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朱力芳

    明事理與知識文化的關係,成不成正比關係,不能籠統而論,得四分而析:

    其一,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死書讀活。死人讀活書,會把活書讀死。知識應該是我們認知事物規律的載體,但不是規律本身。換而言之,如果不能讀懂知識背後的學問,知識越多越笨,越傻。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得死讀書。人在青春年少,還是得博覽群書,完成正常的學業。尤其是基本的大學教育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系統讀書,讀系統數”,人生只有在大學階段,才是一個相對黃金的階段,儘管很多知識是沒用的,但學知識的過程,能得一個完整系統的訓練,是極為重要的。

    另一方面,要讀活書。讀有字書,明無字理。再好的書,都是人寫的,讀懂躲在書背後的人,才是第一位的。

    其二,學歷≠能力。活知識與真文化是成正比的。什麼是真文化?文化的定義,在學術上,就有好幾百種,可謂莫衷一是。就其根本有兩條是共通的:

    一條是,文化與生命有關。

    在以人文為基礎的中國國度裡,文化天然就與人的生存、生活、生產和生命意義有關,與此無關,或過分誇大其中某一項,其初心都是值得質疑的。

    另一條,文明求同,文化求異。

    文明求同,要求我們對任何一個文明,應該保持敬畏之心,因為,人家可能就是我們另一個未來出路,甚至精神處所。

    文化求異則要求我們,不要過分誇大自己的文化作用,因為文化是對自己的,不是對別人的,一旦自以為是,文化的影響力屬性就會遞減,甚至走向反面。

    其三,洞明世事真學問。

    《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來上房。一進門,見正面高懸一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副對聯的意思是,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從做學問寫文章的角度可理解為,世間萬事萬物,如果你能深入洞見,能明瞭個究竟,就能成為有學問的人。學問之道不在於道搬弄知識,而在於明事理。

    這兩句話,一個人一輩子的修養如果能夠做到的話,就非常圓滿了。世事都很洞明,都看得很透徹,這是真學問;練達就是鍛鍊過,經驗很多,所以對知於人情世故很通達,這是大文章。

    其四,留心處處皆學問。

    大學問,往往在大學之外。真正能做到“世事洞明”的人恐怕不多,但要是想增長點學問,只要處處留心就能做到。

    學問就在四間交會處。即生命時間,身處空間,所從事間和文化心間。

    當我們的全真時間與專一空間相統一時候,工作的成就感和意趣味,就油然而生。

    當我們的專業事間與現實實踐相結合的時候,學問就成為了一個現實生產力,驅動社會進步的微引擎。

    這,才是本有為學之道。

  • 2 # 桃源輕舟客

    個人認為還是成一定正比的!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一副對聯:“仗義每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講的是一個屠夫看到一個被狗啃咬的秀才,憤然提刀殺了狗而救了秀才,狗主人是個皇親國戚,告官要屠夫一命換狗命!哪知道主審的官員是個急公好義的人,不為權勢所動,判屠夫無罪!狗主人心裡自然一肚子氣,看判官剛正不阿,便賄賂秀才,讓他改口供,說自己與狗玩耍,屠夫不義殺狗,判官大怒,之前人證物證具在,秀才改口供,便重刑秀才,秀才方說出受賄一事,判官大嘆,便寫出了這麼一句名言。

    這句名言也成了人們調侃讀書人,有知識文化的做出不堪之事的佐證。看秀才學這麼多知識又怎麼樣?還不如屠夫呢!

    那人們為何這樣指責秀才而一下子關聯到讀書人呢?大概人們認為讀書更應該明事理,而沒有太多知識文化的屠夫,做什麼都沒大錯,反而是一些好的行為會被放大抬高。從這樣看人們還是認同知識文化水平高的人更應該明事理。二者是成一定正比的!

    回想整個社會的推動都是知識水平高的人在推動呀!學習知識文化讓人更明事理,每一個讀書人都曾懷揣著天下。明事理最好的方式是讀書,提升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拓寬視野!

