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業傑o00o
-
2 # cnBeta
蘇門答臘虎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倫敦動物園正試圖透過育種計劃幫助拯救這種強壯的貓科動物,但最終卻以悲劇收場,雌虎Melati被雄虎Asim咬死。之前動物園計劃將10歲的Melati介紹給新伴侶Asim,這是一隻7歲的雄虎,10天前抵達動物園。老虎在相鄰的圍欄中度過了一段時間以相互瞭解,動物園覺得他們已經準備好互動了,但是當他們第一次相聚時,慘案就發生了。
“動物園工作人員見狀立即實施他們準備好的應急響應,包括使用大聲的噪音,照明試圖分散這對打鬥中的老虎的注意力,但Asim已經將Melati咬死了。”倫敦動物學會報告說,這種人類撮合下的虎類“相親”發生悲劇其實並不奇怪。
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由於偷獵,砍伐森林和人對生活區域的侵佔,世界上僅剩下大約400只蘇門答臘虎。
被咬死的雌虎Melati
倫敦動物園協調歐洲育種計劃和全球物種管理計劃,有專家負責確保世界各地動物園中健康和多樣化的老虎種群。動物學家和保護專家為幫助稀有物種付出了巨大努力,雖然這次“相親”釀成了慘劇,但其中一些故事還是有快樂的結局。
倫敦動物園表示,工作人員因失去Melati而感到震驚和悲痛,但目前首要工作是照顧好Asim,動物園將透過其育種計劃繼續努力保護物種。
不能。或者說這種方式會存在極大的欠缺。
生物學中“馴化”的含義其實更廣,這裡題主說的應該是指“是將野生的動物和植物的自然繁殖過程變為人工控制下的過程”。
另一個答主有一點說的不錯:“馴化之後它們還是野生動物?”完全馴化後的動物的生存、繁衍都要依賴人類為期提供生存空間、食物以及其他的條件,這樣一來原本的野生動物就逐漸喪失了在野外的生存的能力。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只能做到最低限度上保護:即儲存這個物種的基因和存活個體。但是馴化後的動物不再是自然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了。
像我們一般看到的動物園的模式,其實目的也不是在馴化,(靠譜的)動物園在做的是儘量模擬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在人工可控的有限空間下,儘量還是保持動物的天性,而不是像養狗養雞那樣完全成為人的寵物或家禽家畜。
圈養的野生動物反哺野生種群的辦法就是野外放歸,這個“野化”實質上跟“馴化”是相反的過程了。野化也就是儘量培養、恢復動物的野外天性,直到放歸真正的野外讓它們獨立生存。
那完全馴化野生動物能不能保護這個物種呢?不能。
典型的例子就是毛絲鼠,或者換個大家熟悉的名字:龍貓。毛絲鼠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被馴化作為寵物之後全世界的馴養數量非常巨大,但是現在人工繁育的毛絲鼠已經成了徹底的寵物了,早就喪失了原生環境的生存能力。現在兩種野生毛絲鼠的野外種群都岌岌可危,都只剩數千只的量級了,而且現在的趨勢數量還在下降。全世界無數的馴化過的毛絲鼠對野外種群的保護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