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財經之家

    清朝確實做到了很多之前的王朝沒有做到的事情,對當代的影響是除了本朝之外最大的朝代!包括領土,人口,民族融合,現代基礎工業,現代社會設施改革,近代制度的確立等等,所有這些清朝做的比民國多得多的多!看看今天的七十年以上的企業,百年以上的大學,有幾家不是清朝建立的?說清朝沒做事是純粹胡說八道!包括現在的政府機構模式,外交部,教育部,農業部,大中小三級教育模式,小學為啥是六年級?中國是怎麼從一個封建社會轉化成現代社會的,歷時上千年的科舉是如何取消的?中國又是什麼時候有的現代醫療系統,何時引入的西方醫學!這些都是清朝做的!現代法制的引入又是誰?也是清朝!如果真的細緻的研究清朝,那麼不難得出清朝至少有四大功績,領土擴張,民族融合,人口增長,奠定現代社會雛形!最後一點是最被現代中中國人忽視的但是其實對當今社會影響極大!好多中中國人都想當然的以為沒有清朝我們直接就從封建社會變成了近代社會了!其實所有中國近現代的工業社會基礎基本都是清朝末期確立的,在當時這是要經過劇烈的改革的,包括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都是要流血犧牲,也需要統治階級具有一定開明性的!誰能確定明朝或者其他漢人王朝就必然能做到這些?但是清朝做到了!舉個小例子清末東北大疫情是我們中中國人有史以來第一次戰勝瘟疫,難道僅僅是伍連德的功勞嗎?沒有攝政王的全力支援能行嗎?沒有攝政王全力支援伍連德就能破壞中中國人上千年的傳統把屍體全火化了?這樣的事放在朱明老朱家可能管嗎?但是看看七年後的西班牙大流感讓整個西方世界死了多少人!而清末東北鼠疫才死多少?是不是功德無量!

  • 2 # 實是修心

    《甲申三百年祭》的主題思想是總結李自成失敗的經驗教訓。歷史無法假設,我們無法想象假如李自成成功後歷史會如何。

  • 3 # 張傑談史

    歷史學研究中,有一個觀點非常有影響力,也即“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就是說所有歷史研究都與當下密切相關,歷史研究的目的是對當時的社會有些影響和觸動。而《甲申三百年祭》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在1944年提出的,郭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觀點,目的再清楚不過,就是希望中中國人能夠團結起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去。郭顯然類比滿清入關和日本侵華,這在當時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當然,如果過了76年後,在2020年再來看郭沫若的這件作品,自然也會得出與76年前不同的結果,因為現在我們國家是56個民族大團結的局面。如果能夠認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個結論,那麼這個觀點我們就很好分析。現在分析的話,那估計也可以說明清易代並不是侵略與反侵略的關係,而是正常的朝代更替,如是而已。

    (郭沫若的作品比較多,但是對歷史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的,則是可數的,在這其中,《甲申三百年祭》則有著濃厚的現實意義。)

  • 4 # 面朝大海52138432

    也不盡然。縱觀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有鼎盛和沒落的時期,大唐如此,明朝亦如此。滿清也跳不出這歷史侷限。而滿人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5 # zxn17

    完全不同意!。歷史是不可以這麼量化的,更沒有一副叫“假如”的後悔藥可賣,只有必然的結果。甲午大清賠日本兩億一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日本三年稅收,日本從而順利完成近代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但同樣的這些錢如果沒給日本還留在大清呢?,中國就會富了嗎?,那仍然也是不可能,只能是做夢,大清後來的辛丑條約不又賠了四億伍千萬兩嗎?,歷史賬有時候是不能簡單算的啊。

  • 6 # 嘴角向上62329066

    我認為,森林法則是整個宇宙的普遍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因此上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是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是無解的,所謂人民永遠是底層而被統治階級所奴役,在封建王朝,無論換了誰統治,人民還是那個人民,被壓榨還是被壓榨,只是江山輪流坐,不會到我家。

  • 7 # 五星耀中華

    這不是文章重點!

    重點是,當時抗日戰爭時期,大明代表國民黨,多爾袞代表日本侵華軍,李自成代表共產黨,三方力搏,誰能勝出!如何勝出!當時現實!不明白這個道理即是槓精!

  • 8 # 雲飛揚31190

    明朝是有史以來最黑暗最專制的朝代,它所以能維持270多年,因為朱元璋在刑部之外建立錦衣衛,之後又建立東廠西廠。到了明末,已經極其腐朽沒落,崇禎昏暴無常,聽太監讒言,左良玉手握重兵不願進京勤王,怕成為袁崇煥第二。這讓李自成一路連連得手,順利進京。可惜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料,很快被清朝八旗軍打敗(山海關一片石),只好退出北京,讓位清朝。

    清朝取代明朝,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歷史必然。

  • 9 # 太興真人

    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正是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使中中國人警醒而不要內鬥,一致對外,特別借鑑歷史。但是,郭沫若把大明王朝的滅亡歸咎滿清,其實在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已經腐朽不堪,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而關外的後金又強勢崛起,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努爾哈赤都對北京虎視眈眈,而作為明朝崇禎皇帝不是任人唯賢,內修政治,大膽改革,緩和階級矛盾,一致對外。而是猜忌能臣,在生死關頭還疑心重重,如果是漢朝時期,肯定不會看到這樣的皇帝。如果朱由檢當時招撫李自成的農民軍,許以高官厚祿,讓他們出關鎮壓女真人,也許會改寫歷史的。

  • 10 # 地球故事

    三萬韃靼輕騎兵征服中國兩億人口

    如同146個西班牙裝甲騎兵征服六千萬人口的西印度人

    古典叢林法則裡

    弱者只能當奴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搭配黑褲子,看起來特別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