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LTech

    華為還做不到百分百中國產。

    困難在哪裡?直接來說是技術還沒有跟上來。那麼可能會說華為的5G技術已經非常領先,晶片技術非常領先,作業系統方面的技術也非常不錯,但是,這些技術並非從零開始,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之上發展來的。說到這裡那麼就會牽扯到,那就把基礎的那些東西重新搞出來,以後就可以實現百分百自主了。可是,實際並不是這樣。

    1、什麼都自己做非常困難。

    就拿手機晶片為例來說,目前很多手機晶片的CPU部分是基於arm的技術來開發。如果要替換掉arm的技術就要做一套新的指令集,看似簡單,實則牽扯到計算機的行業本質,硬體要做,系統要做,開發工具要做,商業模式要做,需求要開發。如果有技術,有資金,有人才,那麼還需要時間,把別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成果替換掉簡直和登天一樣。

    2、什麼都自己做並不是好辦法。

    高科技公司終歸還是商業公司,做業務要講究一個付出和回報。如果什麼東西都自己搞,那成本會高的不得了。成功的公司往往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掌握核心的技術部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處在一個商業模式的核心位置,比如蘋果的優勢在於使用者體驗支撐起來的終端和服務,谷歌的優勢在於海量的優質網際網路服務。在核心位置上和其他公司進行合作,進而形成龐大的價值鏈條,保證了自己身的穩定,同時也實現多方的共贏。單獨的一個一個的做基礎的技術,很少商業公司會這樣做。

    其實百分百中國產的話題本身是個偽命題來的。

    如果從最簡單的結果的角度來說,之所以現在高科技行業,特別是消費領域,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就是因為這樣的各方合作更有效果。如果什麼都自己搞是好的方式,那麼現在的高科技行業應該發展成為一個重頭到尾都是自己做的形態。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就連多掌握幾個環節都會讓競爭處於不利,比如英特爾,設計和製造什麼的一起做,但目前發展更好的則是臺積電+多樣化晶片設計公司合作的形式。

    如果從貿易的角度來說,百分百中國產也不是趨勢。貿易的結果是讓多方收益,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假設以後百分百中國產了,那麼意義在哪裡?沒有貿易,賣給誰,彷彿回到了自給自足的時代,是一種倒退。

    目前各種技術,大多是從西方而來,甚至教育的方式,學的東西也是從西方來的。在西方建立的這套邏輯裡邊開展業務,就要遵守那些前人的基礎。等到有了新的突破,後來者不要落下,積極的拿出自己的成果,慢慢的會佔據一個主導的地方。而不是有一種敵對的思維,那麼和故步自封沒有什麼區別,很難有提升。

    華為目前面臨的問題往深入了講也不是華為的問題,華為那麼辛勤工作的工程師,科學家,市場人員,技術人員,他們都值得敬佩和支援。華為的實力也在不斷提升,同樣值得敬佩。目前的困難其實已經不在技術,當然也就超出了科技的範疇,這裡不做過多討論。

  • 2 # 何英健

    我覺得沒必要糾結百分百中國產,好多專利是有20年的保護的,意味著百分百不可能實現的,看看最全面的三星索尼也做不到這點,就不用說起步不麼的華為了,關鍵是要有自己核心,就可以了,比如三星的屏,索尼的攝像頭,蘋果的ios,只是是獨家技術越多,就越有優勢

    至於中國產不中國產,主要不是看品牌本身,蘋果80%是中國產的,但它跟中國產沒半點關係,哪怕像小米聯想,沒有一個技術是自己的,但它依舊可以說自己是中國產

    所以你問題困難在哪裡,難就難在手機是一個高整合的綜合產品,技術不能一個國家單獨可以實現的,就連ov那個降落攝像頭的一個螺絲,也只有日本可以做,所以不要簡單去理解中國產就是要全國內生產,要看企業給國家所做的貢獻,技術創新給大家帶來的影響,看看蘋果,雖然大部是中國生產的,但它沒有任何對中國你貢獻,雖然稅高,但它也直接轉嫁給消費者,中國只是賺個加工費,卻花5倍的費用來買一個蘋果的裝置出於娛樂,而華為的崛起就不一樣了,看看網路的建設,珠峰上的5g、火神山的5g,日後5g後的萬物互聯,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在改你我的生活,增強中國的國制競爭力,美國接二連三的封鎖打壓,可見華為的技術已經讓美國感受到威脅