    想起電影《無問西東》,那些救亡圖存的熱血青年,那些教授帶領著他們的學生,扛著書本儀器,趕著牛羊,千里迢迢。為了祖國,他們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血肉之軀報國,不就是因為明事理,知大義嗎?家境殷實的沈光耀,瞞著家裡報考了飛行員,最後慷慨就義!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然而,縱然無情不似多情苦,亦燃魂不負初心盟。歲月如夢,青春如歌。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年輕人多讀書方可明事理!

  • 3 # 立安精舍

    問:明事理和知識文化水平成正比嗎?為什麼?

    答:年幼時,祖父母、父母常教導我們說:知書識禮。如果某天做錯事,我母親就常批評道:還說讀了多少書?我看你如此不明事理,還不如一頭牛。

    “知書識禮”四字,經古人代代口耳相傳,已成為每一位中國人預設的信念,這就是中國文化,也是傳統中國的“意識形態”。

    村裡同樣如此。妯娌紛爭、家產裁決、水利建設、產業建設……無一不經村裡幾位年長而德高望重的村老商討意見。村老們行事也是公正嚴明,年輕人絕大多數都心服口服。

    記得一位疏堂叔叔飲酒之後把嬸嬸打了,村老們趕來,他家人急忙請坐、上茶,最年長的村老將叔叔叫過來,命他站在天井處,義正辭嚴地教訓他,叔叔也不敢亂動。我們在一旁聽著,都深感其中義理絲絲入扣,故事也令人動容。最後,最年長的村老將杯裡涼的茶潑到叔叔腳下,命他說:你今晚必須去撿藥回來,親自給你女人敷上,誠心道歉,如果三天後沒見好,我們要去你女人孃家請人過來,到時羞恥的不只是你一人,而是整個村。

    這其實就是傳統文化、禮樂文明紮根於中國大地的見證。在西方“文明”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的二十世紀,邊遠鄉村,卻成為華夏文明的最後一道“堅城”。

    我們現在不覺得“明白道理”和“文化水平”有必然的聯絡,原因只有一個:

    現代(西方)的知識文化,未能正確指引人的道德見識的提升。

    用學術語言來表述,現代(準確說是現代西方)的知識體系,天、地、人相分離,人與人、人與家國天下相分離,德性、人性與物性相分離。現代西方知識體系中,核心性的詞是“客觀研究”,是將萬事萬物放在顯微鏡之下,冷然地、割裂地“探尋真相”。所謂“客觀”,就意味著杜絕人心共情,其結果就是得到一片片貌似“深刻”的真實,但失去了天人相參、人心攸同的全體大用。

    有切膚之痛的表現之一,是我們去醫院看病,往往不知應掛什麼科室的號。某天,一個人拉肚子、手出溼疹、嘴脣潰瘍、頭腳沉重都同時發生,如此他/她要掛三四個科室。有一些病情,從五官科被趕到面板科,從面板科被趕到腸胃科,從腸胃科被趕到呼吸內科……類似的折磨,保守估計五六成以上的人都遇到過。

    現在中央倡導在基層普及全科醫生,但是以現代知識體系建制的醫院,是絕無可能做到。呼吸內科的醫生,絕難通曉膚科的知識。問題是,一個人生病,是生在一個完整的人身上呀。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現代知識體系細分細分再細分的惡果。也從這個原理上說,現在高校和研究院存在森嚴的學科壁壘,不可能在根本上打通。

    有人會說,你說的太高深,與我們實際生活無絲毫關聯。

    錯!關係太大了!

    為何現在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知識分子”,越容易得抑鬱症?

    為何社會上一再暴露出高科技犯罪的案件?

    為何現代人越發認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某些人“有知識、無文化”?

