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年(1672)實在是沒有什麼大事。主要事件:
比利時天主教士南懷仁正奉命編制曆法,楊燝南卻作《真歷言》一書,譏諷欽天監歷。於是,南懷仁於該年八月疏參楊燝南。康熙帝命大學士圖海等三人,學士哈佔等六人及九卿科道會同驗證。他強調“曆法乃國家要務,關係非輕”,“朕於內外,總無異視。”命他們勿執偏見,誰是誰非,在驗證後定論。務必使曆法永行無弊。結果,以楊燝南不諳飛灰候氣法,無從驗證入奏。楊燝南被送交刑部議罪
陸世儀逝世
陸世儀,字道威,號剛齋,學者稱桴亭先生,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七月,是清初理學中程朱學派的有影響人物之一。對於明代末年的動亂,他非常不滿,且鄙薄功名。清代初年,他隱居講學,晚年曾主持毗陵東林書院,弟子遍佈大江南北。康熙十一年(1672)正月,在家中逝世。門人弟子私諡其為尊道先生。康熙時名臣湯斌在其故居建安道書院,以示敬仰之情。著有《思辨錄》、《復社紀略》等。陸世儀在其詩文中同情農民,並譴責穀賤傷農等狀況。時人將他與另一著名學者、廉吏陸隴其並稱“二陸”。
周亮工逝世
周亮工(1612-1672)亮工字元亮,號櫟園,河南祥符(今開封)人。移家金陵(今南京)。官至戶部右侍郎。精鑑賞,工詩文,善分隸。著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等。
牛石慧逝世
牛石慧(1625-1672),江西南昌人。朱耷從弟,明宗室。善畫,水墨花鳥近朱耷,筆墨粗曠簡練,提名“牛石慧”三字草書似“生不拜君”字樣。
道學家陸世儀逝世
陸世儀(1611-1672)。世儀字道威,號桴亭,太倉人。入清,隱居講學。著有《思辨錄》、《復社紀略》等。
尚可喜請歸老遼東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以農為業,後其祖父遷居海州衛(遼寧海城),尚可喜即生於此地,時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八月。明崇禎七年(1634),尚可喜以明副將之職率部降後金(清),封智順王。順治元年(1644),隨清軍入關,征剿李自成農民軍,擊敗南明永曆諸將,順治六年(1649),特封他為平南王,鎮守廣東,為清初四大藩王之一。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年已七十,不能理事,將兵事權交與長子尚之信。但是,因尚之信專橫驕恣,尚可喜反受其氣,無奈,用幕僚金光計,疏請歸老遼東,並請求賜還房產田地,攜兩佐領甲兵等二萬四千餘人。同月十二日,康熙帝稱他情詞懇切,能識大體,命議政王大臣、吏、兵諸部確議具奏。四月,吏部以藩王尚存,子無移襲例,不準尚之信承襲王爵。不久,議政王大臣等議:不準尚之信率官兵仍居廣東。康熙帝準其議,命尚氏父子盡撤藩兵回籍,該藩下綠旗官兵全部交與廣東提督統轄。
康熙十一年(1672)實在是沒有什麼大事。主要事件:
比利時天主教士南懷仁正奉命編制曆法,楊燝南卻作《真歷言》一書,譏諷欽天監歷。於是,南懷仁於該年八月疏參楊燝南。康熙帝命大學士圖海等三人,學士哈佔等六人及九卿科道會同驗證。他強調“曆法乃國家要務,關係非輕”,“朕於內外,總無異視。”命他們勿執偏見,誰是誰非,在驗證後定論。務必使曆法永行無弊。結果,以楊燝南不諳飛灰候氣法,無從驗證入奏。楊燝南被送交刑部議罪
陸世儀逝世
陸世儀,字道威,號剛齋,學者稱桴亭先生,江蘇太倉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七月,是清初理學中程朱學派的有影響人物之一。對於明代末年的動亂,他非常不滿,且鄙薄功名。清代初年,他隱居講學,晚年曾主持毗陵東林書院,弟子遍佈大江南北。康熙十一年(1672)正月,在家中逝世。門人弟子私諡其為尊道先生。康熙時名臣湯斌在其故居建安道書院,以示敬仰之情。著有《思辨錄》、《復社紀略》等。陸世儀在其詩文中同情農民,並譴責穀賤傷農等狀況。時人將他與另一著名學者、廉吏陸隴其並稱“二陸”。
周亮工逝世
周亮工(1612-1672)亮工字元亮,號櫟園,河南祥符(今開封)人。移家金陵(今南京)。官至戶部右侍郎。精鑑賞,工詩文,善分隸。著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等。
牛石慧逝世
牛石慧(1625-1672),江西南昌人。朱耷從弟,明宗室。善畫,水墨花鳥近朱耷,筆墨粗曠簡練,提名“牛石慧”三字草書似“生不拜君”字樣。
道學家陸世儀逝世
陸世儀(1611-1672)。世儀字道威,號桴亭,太倉人。入清,隱居講學。著有《思辨錄》、《復社紀略》等。
尚可喜請歸老遼東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以農為業,後其祖父遷居海州衛(遼寧海城),尚可喜即生於此地,時為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八月。明崇禎七年(1634),尚可喜以明副將之職率部降後金(清),封智順王。順治元年(1644),隨清軍入關,征剿李自成農民軍,擊敗南明永曆諸將,順治六年(1649),特封他為平南王,鎮守廣東,為清初四大藩王之一。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年已七十,不能理事,將兵事權交與長子尚之信。但是,因尚之信專橫驕恣,尚可喜反受其氣,無奈,用幕僚金光計,疏請歸老遼東,並請求賜還房產田地,攜兩佐領甲兵等二萬四千餘人。同月十二日,康熙帝稱他情詞懇切,能識大體,命議政王大臣、吏、兵諸部確議具奏。四月,吏部以藩王尚存,子無移襲例,不準尚之信承襲王爵。不久,議政王大臣等議:不準尚之信率官兵仍居廣東。康熙帝準其議,命尚氏父子盡撤藩兵回籍,該藩下綠旗官兵全部交與廣東提督統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