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度微觀茶
-
2 # 老呂談茶
以普洱茶來說,有兩大痛點:
1,價格不透明。經常有消費者問,為什麼有些幾十塊的茶餅和上千塊的茶餅喝起來差不多?原因大概是客戶喝不懂、有些價格高的茶價格亂標註。
2,以次充好。淘寶老班章從幾十塊到幾萬都有,應該說以357克餅為例,低於2千塊的茶餅可能都是假的,因為成本擺在這,再低就做不出來,也就是說大量的不是老班章茶。這個就需要消費者需要培養“火眼金睛”。
這兩大痛點既是消費者的痛點,也是從業人員最難解釋清楚的地方。
-
3 # 山間尋茶人
本人拜訪過很多茶葉店,也拜訪過地方茶農。對於茶葉銷售,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1、賣茶首先是賣人,過來買茶的人,往往都是信任你,信任你推薦的茶。如何讓別人信任你,除了誠信,最關鍵的還是對於茶知識的瞭解,這個是難點。
2、華人購買產品的對比性,總怕買到價格高的,茶葉又沒有個標準,這點在銷售過程中總能聽到,誰誰誰也是這樣的茶,才XX元。
3、正真懂茶的人不多,對於你售賣的產品的定價是高是低不能清晰瞭解,導致很多人寧願網上買包裝好的,也不願意買對的,對於實體店銷售也是有衝擊的。
-
4 # 白茶館館長
"茶葉銷售:“難”在不被需要、不被認識、不懂。"
“痛”在宣導誤區,被慾望傷害,失去了茶葉真香。
茶葉的銷售從目前來說還沒有清晰成型的方式或模式,都是在摸索或探索中積累經驗和教訓而不斷前行,難點和痛點都是具體的但不知如何介入的或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的:
1.你說你懂茶肯定有人比你更懂,而且懂的人會越來越多的。我們知道達成銷售從邏輯上來看的主要原因是資訊的不對稱,即賣方掌握了資訊的主動權,但他比你還懂,怎麼辦?
2.你說你的茶好,好在什麼地方?你可能說不清,即使你說清楚了別人也不一定認可,因為沒有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茶的偏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茶,不同的工藝不同泡茶方式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只能說,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3.茶是很難具體定價,他喜歡的偏好的一千塊錢一斤他會毫無猶豫,但他不喜歡的即使再好的茶,他也不會買。
4.茶文化是個很虛但又是很實的,如果你給他聊的來,茶遇知音,以茶會友,他看在你也會購買,這與茶的質量好壞關係就不大了。
5.茶葉的基本屬性或者承擔的社會功能是禮品和禮節,禮品的消費是特定的消費,而且消費的人往往是不買茶的,但是他懂茶,如果你送的茶葉不適合他他就會認為是不好的,這也是很麻煩的。
6.所以,因為沒有標準沒有品牌,茶葉在銷售和消費的過程中就很難提供清晰可量化的判斷標準,這就是茶葉銷售的難點和痛點。
@茶經 @政和白茶文化交流 @專業茶葉點評 @丹江口市銀洞山茶場 @龍府九品茶5368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