,無論是嚴厲還是慈愛,都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在面對不同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不同的處理方式,也讓我們有更多可選擇的餘地。

    如果能夠正確地運用這兩種方式,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做事情要適可而止,不越邊界,同時也能夠挑戰權威,不會屈服於權威。

    作為家長,如果能讓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同時,能夠明確知道凡事也有規則。這就說明他們把握好了其中的度,那麼,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提升自我的認知,才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的放矢,應對自如。

    《正面管教》三種典型的教育方式:嚴厲型:體現為過度控制,有規矩但沒有自由,“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孩子沒有選擇。嬌縱型:體現為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矩,孩子可以無限制的選擇,“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正面管教型:體現為家長有權威;和善與堅定並行,有規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選擇。

    其實正確運用愛和嚴的管教方式便是正面管教方式,在這種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更加自由,也會更有自己的主見。同時也不會感覺缺失了父母對他們的愛。

    作為孩子的教育啟蒙者,父母在孩子一生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沒有發揮好其引導作用,就會讓孩子在成長之路上走更多的彎路。因此,在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也需要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俗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相信別人的教育方式一定適合自己孩子,也是不正確的方法。

    我們作為家長,要學會因地適宜,因材施教。只有針對自己的孩子,制定出適合他的教育方式,才能更有利於他的成長。

    那麼,該如何找到“愛”與“嚴”之間的度,並制定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方式呢?我有以下幾個建議,分享給你。

    01、尊重孩子,讓孩子有“參與”感

    父母首先要意識到,在家庭教育中,主角從來就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以為自己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角,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自己制定好的,只要對孩子好的,就一併用上,孩子不聽也要聽,不做也要做,不能有自己的主張。

    所以,想要制定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尊重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沒有讓孩子有“參與感”,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把孩子真正當成一個家庭成員來看待。

    但是在孩子逐漸長大之後,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也想為這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讓他們擁有“主人翁”的意識。

    孩子,如他自己所是,讓他做自己,而不是如父母所願,那麼作為父母,才會知道自己的孩子“天性”究竟如何,而不是在父母的壓制或者寵愛下,變成怎樣的,那不是他的天性。

    尊重孩子,更有利於其天性的發揮,有利於他的才能的探索,因為被尊重感,讓他可以無所掩飾,純粹的做他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並且,父母對他的足夠的愛,會讓他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容易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更自由的去探索這個世界。

    所以,可以給愛,適當地加上一些規則,讓孩子明白,無論是父母還是他人,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這個規則,應當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這樣更加體現出尊重孩子和讓他有參與感。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擔心,是不是給孩子制定太多規則,會限制孩子的個性,其實並不是的。在孩子還沒有完全心智成熟之前,他們並不清楚,究竟什麼事情是在允許的範疇之內,什麼是不允許的。

    他們仍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只是他們會更加明白,個性也需要建議在一定的規範之中,畢竟這個世界講究個性,更講究合作精神,不能“我行我素”,也不能妨礙他人,更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

    就好像過馬路的時候,告訴孩子紅燈綠燈黃燈各自代表的含義和意義,他們慢慢就會明白,沒有指示燈,那麼大家各走各的,互不相讓,那麼路上就會亂套,更容易出現交通事故,更加不利於通行。

    在家庭中有家庭裡的規則,也是這樣的道理。有一定規則的束縛,會讓大家按照規則辦事,那麼就不容易出現問題,家庭也會更加和睦。

    比如告訴孩子父母如果在工作的時候,就不能打擾父母,等父母工作結束之後,自然會陪伴他。若是工作的時候被打擾,那麼就會影響到工作,不能按時完成工作,那麼陪伴他的時間自然也會收到影響。

