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生書館
-
2 # 孤峰無名
有署名的,還有不署名的。
這主要是因為相聲的形式說決定的,很多相聲是由傳統相聲改編而來的,所以這些作品是沒法署名的,傳統相聲都是一代一代口口相傳再加上後期整理,這具體屬於誰的作品,幾乎沒人說的清楚,就算你改編,但是很多時候由於相聲裡面存在現掛,也就是臨時在臺上就完成了改編,這更沒法署名了。
也有署名的就是由一個作者或者一個團隊共同創作,表演者根據作者的原詞進行表演,其中幾乎沒有什麼改動,而且作品裡面幾乎不涉及以前的一些傳統段子,這樣就可以署名了,但是這樣的段子侷限性太大,不利於相聲的發展和表演,而且表演的人員不一樣給內容造成的效果會截然不同。
綜上所述,相聲是看基本功積累起來的語言藝術,完全靠死詞表演只會帶來相聲的沒落,跟以前一批主流相聲一樣,形成固定的作品再表演搞的跟對口報紙似的就沒什麼發展潛力了。
最近出來的公式相聲就是這樣的寫個作品按照詞死說,這樣只能說一回,再說第二次的時候就沒人願意聽了。
那為什麼相聲還是有的會寫,有的不會寫呢?
一方面是熒屏的原因,臺裡可能不在乎這個。
另一方面,相聲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傳統段子,藝人憑藉師承口耳相傳的,他們在進行教授與學習中,自己都不一定知道是誰最先寫的,畢竟以前藝人地位低,有名有姓成名成萬的,太少了。
為什麼曲藝門類一般重視師承,其實全因也在這,師承其實可以看做是一種原始的產權保護。同一個段子,有師承教出來的就是比沒師承看出來的演得好,門裡人也能一眼看出來哪些是學出來的,哪些“聽”出來的。
回到咱們這個話題,您說原作者是誰都不知道,那怎麼辦?能不能寫改編者?
有人寫過,但是不多。
為什麼?不太敢。
都誰改編整理過老段子?不說現在大火的郭德綱,您就說張壽臣侯寶林劉寶瑞馬三立郭全寶郭啟儒等等等等,哪位老先生沒整理好了給後生們留飯?你稍微刪減刪減就寫上大名啦?那除非是大動,不然誰有這個膽子啊。
所以結果一目瞭然,傳統段子,整塊的使,基本都不敢署名。
而且傳統活有一個特點,成熟的相聲演員,如果兩個人都學過同一個活,哪怕學來的風格不一樣,臺下對一兩遍就能上臺,不用再看臺詞本。這是因為相聲最原始的方式就是落地演出,自由度很高,只要大家有相近的基礎、能合理的表演就可以了。那署名的就只有是新創編的了。
哪種算新創編的?電視節目演的,基本都是。
最明顯的,馬季、姜昆這一脈,演出的基本都是新的。
郭德綱的“我”字系列,大多是自己攢的,也可以算。
但是比如說《西征夢》,近幾年算是郭德綱說火的,卻是個傳統段子。
您總不能寫“創編:窮不怕、張壽臣、郭德綱”吧?
捧哏:別捱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