    ……

    這不是因為“明白事理”與“知識文化”關聯度不高,而是因為現代的“知識文化”已經將道理的整體生生割得破碎不堪,難以荷此重任。

    如果要想“知識文化”與“明白道理”之間形成正比,還是要回到華夏文化中來,還是要回到天人相感、物我相通的知識體系中來,還是要回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性文化中來,還是要回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家國情懷中來。

    整體上說,華夏文化浸潤下的、真正有中國之心的人,文化修養越高,對道理、義理體悟得就越澄明,在現實生活中,也越能表現出令人敬佩的德性品質。

    不信,請去孔廟查一下賢哲名錄,看看真正既知識、有文化又有操守的人,是如何令人高山仰止。

    一句話:回到文化自信上來。

  • 4 # 會飛的胡蝶

    01 知識的重要性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一個人修身養性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已,學習以學習文化知識為根本。古語“書上自有顏如玉,書上自有黃金屋”,就是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學識和文化知識水平,明白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立足社會,才能擁有自已想要的東西。

    父母家庭教育是先天的教育,而學校和自學得來的知識是後天的自我提升。“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讀書和學習知識文化,是為了提升我們的素養和掌握技能,給予成年後的我們能適應社會和為社會做貢獻的資本。如果你讀過的書比別人走過的路和吃過的米還要多,一個滿腹經綸的人,應該會成長為社會的精英和人們道德前行的領路人。

    2008年汶川地震時逃跑的老師某某,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他的知識水平不算低,卻在大難來臨時選擇先行逃路而忘了還是孩童的學生。也許您會說,這是人類在災難面前的一種自我防範本能,跟道德沒有關係。教育的根本是為了育人和教授知識,“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如果教學只教課本知識,而不教學生做人明事理,這樣的教學只能算成功了一半。授人者更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習的榜樣。

    有人看不起清潔工和農民工,殊不知,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他們的勞動貢獻;有人不願贍養老人,兄弟姐妹互相推來推去,忘了父母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和財神;疫情期間,總有那麼些人拒絕隔離,不遵守防護措施,不配合別人的防疫工作,這跟有沒有文化知識無關,純粹就是不明事理的表現。

    以前,人們物質匱乏,也沒有很多機會讀書,那時候的很多母親好像天生就是個道德家一樣,通過最樸素的生活教會自已的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個有品德的人就是自己最好的通行證。路不拾遺,夜不閉門,世界而大同。

  • 5 # 近思人生疑惑

    明事理和知識文化水平可能有一定關聯,也可能沒有關聯,一般不成正比。舉例來說明吧,農村的老人沒有讀過什麼書,甚至不識字,由於受長輩的薰染加之自己的思考,明白事理,做事得當,言行得體。而今天有些大學生,死讀課本,讀死課本,有的讀到博士,滿腹經綸,但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塌糊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幾乎全然不知。舉個小例子,星期天是老師休息時間,一部分本科學生、研究生沒有概念,隨時打電話打擾老師,甚至晚上12點也不能避免,這些學生不懂禮貌,也不明事理。

    事理是一門專門的學問,要從長輩的教育和環境的薰陶中獲得,或者從生活經歷悟出,然後為人處事中才能知事理、明事理。它不同於專業課等文化知識,你的學歷再高,年齡再長,如果沒有受過正確做人做事的相關規範教育,很可能就是一不明事理的糊塗蛋。

  • 6 # 新疆巴音

    明事理和文化水平成正比

    好多人光看標題就會有想到一個問題,有的人文化水平很高,但卻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家婦女都不明事理,比如不孝順父母之類的。這樣的事例很多,這能說明有文化就能明事理嗎?

    其實這裡一般人都被偷換概念搞糊塗了。明事理的概念很廣泛,大家別光往生活常理想,科學道理也是事理,生活哲理也是事理,職業道德,生活準則等等,都是事理。這樣看來,一個人讀書多了,自然就會明白很多道理了,肯定比沒文化的人能懂好多道理。無論是哪個領域,知道的多的人,肯定比了解的少的人更懂得其中的道理,這道理難道不是事理?