    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 3 # 老老白兔

    當今世界要做到具有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產品,那構成產品的主要的裝置,配件器材也應該是世界頂級產品組合而成。產品越複雜越是如此。一個複雜的產品包括汽車,飛機,和各種通訊裝置中的所有裝置,配件,器材都完全自已生產不現實,也不可能。科學發達的美國也做不到,美國的波音飛機,F35隱形飛機等的許多裝置,配件都不是美國生產,是外協生產。中國的很多產品,從小的呼吸機到大的汽車,飛機,軍艦都有外協外購的零部件。如果華的產品什麼都自已做,不但做出的產品質量不行外成本還高,不具競爭力,這樣的產品誰要?比如華為手機的攝像頭華為沒有,必須外購,如華為花大力氣去研製攝像頭,除費時,費錢外,做出的攝像頭質量如何還是個未知數。又比如華為要自已製造晶片,好的光刻機有錢別人也不給你,既使有了光刻機找到操作機器的人材更難,華為晶片都是請人代工。所以華為所有產品百分之百國有化不現實,不可能。但產品中主要的核心的部件應該是自己的東西。

  • 4 # 職場前沿思維

    首先我要說,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限令對華為而言,非常棘手。我打比方你吃臭豆腐,無論油還是裝置,只要在限制清單裡,就要向美國申請,那還不餓死……

    那麼無論你是不是美國企業,跟華為做生意,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

    可能你們說,無所謂我們自己造!有那麼簡單嗎?我們掰開細說……

    當下世界的晶片產業,其實整個鏈條就是“3+2”的結構。

    “3”指的是晶片生產三個步驟:上游的晶片設計、中游的晶片製造,還有下游的晶片封測。

    “2”是指生產中的半導體裝置和半導體材料。

    上游的晶片設計領域,其中的EDA設計軟體,被三家美國公司(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Graphics)控制著絕大部分市場。

    晶片的架構和IP研發以及授權服務,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的兩家企業把持(美國Intel、英國Acorn),基本都在歐美國家把控。

    中游的晶片製造呢,目前世界上水平在7nm以上的高階製造被兩家企業壟斷著,分別是南韓的三星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

    能不能站在我們這邊問號很大……

    2.再看“2”

    半導體裝置和材料這個領域。其中最核心的裝置光刻機,被荷蘭的阿斯麥和日本的尼康佳能佔據了93%的市場。

    另外一種重要的裝置,叫做刻蝕機,被美國的泛林集團、應用材料和日本的東京電子所壟斷,三家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0%。

    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有近1/3的晶片市場。

    3.制約

    說到這你就知道,美國的商務部這次推出的政策,才是真正最嚴制約華為甚至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那個吃臭豆腐比方,不是空穴來風了吧。中國自1840年以來,第一次華為在5G科技方面,大跨步領先對手。當然同樣招到美國最嚴厲的反擊。

  • 5 # 科技數智

    華為做不到,至少目前不可能。

    其實在目前,華為在去年率先在螢幕方面有脫離「三星化」的傾向。但是很多消費者都不太願意買中國產屏。因為在旗艦機方面大量採用了中國產京東方螢幕。

    而在攝像頭元件方面,卻依然以日韓系列品牌為主,比如三星、索尼等。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按以往經驗來看,任何部件只要中中國人想自己造。電池、攝像頭等其他元件都可以自己中國產造出來,但是晶片就不一樣了。

    好在中國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手機晶片,比如說華為的麒麟系列晶片的5G功能,是遙遙領先國際水平的。

    但是中國產晶片的水平高嗎?可真不一定。在2020 年 1 月的時候,華為首次決定將旗下的 14nm 晶片給中芯國際代工。

    之所以說沒辦法完全中國產或者脫離外來操控,是因為ASML這個壟斷巨頭。怎麼形容它的地位呢?ASML 給予同行的壓力,就好比高通給予其他同行(包括麒麟和聯發科)的壓力。人家的勢力可以達到壟斷的地步,咱們能怎麼辦?

