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不沉的經遠
英勇無敵的湘軍?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湘軍的主要戰術是“結硬寨,打呆仗”,也就是一路修營寨,築牆,挖壕溝,堅決避免和太平軍打運動戰,即使攻城,也不是急著進攻,而是在城市周圍修築營寨,一點點的把城都圍上,讓太平軍內外無法聯絡,等到城內彈盡糧絕時才進攻,進攻一座城市通常需要一兩年時間。
曾國藩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太平軍作戰時喜歡調動對方,然後以伏兵、回馬槍等戰術擊敗清軍,而自己又不擅長軍旅,所以採取了這種看上去很笨而且見效慢的戰術,慢慢耗死太平軍。
要知道,湘軍的對手不過是一群起義的農民,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都只能算一般,雖然號稱幾十萬,但是其中大部分不過是隨軍的家屬,實際能戰鬥的部隊不到十分之一。面對這樣的對手,湘軍尚且需要使用如此低效的戰術,實在無法算什麼強軍。
湘軍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利用封建禮教和關係所謂維繫的一支舊式軍隊而已。湘軍的指揮官大多以親戚、鄉鄰、師生等關係維持,照收士兵也是以質樸的農夫為主,一個營計程車兵儘量來自一個地方,以同鄉之情加以羈絆。
這樣的一支軍隊,在19世紀其實已經落伍,不過它的對手是更加落後的農民軍而已,因此最終湘軍笑到了最後。
-
3 # 自己的國王3
湘軍起源於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威脅到滿清統治根基,而朝廷的八旗、綠營軍羸弱不堪用之時,清廷這才授命曾國藩組建地方團練武裝進行鎮壓,曾國藩以門生弟子和近親鄉紳為紐帶,牢牢的把控住了這支隊伍,英勇談不上,“結硬寨、打呆仗”是這支隊伍的特色,概因多為同鄉同族和親屬的構成,所以有堅韌敢戰的特點,對上以流動作戰為主,且善於打順風仗的太平天國軍隊正是剋星,由此屢有斬獲,等到攻克天京(南京),大功告成之時,對清廷而言已是尾大不掉,足以改朝換代的一支不可控的武裝力量,所以隨之而來的分化、改編、調動和消耗等動作也是接連不斷,可即便如此,清朝末期的主要武裝力量還是以湘軍為基礎,其影響力覆蓋近現代史,所以有“無湘不成軍”這一說法,本質上離近現代化軍隊的要求還很遠,就是一支地主團練武裝。
-
4 # 自己的國王3
湘軍起源於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威脅到滿清統治根基,而朝廷的八旗、綠營軍羸弱不堪用之時,清廷這才授命曾國藩組建地方團練武裝進行鎮壓,曾國藩以門生弟子和近親鄉紳為紐帶,牢牢的把控住了這支隊伍,英勇談不上,“結硬寨、打呆仗”是這支隊伍的特色,概因多為同鄉同族和親屬的構成,所以有堅韌敢戰的特點,對上以流動作戰為主,且善於打順風仗的太平天國軍隊正是剋星,由此屢有斬獲,等到攻克天京(南京),大功告成之時,對清廷而言已是尾大不掉,足以改朝換代的一支不可控的武裝力量,所以隨之而來的分化、改編、調動和消耗等動作也是接連不斷,可即便如此,清朝末期的主要武裝力量還是以湘軍為基礎,其影響力覆蓋近現代史,所以有“無湘不成軍”這一說法,本質上離近現代化軍隊的要求還很遠,就是一支地主團練武裝。
回覆列表
英勇無敵的湘軍?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湘軍的主要戰術是“結硬寨,打呆仗”,也就是一路修營寨,築牆,挖壕溝,堅決避免和太平軍打運動戰,即使攻城,也不是急著進攻,而是在城市周圍修築營寨,一點點的把城都圍上,讓太平軍內外無法聯絡,等到城內彈盡糧絕時才進攻,進攻一座城市通常需要一兩年時間。
曾國藩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太平軍作戰時喜歡調動對方,然後以伏兵、回馬槍等戰術擊敗清軍,而自己又不擅長軍旅,所以採取了這種看上去很笨而且見效慢的戰術,慢慢耗死太平軍。
要知道,湘軍的對手不過是一群起義的農民,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素養都只能算一般,雖然號稱幾十萬,但是其中大部分不過是隨軍的家屬,實際能戰鬥的部隊不到十分之一。面對這樣的對手,湘軍尚且需要使用如此低效的戰術,實在無法算什麼強軍。
湘軍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利用封建禮教和關係所謂維繫的一支舊式軍隊而已。湘軍的指揮官大多以親戚、鄉鄰、師生等關係維持,照收士兵也是以質樸的農夫為主,一個營計程車兵儘量來自一個地方,以同鄉之情加以羈絆。
這樣的一支軍隊,在19世紀其實已經落伍,不過它的對手是更加落後的農民軍而已,因此最終湘軍笑到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