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難分難解

    遠交近攻是一個成語,拼音是yuǎn jiāo jìn gōng,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採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 2 # 歷史研習社

    “遠交近攻”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典故,也是迄今為止外交領域中的一個黃金法則。在歷史上,正是因為秦國長期奉行“遠交近攻”的基本對外策略,才能夠在群雄窺伺,七國並立之中脫穎而出,進而吞併諸侯,兼併天下。那麼什麼是“遠交近攻”呢?

    “遠交近攻”是一種對外策略,意思就是與較遠(地理上或是關係上)的邦國較好,而蠶食吞併較近的邦國。這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做出這樣的抉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在春秋時期,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在戰爭領域,諸侯之間仍然延續了上古時期的戰爭模式,只有貴族參與,以車戰為主,點到為止,彬彬有禮,這一時期的戰爭目的還是爭霸或復仇。

    春秋時期的車戰

    進入戰國之後,戰爭形勢發生了極大地轉變。各國變法之後,大量奴隸和平民湧入了軍隊中,成為正規軍的一員。尤其是在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建立了嚴密細緻的軍功爵制度,以敵人首級記功,這就使得秦軍形成了可怕的破壞力,被時人稱為“銳士”。而軍功爵制賜予有功者的土地逐日增長,也就把整個秦國帶向了不斷向外擴張的道路。

    在軍隊渴盼立功,國家不斷擴張的局勢下,整個軍隊的作戰方式和作戰目的也發生了變化,機動性好的騎兵迅速取代了笨重的戰車,原本彬彬有禮的戰爭也變成了血腥恐怖而屠殺,秦國的對外戰爭就成了擴張土地的基本手段。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張博飾演的秦昭王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齊國在濱海地區,距離秦國遙遠且中間隔了眾多邦國。范雎便獻策,主張“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也。”范雎認為,攻齊國縱然能夠獲勝,也必定會造成秦軍極大的損傷。而且勝利之後,齊國距離秦國遙遠,土地也不能被秦國控制,所以所獲甚微。不如進攻鄰近的邦國,不斷擴張奪取土地,納入秦國版圖,這是基於秦國基本擴張態勢所做的判斷,極為高明。

    昭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積極推行“遠交近攻”的基本方略,把對外擴張的重點放在近旁的韓、趙、魏三國,而對地處較遠勢力較大的齊楚兩大戰國採取懷柔政策,與楚國世代聯姻,與齊國和平相處,既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又能鞏固所攻取的土地,步步擴張。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范雎形象

    “遠交近攻”此後長期成為秦國的基本對外策略,及至秦王政吞併諸侯,仍然奉行“遠交近攻”策略,集中力量滅韓、趙、魏三國後方南伐楚,北滅燕,東下齊,一統天下。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程序中,“遠交近攻”的基本方略可謂是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史記·秦本紀》

    《戰國策·秦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看星爺的電影經常是笑中帶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