    最後,迴歸題目,目前百分百的中國產機是沒有的。因為主流攝像頭相機感測器和部分晶片只有日本有,記憶體和硬碟基本山只能選三星和海力士。

    所以,華為根本沒辦法進行百分百的中國產

  • 6 # 知足常樂0724

    ▲華為不可能100%用中國產電子元器件,華為高科技技術應用非常領先,世界上生產它的電子元器件廠家非常願意做,有誰傻逼的連錢都不賺呀。世界上沒有一個高科技企業是完全靠自己國家的100%實力生產任何一種智慧手機的。即便是美國的蘋果,南韓的三星手機,這裡面的元器件太多太多,例如日本生產的攝像頭世界領先,南韓的顯示器,美國高通驍龍晶片。

    華為的任正非高瞻遠矚,知道全球在美國控制下,如果一天超過美國,這個傢伙會窮凶極惡的打壓華為,所以在某些方面早已經用備胎。海思麒麟晶片已經遠遠超過美國的高通驍龍。

    這裡談一談,美國為何一再打壓華為?

    但是華為作為中國的科技企業,存在著引領中國的ICT產業快速發展,甚至有超越美國的可能性,這事美國絕不能容忍的,那麼美國必然會下死手,對於美國來說,在中國的雁陣還沒有發展成矩陣的時候,徹底掐死領頭雁是優解呀,因此美國千方百計的封私死華為,就能最高效的阻斷中國ICT產業群的發展。

    面對赤裸裸的霸權、赤裸裸的不講道理,中方表態很清楚,我們絕不會讓他們這樣為所欲為,對於華為我們護犢子護定了。

  • 7 # PM宋先生

    別這樣,百分之百中國產這件事情,大家還是不要多想了。即便是三星這樣的供應鏈帝國,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比中國產,更何況華為與三星的體量和涉足的行業相比,還差得比較遠。

    核心硬體缺失的供應鏈

    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基本上就是一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發展路徑,先將外資企業招募進來,在本土培養人才,最後我們自己再學習發展自己的產業,最終實現彎道超車的方法。手機行業中國的黃埔軍校就是摩托羅拉,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手機通訊人才。

    因此目前在製造業來講,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代替。手機行業尤為突出,目前全球主要的手機品牌,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超過90%的產能都來自於中國的代工廠商。並且中國的供應鏈廠商在感測器、指紋識別、電池、機身材料等方面其實都已經掌握了全球最好的技術,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企業,也需要使用中國供應商的解決方案。

    不過,在核心的供應鏈上,中國依舊有很大的差距。這也是以華為為首的中國產手機廠商衝擊高階市場的困局。

    比如說OLED螢幕,核心供應廠商都在日韓企業,三星、LG等,產品成熟,供應鏈穩定,成品的質量高,出貨量大導致價格還相對便宜。全球最頂級的AMOLED螢幕,只有三星一家生產,因此才有了華為、小米想要扶持中國產的京東方、柔宇等廠商,但是最終的機器顯示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比如說快閃記憶體和記憶體,這個依舊是日韓企業為首,尤其是SSD固態儲存晶片,無論是現在的UFS 3.1還是LDDR5,RAM和ROM目前最頂級的依舊是南韓三星電子的產品,甚至在2017年左右一度壟斷了整個市場,可以隨意定價。而快閃記憶體和儲存晶片又是手機核心零配件之一,中國的供應鏈企業依舊疲軟。比如最核心的處理器,華為雖然可以設計麒麟晶片,但是代工只能依靠臺積電代工7nm製程,全球僅此一家,因為三星雖然也能夠造,但是產能只能滿足自己使用,良品率也不高。至於國內的某芯國際等企業,先把14nm搞清楚了再說吧。網上抱怨得還少嗎?技術人員平均基礎工資不過8千元,發展個P的晶片加工。

    這也就是,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是對於關鍵技術上的缺失,依舊是制約中國產廠商發展的一大瓶頸,並且不是幾年之內就可以追趕的。

    系統生態建立的困難

    手機本身是工具,硬體只是載體,真正使用還需要看軟體。但是中國由於現代化起步較晚,直到21世紀才是發展網際網路產業,開始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這個時候離喬布斯帶領蘋果釋出第一代Apple II,已經過去了快30年的時間。因此在PC網際網路時代的脫節,表現出來的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滯後。

