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渣樹觀察員
-
2 # 衝擊C9雨中荷
從根本上說,漢語裡的數字運算沒有“除法”,例如“三下五除二”,“除”的意思是“去掉”。
除,此字始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石鼓文》,古字形從阜餘聲。“除”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宮殿的臺階,泛指臺階。又指去掉、不計算在內、不包括在內。在中國古代把擔任新職離開舊職稱為“除”,後授官也稱為“除”。
“除”的本義是臺階,人拾階而上,每步都離舊登新,所以“除”又引申出“去舊更新”的意思來。《左傳·昭公十七年》有句話:“彗所以除舊佈新也。”意思是說,笤帚是掃除塵土、帶來清潔的東西。以後,“除舊佈新”就有了革除、更新的意思。
除,還由去舊的意思引申出過去和盡的意思。如《詩經·唐風·蟋蟀》中說:“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意思是說,今天我們不及時行樂,歲月將如流水過去。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稱為除,這一大晚上稱為除夕、除夜。
“除”由除舊的意思又引申出迎新的意思。古代,拜官及授予新的官職,也叫“除”。唐代學者顏師古說:“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提到哪個人除去某種官職就是說這個人就任這個新官職。
戰國[前476~前221]時代李悝編寫的一部有關法律方面的著作——《法經》中,載有如下一段事例:「一個農夫有五口之家,種田百畝,每年每畝收穫一石又半,共收一百五十石粟,除了十分之一的稅十五石,餘下一百三十五石;食糧每人每月一石又半,五個人一年是九十石粟,下餘四十五石.每石值三十錢,一共是一千三百五十.除了宗祠祭祀用錢三百外,下餘一千零五拾.穿衣每人要三百錢,五個人一年是一千五百,還不足四五十」.
除法的英文是division,意為分割,劃分,我們又從日語翻譯為“除”,失去了本意。
類似詞最明顯的是“航空母艦”
這是一道語言題,要弄清楚這個概念,必須把相關概念聯絡起來加以理解。
1.除。用倍數關係作分割的計算方式,有兩個量,一個是計算物件,一個是計算媒介。比如6÷3,6是計算物件,3是計算媒介,這個算式的意思就是用3除6。
2.除以。這是一個文言文結構,而且是倒裝句式。“以”是“用”的意思,表示方式,“除以”的意思就是“用……除……”。6÷3的準確讀法是“6除以3”,或者“3除6”。一定要注意。
3.乘以。和“除以”一樣的性質,6*3的準確讀法是“6乘以3”,或者“3乘6”。但因為乘法具有交換律,不影響計算結果,所以在實踐中往往混讀而得不到糾正,一定程度造成了“除以”概念的模糊。
4.被除數。這下就好理解了,6÷3,誰被誰除,清清楚楚了,6是計算物件,被3除,被除的那個數,簡稱被除數。
常見考題有“用一個數去除另外一個數”,“一個數被另外一個數整除”,“幾除幾”等等,都是語言理解。學好語言,對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有重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