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用曹操與織田信長進行比較,其實這兩個人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在用人方面,當然這方面也有共同點。
他們的共同點在於用人不拘一格,只要對自己有用,就想方設法讓對方為他效力,但是在御人方面,曹操明顯比織田信長略高一籌。
首先,曹操在建立事業的早期,是以“興復漢室”為口號,招攬各類人才為其所用,隨即對人才進行了內部分流。對於認同曹操霸業的人,形成了曹操小集團的骨幹。不認同曹操霸業的人,則以漢室名義,有限度地進行使用。
後者眾所周知的是在曹軍麾下始終沒真正掌握過軍隊的關羽,其實還有文臣陳登、徐庶等人。曹操一方面用他們的長處,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另一方面不讓他們掌握過於關鍵的權力。而重要的軍隊與行政大權都牢牢掌握在曹系文臣武將手中。
比如說,張遼是呂布舊部,他在合淝的副將是早年追隨曹操的樂進、李典;
原馬超部下龐德作戰,其直屬上司是曹軍宿將於禁。
至於曹家和夏侯家的重要將領,始終統率著各路主力部隊,但張郃、徐晃等原來其他諸侯手下的將領也能充分發揮作用。
這樣的搭配保證了中央軍始終以漢為名、以曹為實,曹操穩穩掌握著各路大軍。
而對於文臣,曹操在政治上讓他們合作而無任何謀臣可獨攬曹家集團內部的大權,甚至對於自己的兒子都讓他們長期處於競爭狀態,這樣也就彼此制衡,唯一可以作主的只有曹操自己。
同時,曹操警惕心很高,下手狠毒。他轄區內公開背叛他的漢官吏必定斬盡殺絕,其部下只要被曹操懷疑,也必死無疑。這樣在曹操生前,其集團內部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曹操的根基。
至於司馬懿,他主要是利用了曹丕與曹叡對宗室的不信任,漸漸瓦解了曹氏集團的內部掌控力,再在曹叡去世後,一舉奪權,才能李代桃僵。而曹操活著的時候,他根本無所作為!
至於織田信長則不然,他很顯然沒有曹操的城府與掌控力,加上日本的武士家族制、家臣制等等。
一方面,織田信長的任性始終沒有節制,他的喜怒無常與行事極端是他成功的關鍵,也是他失敗的關鍵。
另一方面,織田信長任由臣服自己的部下,發展各自勢力,形成了不同旗幟的諸侯。每一支軍隊實際效忠的只是自己的統帥,而非織田信長。當然,這也與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具有密切關係。
所以,明智光秀一說敵人在本能寺,其部下就不顧一切地進行攻打!
羽柴秀吉一說向織田家奪權,其部下便爭先恐後地全力以赴。
至於德川家康,本來就是以聯盟名義臣服織田家,在豐臣時代更是忍辱負重,始終在鞏固與發展獨有勢力,方能笑到最後。
由此可見,曹操與織田信長在用人方面的區別主要是政治駕馭力的不同、兩國文化的不同、本人與部下及軍隊關係不同造成的,其高下立判!
很多人喜歡用曹操與織田信長進行比較,其實這兩個人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在用人方面,當然這方面也有共同點。
他們的共同點在於用人不拘一格,只要對自己有用,就想方設法讓對方為他效力,但是在御人方面,曹操明顯比織田信長略高一籌。
首先,曹操在建立事業的早期,是以“興復漢室”為口號,招攬各類人才為其所用,隨即對人才進行了內部分流。對於認同曹操霸業的人,形成了曹操小集團的骨幹。不認同曹操霸業的人,則以漢室名義,有限度地進行使用。
後者眾所周知的是在曹軍麾下始終沒真正掌握過軍隊的關羽,其實還有文臣陳登、徐庶等人。曹操一方面用他們的長處,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另一方面不讓他們掌握過於關鍵的權力。而重要的軍隊與行政大權都牢牢掌握在曹系文臣武將手中。
比如說,張遼是呂布舊部,他在合淝的副將是早年追隨曹操的樂進、李典;
原馬超部下龐德作戰,其直屬上司是曹軍宿將於禁。
至於曹家和夏侯家的重要將領,始終統率著各路主力部隊,但張郃、徐晃等原來其他諸侯手下的將領也能充分發揮作用。
這樣的搭配保證了中央軍始終以漢為名、以曹為實,曹操穩穩掌握著各路大軍。
而對於文臣,曹操在政治上讓他們合作而無任何謀臣可獨攬曹家集團內部的大權,甚至對於自己的兒子都讓他們長期處於競爭狀態,這樣也就彼此制衡,唯一可以作主的只有曹操自己。
同時,曹操警惕心很高,下手狠毒。他轄區內公開背叛他的漢官吏必定斬盡殺絕,其部下只要被曹操懷疑,也必死無疑。這樣在曹操生前,其集團內部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曹操的根基。
至於司馬懿,他主要是利用了曹丕與曹叡對宗室的不信任,漸漸瓦解了曹氏集團的內部掌控力,再在曹叡去世後,一舉奪權,才能李代桃僵。而曹操活著的時候,他根本無所作為!
至於織田信長則不然,他很顯然沒有曹操的城府與掌控力,加上日本的武士家族制、家臣制等等。
一方面,織田信長的任性始終沒有節制,他的喜怒無常與行事極端是他成功的關鍵,也是他失敗的關鍵。
另一方面,織田信長任由臣服自己的部下,發展各自勢力,形成了不同旗幟的諸侯。每一支軍隊實際效忠的只是自己的統帥,而非織田信長。當然,這也與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具有密切關係。
所以,明智光秀一說敵人在本能寺,其部下就不顧一切地進行攻打!
羽柴秀吉一說向織田家奪權,其部下便爭先恐後地全力以赴。
至於德川家康,本來就是以聯盟名義臣服織田家,在豐臣時代更是忍辱負重,始終在鞏固與發展獨有勢力,方能笑到最後。
由此可見,曹操與織田信長在用人方面的區別主要是政治駕馭力的不同、兩國文化的不同、本人與部下及軍隊關係不同造成的,其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