    大家表面上看BAT好像很大,包括網易、位元組跳動等企業。但是放眼全球,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跟Google、Facebook、Amazon這些企業比起來,無論是使用者數量、市場份額,都還是隻是弟弟級別的。更何況當年最初的BAT三家企業的掌門人,就是獲取的國外產品的靈感,然後在中國來做的事情。

    因此這樣反映出來的問題在於兩點:軟體起步慢,核心人才少。

    軟體起步慢,指的就是目前手機系統來說,依舊是iOS和Android兩分天下。就是因為國外起步要早一些,實際上蘋果在2007年首發iPhone第一代的時候,喬布斯就宣稱iPhone將會執行OS X系統的核心,而OS X本身最初是喬布斯90年代被踢出蘋果後做的一家名叫NEXT的公司研發而來的系統。起步早,鋪墊早,最終得到的成績就會提前。目前華為打算做鴻蒙OS,從釋出到現在已經大半年了,華為系統使用的依舊是安卓核心,不怪華為,只是因為早期缺少軟體方面的基礎。

    核心人才缺失,其實中國目前程式設計師遍地開花,包括現在招產品經理這樣的崗位有的公司都要求需要懂前段程式碼。但是中國比較缺失的人才是架構師和演算法工程師,這樣更有前瞻性技能的高階人才。主要還是教育和社會觀念上的變化導致,教育來說就是不重視軟體工程師的培養,至少遠不如印度來得普及;社會觀念來說,認為程式設計師就只有男生能做,程式設計師就只是敲程式碼,格子衫,沒有情趣,而年輕人寧願選擇做網紅,做直播賺錢。這是社會收入結構偏差和觀念缺失導致的問題。

    這樣一來導致的就是想要做中國產系統,面臨的問題就是系統本身沒有專案根基,人才缺失軟體服務也無法提升,整個軟體的生態無法做成熟。

    那麼最後,也因為一定的國際問題,導致華為實際上在很多歐美地區無法比較順暢的發展,包括現在也無法進入美國銷售,還有很大的風險被臺積電撤銷之後的晶片代工訂單。只能說全球沒有任何一家手機企業,可以實現百分之百的中國產化,尤其是去中國化。

    我們更應該直到的是,硬體方面我們差距很大:螢幕、儲存晶片、CMOS感測器、處理器生產,並且其中有很多是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超越的;軟體方面我們差距更大,不在於中國做不出有意思的軟體,而是本身社會對於相關職業的輕視程度,以及目前被各種營銷網紅直播等產業引發的越來越浮躁的青年心態。

  • 8 # 我也有名字啦

    說實話,在越來越經濟全球化的現代社會,你要是說想要百分之百的中國產,那有點不太可能,也許應該這麼說,能不能以國內自有的技術生產製造出來所有的零部件,也就是掌握各個配件的核心科技。

    手機主要組成有主機板,,通訊基帶,攝像頭,記憶體,cpu,gpu,快閃記憶體,電池,螢幕,還有馬達,喇叭,其他晶片,各式各樣的感測器,排線等等等等。

    目前,華為已經成功拿下cpu,gpu,通訊基帶,而且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已經成為可以比肩高通驍龍處理器的存在,還整合自己的通訊基帶,在這幾個核心部件上已經是技術獨立自主了。

    京東方在螢幕上的進步也可圈可點,雖然還不及三星,lg等老牌廠商,到京東方已經開始崛起,蘋果12都開始採用京東方螢幕,華為部分旗艦機型也有使用京東方螢幕。

    其他像快閃記憶體,記憶體等等我們國內技術也可以做的出來,但是很多部件都是處於可以做出來,但是還做不到頂級的一種狀態,旗艦機型的零部件選擇,一般都要求是頂級供應商,因此,想要百分百的中國產旗艦,暫時還是做不到的。

    另外,講一下作業系統方面,華為已經有了準備,開發了鴻蒙作業系統,但是新的作業系統如果沒有辦法相容安卓的軟體,那整個軟體生態一片空白,想要真正投入使用,還是需要很多開發者跟進和努力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