    父母只要正確看待規則的意義,孩子也會很樂意接受,而不會認為自己的自由被限制了,因此很多時候是父母自己“想多了”,而並非孩子不配合,這也更加體現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規則一方面可能是束縛,但同時也會讓雙方更加自由,因為知道了對方的邊界,不觸碰,不干涉,更能讓對方感受到自在和舒適。用規則給“溺愛”加上邊界,會讓父母知道自己該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也會讓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遵守規則。

    因為任何一個孩子,其實都不喜歡聽到打擊自己的話,而打罵更是打擊中的“戰鬥機”,讓孩子在打罵中長大,無疑是打擊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所以,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的鼓勵孩子,鼓勵能夠極大地增強讓孩子的自信心。

    鼓勵,不只是對他做得好時,給予讚揚和誇獎,讓他未來可以繼續發揚,並做得更好。同時,對孩子做得不好甚至犯錯之時,更應給予鼓勵,畢竟,“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讓他感覺到溫暖和支援。

    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做錯了還要鼓勵呢?

    其實,我們自己回過頭去想想就明白了,但凡是人,怎麼會有不犯錯的時候呢,而孩子,更是容易犯錯,畢竟,對他們而言,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並沒有清楚的認識。或者換句話說,對錯其實都不過是我們對於一件事的評判,我們認為有錯的,也許並非是真正的錯,而只是在我們從小接受的觀念裡,它們是錯誤的。

    也許,所謂的錯,並不是真正的錯。這時候,我們也許也該轉換一下思維,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或者我們可以問下孩子的想法,他是如何想的,如果他用了一種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那這時我們是否更應該鼓勵,而非指責呢?

    因此,孩子犯錯後父母的做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後對於問題的處理方法。錯誤並不可怕,如何看待錯誤才是關鍵,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所犯之錯,也會決定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錯誤。

    很多時候,比起孩子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父母更需要這麼做。唯有如此,才能清楚孩子究竟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如果他們表達不清晰,那麼父母就應該加以引導,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弄清楚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樣,若是錯誤真的是錯誤,那麼孩子也能夠從中學習,畢竟吃一塹長一智,錯誤是最好的老師,會讓他成長。若並非真正的錯誤,那麼也可以讓他的思維有所啟發,促進他更好地創造。

    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肯定,至關重要,尤其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比起打罵會引起身心傷害,更有效的方式是鼓勵。有時,錯誤未必是真正的錯,父母需要換位思考,並引導孩子,讓孩子可以在錯誤中更好地思考和成長。

    總之,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之處,這是上天賦予他的禮物,如何充分利用這份禮物來成長,不僅是孩子的課題,也是父母的一個重要課題,想要制定出一份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方式,並非一件易事,但如果能夠做到尊重孩子,與孩子制定規則,並且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那麼父母在孩子成長之路上,首先就起到了很好的啟蒙作用,此時的孩子更容易自由發揮出他的天性和創造性。

    “愛”和“嚴”是家庭教育常見的方式,若控制不當,易出現“兩極分化”,因此需要適度。走出教育的誤區,把握“愛”和“嚴”的界限,父母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引導孩子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需要學會根據孩子的特質,制定他的“個性化”教育方式。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天使,他們出生的時候,純淨無邪,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像是一張白紙。然而,這張白紙上如何書寫,大部分是靠父母的引導來完成的,為了孩子更好的成為他自己,擁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啟蒙老師”。

    愛,會讓孩子更加自由,嚴,會給孩子一定邊界。它們相輔相成,也互相制約。父母需要掌握適度,讓愛與嚴並駕齊驅,讓孩子更好地長大,最終成長成為他自己。

  • 2 # 心光璀璨的人生

    首先,對於這句話,我覺得應該客觀的看待,不應一味的認為不好或者很好。其實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很重要,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不同的對待。對於頑皮的孩子就需要嚴一點的教育,對於性格溫和內向的孩子就要需要扮演慈母,慈父的角色。這樣才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其次,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不應一味教育孩子,其實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往往很多孩子都喜歡模仿自己的家長,俗話說:有其子必有其父。所以家長要做好表率,指引孩子的成長。

    最後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交流來平衡,家長和孩子要多一些交流才是正道。

  • 3 # 醉心創作

    有道理!

