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盡音源
-
2 # 門外看49
有意思,之前看了一編文章詳細解釋了怎樣分辨真假SACD,樓主經過一番操作後提取了SACD的映象圖片,20khz以上被削波的就不是母盤錄製的SACD,那些PCM.DSD的轉來轉去錄製出來的SACD,有可能播放效果還不及CD,看完這編文章後趕緊檢查家裡的SACD,幾十只SACD裡只能確定一隻是真的
這是一盒裡面有一隻藍光音樂碟和一隻SACD,音質和音色都是一耳就能聽出不同,其他的SACD顯示出來都是5.1或者是5.0聲道,不管什麼音樂型別。多少khz和多少bit全不提供。普通CD顯示44.1k,16b。兩相比較之下,那些所謂的SACD未必是我們想象中的聲音質量,要想買到真正的SACD,就要買近年出版全新的錄音產品,即所有曲目都是全新制作,那些重新翻制的舊典目,多首經典名曲合編組成的,那就不保證了,原因是母盒的來源。
DSD如何辯真偽:
1:老專輯要看這本專輯出沒出過SACD的版本。
2:SACD歐洲唱片居多,國內沒有SACD的壓盤技術(香港好像是有)
3: DSD檔案的字尾為.dff(飛利浦標準)、.dsf(索尼標準)、還有少量為.dst。
4: 多數DSD專輯是古典音樂,或模擬時代開盤母帶轉錄的DSD。
又提到了古典音樂,為什麼古典音樂要和流行音樂要區別對待呢?
流行音樂是製作出來的,對真實並沒有統一標準;
古典音樂永遠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音樂廳現場。
古典音樂愛好者大多會去音樂廳聽音樂,同時還是音響發燒友。古典音樂的錄音對麥克風品質和麥克風擺位的要求極其苛刻,只有極少的後期加工,需要足量採錄樂器及廳堂的真實資訊。
目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最佳方式也就是DSD了。
DSD的1bit、超高頻率取樣有幾個重要特性:
DSD模數轉化過程中脈衝響應的損耗極低,這是DSD能真實還原的基礎
DSD頻率採錄輕鬆超過100kHz,這是足量採集的重要保障
DSD的編碼方式造成超高頻量化噪音,DSD64在22kHz以上開始出現,因此稱之為帶外噪聲。DSD128帶外噪聲則推移至44kHz以上,與PCM的高頻量化噪聲接近。
SACD因為容量限制只能承載DSD64(2.8MHz),而流媒體沒有了這個限制,這讓我們有可能聽到DSD128(5.6MHz)及DSD256(11.2MHz)這樣更高品質的DSD音樂。
指標是我們一直在提的東西,高格式的PCM和現行的DSD,均超越了模擬載體的指標,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提模擬,因為聲音不完全是指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