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明丿丶

    我告訴你一個,拍攝做自媒體人的辛苦和主播的心酸,還有他們是怎麼掙錢的能掙多少,這肯定不好拍好多隱私,不過這是個好題材。

  • 2 # 小程式工作室

    既然是記錄片那麼就是要求真實的反映社會現狀,無論它的美和醜都可以去表現。不過學生我建議還是以積極向上的表現形式較好。人物記錄片要有開頭但不一定要有結尾,因為主人公的生活是延續的而我們只是記錄了他生活的一段時間而已。但事物記錄則要有始有終。當然這也要看你們怎麼選題,我個人覺得可以考慮拍人物紀錄片!如何拍好,是我們面臨問題,可以認真研究討論一下。

    要想拍好人物紀錄片,首先要對拍攝物件進行認真的研究。可以給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然後試著給出答案,如果這些答案有亮點,你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創作。比如,你要拍攝的人物有個性嗎?這些個性與我們這個時代有什麼關係?你要反映的這個人物個性能給人們帶來什麼思考和啟迪?也就是說,一定首先要明確人物紀錄片的拍攝目的,它不是能拍到什麼算什麼,更不是什麼人方便就拍什麼人。老師可能是你熟悉的,拍攝方便,但拍攝這個老師的目的呢?他可能很勤奮,也很平易近人,對學生有愛心,但這些是老師這個職業的共性,而拍攝共性則不是人物紀錄片的本質屬性。這也就是說,你拍攝的人物如果沒有個性,將是一文不值。再比如,你可能對農民工的艱苦生活及其超強的忍耐有感觸,對他們在城市生活的邊緣狀態有同情,但這些也是共性,人所共知,拍出來不能給人新的思考和啟迪。相反,如果你拍的老師或農民工在他們各自職業身份的共性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個性,而這種個性又與我們所處的當下社會環境有某種必然聯絡,那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抓住了這種個性,把它放大出來,就能給人以思考。

      對人物個性的挖掘,實際要求作者對我們所處的社會歷史階段有某種深刻獨到的認知和理解。觀察我們所處時代的歷史方位,有很多視角,比如,社會學家所說的斷裂與失衡。隨著社會會轉型程度的加深,中國社會的階層逐漸固化,不同階層之間的流動變得緩慢,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會有某種程度的斷裂。而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也使得失衡現象愈發凸顯。以這樣的視角,觀察你身邊的人物,如果恰好這個人物的某些個性與中國社會現階段的問題之間存在象徵性的聯絡,那麼,這一定是值得你好好把握的選題。如果不是,則需要你另外選擇了。

     拍攝人物記錄片,還要對人物紀錄片的美學追求有相當的瞭解,需要對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歷程相當熟悉。也就是說,要了解人物紀錄片的各種風格樣式,然後確定你自己的藝術表現特點。這要觀摩大量的經典紀錄片,並要學會賞析,寫出評論。沒有好的藝術表現特點,就沒有好的藝術感染力。張藝謀電影的成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藝術表現上比前人往前走了一步,用畫面和色彩講故事,用鏡頭語言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於剛入門的學生來說,恐怕還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認真觀摩,認真思考。透過實踐,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有效辦法。沒有一帆風順的成功,只有反反覆覆跌跌撞撞的前行;或者說,成功是回過頭來觀察自己歪歪扭扭的腳印時,一種頓悟與滿足感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進入社會沒幾年是先湊錢買房過房奴的日子好,還是先買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