    近的不說,咱就說寶玉吧!

    其母不可謂不慈,賈母就更不用說了。

    而其父呢?不可謂不嚴,從那次幾乎將寶玉屁股打爛就可略見一斑。

    基於此,後來的寶玉怎麼樣了呢?

    雖不能說賈府的敗落是他造成的,但至少他沒能為賈府的繼續興盛做出大貢獻卻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說說“逆”吧!

    雖然說他寶玉還遠未達到大逆不道的地步,可他後來仍“一意孤行”地背離當時潮流及客觀趨勢也已經算得上是夠“逆”的了。

    嗚呼!這種種人物之間的糾葛,真不知該分別對他們說些什麼才好呀——因為他們都有他們各自的做人標準和行為準則,因些你能說他們幾位什麼呢??

  • 4 # 鮮能知味

    不管是慈母多敗兒還是嚴父多逆子都是源於家長不正確的管教。你要知道孩子就是你的影印件,原件不好你還想要影印件多好嗎?

  • 5 # 獨梟孤女

    慈母多敗兒,是說一個家庭,如果母親過分溺愛自己的子女,大多不會太有出息。如果一個家庭,父親過於嚴厲,很容易使子女出現叛逆,適得其反。

  • 6 # 小帝君閣下

    對於“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這句話我的理解是。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子女影響最大的人。所以,父母的表現往往會給孩子留下印記。

    母親過於仁慈,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不用自己負責母親會幫他擺平。所以,他長大以後遇到事情,都會不計後果的去做,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使自己經不起挫折和失敗,因此不會取得成功。

    父親過於嚴格,會使子女從小養成暴躁的性格。做事情會易怒,不能學會隱忍。從小他們受到父親的暴力對待,他們會在成年以後愈加叛逆。對父母的話語,極為排斥。

    所以,我認為教育子女,應該有舍有得。家長應該捨棄自己的不良嗜好,孩子才能得到有趣健康的愛好。

  • 7 # 一葉618338606333651

    這句話實際上是對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評判。慈母必心善,心善則容易產生溺愛,溺愛不是愛,而是害,所以,慈母多敗子。嚴父往往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仰者,缺乏細心和耐心,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嚴父多逆子。但這句話具有片面性,只要方法適當,好孩子還是離不開嚴父和慈母的。

  • 8 # 北京格物致新文化傳媒

    愛子有方,教子有道。

    引導子女的性情;開闊子女的志向;

    培養子女的才能;鼓勵子女的氣勢;

    糾正子女的過失;容忍子女的差錯;

    挖掘子女的潛力;啟發子女的智力。

    文人引領文化帶上精神走向文明善道。

    父母引導子女拿上學問走上成才福道。

    良方教子,願父母活得有尊嚴!

    善道育人,讓子女活得有價值!

    尊親職業之父母,尊愛事業之教子。

    孝敬德遵命父母,忠誠道不愧魂魄。

    孝敬父母天降福,良方教子地生金。

    積德潤子弟血脈,行善澤後代疆土。

  • 9 # 醉樂山

    因人而異,慈母嚴父並沒什麼不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人父母應考慮自身是否合格,慈愛和嚴厲尺度把控是否恰到好處等等。最主要善於學習。

  • 10 # 張鐵軍158

    第一,“慈愛”永遠都不是問題,“慈愛”的本義是愛和包容。

    慈愛+率身垂範=成功教育。

    第二,“縱容”的本義,家長毫無是非觀,兒童不論對錯,一概支援。

    “縱容”是災難,少年犯中,因放縱而來的,佔一成。

    第三,大資料顯示,嚴管出逆子;少年犯中,因嚴管而來的,佔六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寫作業每次都拖很長時間邊寫邊玩,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