    事理,從字面理解就是事物的規律,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有的是事物本來就有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這方面多指科學規律而言。有的是人類在生活工作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這是帶走一定的主觀能動性的規律,比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等,就是這種人為的形成的社會規律,屬於社會範疇的事理。

    所以,無論是自然規律範疇的事理,還是社會發展範疇的事理,有文化的肯定會比沒文化的懂得多,就是更加明白事理。

    在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是開始提到的,有的人文化層次很高,卻對社會公德置若罔聞,做出讓社會不容的醜事來。對於這樣的人,雖然不明事理,但他並不代表高知人群。只是個案罷了。同樣,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家庭婦女來說,可能她天生具來善良賢惠孝順的優秀品德,可以說明事理。但也不能代表所有目不識丁的人都能像她一樣,也都明事理。

    因此,明事理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不能單獨就某個個體的文化高低,而去評判是否明事理。如果那樣?大家還去上大學,考研幹嘛呢?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人群,學習都是有價值的,多學多掌握知識,無論是自然科學道理,還是社會科學道理,肯定會明白的更多,更透徹。

  • 7 # 三千字

    只能說二者有一定的關係,而不能說成正比。

    明事理的人不管文化水平高低,他們心中是有一套自洽的行為準則的,這個準則必定符合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倫理標準,且必定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重要的是,明事理的人一言一行都遵從於自己內心的準則。

    而文化水平高只意味著這人在某些領域有著比常人更深入的瞭解或建樹。固化的思維總是認為文化水平高的人必定明事理,這是一種認知偏差。有的人即使知道一切大道理,但是做得到卻是另外一回事。世人常說的“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就說說明明事理與否和文化水平並非正相關。

    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洩,乃殺達以塞口

    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了,王勃把他藏起來了,但是又怕被人知道他庇護罪人的事,又把曹達殺了。

    在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驚掉了下巴,要麼就不救人,要麼就救人救到底,把人救了又怕自己被牽連於是又把人殺了是怎麼回事?

  • 8 # 楚塞江郎

    不成正比!

    因為古往今來,在龐大的人類社會群體中,目不識丁卻明事理、識大體、顧大局的人比比皆是,如動搖甚至顛覆了歷代封建王朝的各路農民起義軍,其中其本都是沒上過一天學、念過一句書的泥腿子,其他如當年刺殺吳王僚的專諸、仗劍刺殺韓王傀於市的聶政、捨生以報知(智)伯知遇之恩的豫讓、捨身赴死西入刺秦的荊軻、斷臂舍妻兒而刺殺慶忌的要離、義薄雲天的張翼德、一怒三拳打死鎮關西的花和尚……等,幾乎多數是斗大的字認識不了一升,很多人恐怕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太準確,但無損於他們深明事理名標青史的俠骨英風!

    而在那些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化程度極高的群體中,也從來就不缺什麼賣國求榮、葬送江山社稷、禍國殃民、荼毒百姓民生的大奸巨惡、貪官汙吏,比如大秦朝指鹿為馬的趙高、漢末之董卓、唐之李林甫楊國忠、北宋之蔡京等“六賊”及張邦昌、南宋之秦檜、大明之魏忠賢嚴嵩、清之吳三桂和坤、民國之汪精衛胡漢民……等,以及新中國的康生、張春橋、姚文元……等等等等,又有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秦檜據說不僅是進士及第,而且還是一甲一名,頭名狀元出身,可看看乾的那些勾結外幫賣國求榮、以“莫須有”之罪名害嶽武穆父子慘死風波亭之類的喪盡天良之事,有過一件能算是人事兒嗎?

    就拿眼前發生的事情來說吧!二月份湖北封城、武漢告急,在國家有難、民族遭殃之際,有多少憨厚朴實的老農民冒著生命危險,用汽車、拖拉機、三輪車拉上自己家裡種的菜千里迢迢、不遠萬里送往武漢?頂烈日冒嚴寒整天風裡來雨裡去在馬路上幹清潔工的大爺、大媽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又有無數是貧寒家庭掏光了家中所有的錢買成了口罩、礦泉水、方便麵……不辭辛苦地運往湖北、送往武漢?可有些文化水平相當高的人都在幹什麼呢?比如身為一省作家協會領導的方方,比如留學國外的許可馨,比如……

    古人總有句話說得極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盡是讀書人”!雖不絕對正確或完整,但至少也是古人送親身經歷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常見現象!