  • 9 # 小龍電子科技工程師

    很難很難,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設計一款晶片需要什麼,看到華為手機裡的晶片都基本帶有華為標識就認為華為可以獨立自主的去設計一款晶片。但其實很多晶片設計出來很多都需要用到IP核,並不是完全自研的。

    1.那什麼是IP核呢?它的中文名叫“智慧財產權核”,其中ARM的晶片授權如麒麟990的A76就是IP核的授權。來看它的一段介紹:IP(智慧財產權)核為一些在數位電路中常用,但比較複雜的功能塊,如FIR濾波器、SDRAM控制器、PCI介面等可修改引數的模組。隨著CPLD/FPGA的規模越來越大,設計越來越複雜(IC的複雜度以每年55%的速率遞增,而設計能力每年僅提高21%),設計者的主要任務是在規定的時間週期內完成複雜的設計。呼叫IP核能避免重複勞動,大大減輕工程師的負擔,因此使用IP核是一個發展趨勢,IP核的重用大大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可以說IP核是晶片設計的根本!

    2.那不用美國IP 核不就行了嗎?這真的不行,半導體在美國矽谷興起發展,美國掌握IP核絕對的主導。很多半導體公司要想設計晶片都繞不過美國這一關,因為美國基本是IP核之父。如果不用美國的IP核,那麼晶片的很多設計將要從頭開始研究試驗開發。華為這20世紀才發展起來的技術儲備顯然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主角再強也不是一點點打怪升級過來的嗎。

    3.2001年成立的龍芯用了這麼多年,又有國家的支援,才有了自己處理器晶片的IP核。但還是無法完全全部都是用的自開發的IP核。

    單單龍芯一個CPU就這樣更何況華為的海思半導體要做這麼多的半導體晶片,海思是2004年才成立的,它還年輕,還需要輸入更多IP核技術,輸出更多IP核。畢竟華為面臨的不只是單單處理器IP核的禁用啊。

    這就是華為無法百分百中國產最大的困難,IP核是晶片設計製造的重中之重。

  • 10 # 機器戰場

    表面困難:晶片的生產缺裝置

    實際困難:中國缺少自己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壟斷的技術。

    根本困難:半導體根基太薄,科研教育水平相對較差,理論創造能力不足。

    A)技術體系的分析

    假如咱們將半導體晶片行業看做一個江河,那麼各類晶片生產就是漂浮在水面的船舶,這些船舶能不能開動,並不完全靠自己的動力,主要還得看江河夠不夠寬廣,裡面的水夠不夠深。

    華為海思半導體已經在晶片設計領域取得極高的成就,但我們整個國家在河面以下的部分,還處於相對落後狀態,整個半導體加工裝置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體系,涉及到幾十道工序,加工精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要求均在奈米級別。

    1)國家出面,在其他方面同美國達成條件,放鬆對華為的制裁,但在特不靠譜執政的今天,比較難;

    2)打疼美國,華為及半導體大基金投巨資進入半導體裝置,精準打擊美國領先的方向,將美國半導體拖下世界第一位置,就是我不好過,也一定要拖敵人下水。

    整個半導體加工20多個主要工序中,美國半導體裝置公司的主要優勢在於物理氣相沉積裝置 PVD、檢測裝置、離子注入機和化學機械拋光裝置 CMP 等半導體制造中的核心裝置。

    以上幾個方向,加上光刻機,國家給華為500億貸款額度,加上華為自己的2000多億儲備金,在這幾個放心殺出一條血路。

    C)最終的勝利

    1)在一年內,華為資助國內建立一條28nm完全無美國技術的生產線,就可以支援華為的核心通訊5G產業鏈;(光刻機是關鍵,上海微電子的SSA800:28nm節點浸潤式光刻機能不能按節點突破,要是突破不了或者是一個西貝貨,華為就要考慮自己上了);

    2)如果在2-3年內,建立一條12nm,完全無美國技術的生產線,並且對全世界輸出,美國企業將丟掉大部分市場,從此高科技領域,沒有人可以約束中國發展,其意義不亞於改革開放,中國加入WTO。

    PS:目前中國半導體企業存在的:多而不強、效率較低、人員積極性不高,這些問題迫切急需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特朗普下令,禁止向華為中興出售晶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