    當然,文化水平低的人中不盡是專諸、聶政,當然也有不明事理之人;而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中,明事理的也永遠是主流,是絕大多數!而那些不明事理的,無論什麼時候都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小撮兒而已!

  • 9 # 踏浪文海唱和未來

    未必!

    明事理的關鍵是要有一顆“公心”,與知識文化水平並無真接關係。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底層的勞苦大眾,雖知識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是目不識丁,但在關鍵時刻深明大義,或抵禦外侮,或除暴安良,或扶弱濟困,或負重報國……,始終站在良知與正義一邊;然而,又有多少知識文化水平超高的“精英”、“達人”,卻逆潮流,違天理,拂民意,一意孤行,見利忘義,最終落得個遺臭萬年。比如,南宋宰相秦檜,創立了獨特的“宋體”書法,知識文化水平不可謂不高,然而,在民族危亡、國土淪喪之際,設計構陷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就說什麼也與“明事理”不搭界了。近代的汪精衛,青年時代東渡扶桑,探尋救國之道,捨身刺殺滿清政要,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無疑也是一位見多識廣、敢做敢當的高知精英,但當自己仕途坦坷,失意落魄之時,卻將私利置於民族大義之上,甘做侵華日軍的傀儡與幫凶,屠毒同胞,禍國殃民,成為令人不齒的大漢奸,賣國賊!

    誠然,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是每個人人生長河的應有之義!但應當特別注意“讀書”與“明理”的辯證統一,牢牢把準人生的航向,始終站在公義與良知一邊。只有這樣,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長,越走越寬敞……。

    當今時代,我們都面臨百年來有之大變局,民族復興的偉業正處於關鍵時期。但形形色色的“高知”、“精英”們雖然可能俱備了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卻忘記了自己的根,丟失了自己的魄,拋棄了起碼的事理與良知,成為了新時代“不明事理”的反面典型,自當時刻警醒我們引以為戒,以便確立正確的目標與航向,交出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 10 # 蘇syl

    如何做一個明事理的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事理,其次,要身體力行,再次,要言行一致,只有同時做到這三點,才算一個明事理的人。

    第一:什麼是事理呢。通俗地講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這個準則,跟你所在的群體和職場文化有關係。舉例吧,有的職場文化,就是對上負責。上司的決策,你可以發表不同意見,但是上司一旦決策,你要執行而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因為做錯了,是上司的決策失誤,由他承擔責任。如果你執行偏了,那麼是你的失職。這就是明事理啊。你不能拿著谷歌的文化來對待上司,我不同意你的指令,我可以玩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不懂事。

    第二:要做到身體力行。有一句話很流行,我明白這麼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我的人生。我們其實都明事理,但“成妾做不到哇”。比如,你在職場中,和你差不多的同事被提拔了。從考核情況,他比你好一點。你應該遵守職場遊戲規則,祝福他提拔。但是你能做到嗎?一般人背後裡還會撇著嘴說點不滿意的話吧。

    第三:要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這一點最難。多少人,包括我們自己,行走社會,有多少言行不一致的地方啊。說一套做一套的情況,大有人在啊。我們本來是可以做到明事理的,但突然形勢變了,我們馬上判斷自己的利益得失,做出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不願意“明事理”。

    這裡面沒有什麼技術方法,其實就是做人做事的準則,但這三點最簡單,也最難做到。核心在於,自己的內心是否強大,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是否長期走自己的道路。許多大人物成功很簡單,就是堅持自我,內心強大,懂人性,明事理,不放棄,不拋棄,不亂改,才能夠得到眾人擁護,才能幹成大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上臺的目的是把美國徹底搞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