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化學和物理愛好者
-
2 # 帝國烽火
“快樂教育”就是一個謊言,快樂教育就是在毀掉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基礎教育受到了嚴重質疑,尤其是中國基礎教育中大量的學習壓力,成為學生身上的一座大山。由此而來的“快樂教育”應運而生,號稱快樂教育就是學習西方的一些學校,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就放學了,學校並不會留大量的課後作業,孩子們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學習壓力沒有了,課後玩耍的時間增多了,完全符合所有兒童的心願。
英國的“快樂教育”——愚民政策英國是老牌資本強國,在英國的眾多公立學校中都是實行的是:上午9點上課,下午4點半就放學,學校對學生管理寬鬆,以鼓勵為主。學習的內容倒是豐富多彩,但是學習的質量卻不敢恭維。
相反英國的私立學習實行的確實完全不同的 學習方式,尤其是貴族學校,他們學習的課程設定要求和配套很高,作業量很大,要求嚴,而且課外活動也不比公立學校少,要對學生進行各項個人能力訓練和培養。總體一句話就是壓力大,學習內容多,絕對不是所謂的“快樂學習”。
英國是西方國家中階級固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除了社會階級固化的影響,教育質量兩極化也是影響階級固化的重要原因。在西方由於私立學校的學費昂貴,一般家庭很難支付,所以越是有錢的人,能享受到的教育就越好,而大多數人只能到公立學校進行“快樂學習”。
故而可以說西方的“快樂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愚民政策,這樣的結果就是有利於精英統治世界。
日本“快樂教育”的產物——“平成廢物”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佈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等。而當時政府給出的原因是:出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和國際教育形式的判斷,日本政府認為應該培養創新型人才,即從知識教育向創造力教育、創新教育的方向轉型。
結果這批人現在都長大了,也獲得了一個新的名詞“平成廢物”。因為這批人縱情享受當下,不關心明天和未來,只關心“以自己為圓心,半徑3米內的事情”;不想工作、不願奮鬥,連戀愛都懶得談,沉迷於動漫、遊戲、愛情動作片;能靠幻想解決的問題,絕不付諸實踐。總之,這是一代及時行樂、沒有慾望、追求像豬一樣生活的死宅。
而日本參加的一些小學生世界基本能力測評也是退步非常快,2000年日本第一次參加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時,成績不錯:數學第一、科學第二、閱讀第八。寬鬆教育實行後,2003年日本第二次參賽,成績已經變成了:數學第六、閱讀第十四。
可以看到日本實行“快樂教育”之後,基礎教育是非常失敗,而因此的青年人也成為了受害者。所以日本在2016年5月10日宣佈,日本將實行“去寬鬆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快樂教育”——迷途知返前幾年中國一直有呼聲提倡“快樂教育”,但是最近幾年的聲音減少了很多,因為大多數家長明白,中國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讓孩子上好大學,就必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而中國的高考是一個看分數說話的場所,這是很多人改變處境的一條方式,也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場所。
對中國的學生而言,想通過所謂的“快樂教育”來提高分數是不可能,大多數人的途徑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更有很多學生還在會加入各種補習班、私教等等。而事實也證明,任何家長在中國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最後受害的只會是自己的孩子。
近幾年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注意到中國的基礎教育,也逐漸認可中國的基礎教育,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不能否認是教育質量高,對廣大學生的培養高效,所以這幾年國內的“快樂教育”的提的比較少了。
總體而言,“快樂教育”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也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我不會支援自己的孩子進行“快樂教育”,我會從小培養他的記憶力和算術能力。
-
3 # 文化園地
其實大部分教育都是,快樂教育。。。
哪怕應試教育也是快樂教育。。。
不快樂的教育幾乎是沒有的,幾乎不存在。
只不過是快樂的定義不同罷了。。應試教育在乎結果,1年不快樂不要緊,2年也不要緊,5年,10年都不要緊,只要你考到好的成績,你就快樂了!本質還是快樂教育!
而那些所謂的“快樂教育”提倡過程快樂,專注於事情本身,本質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會有幾個問題。
第一,哪個更快樂?一個結果快樂,一個過程快樂,每個人快樂點不一樣,那就不一樣,但是為什麼不能過程快樂,結果也一樣快樂???
第二,哪個更好?不看過程對於本身提倡過程快樂的其實不太公平,不過也可以無視過程,直接看看兩者結果哪個更好,畢竟也只能看結果了,首先,大家都是奔著快樂去的!這一點很重要……及其重要,重點要多說幾次……應試教育雖然每天做題,但是做完題會讓你考試成績提升,然後考好大學,贏取白富美……快樂教育每天叫你喜歡做什麼做什麼……
兩者其實區別不大,從做一件事的成功率來看,只要你喜歡做的,不會差!為啥?因為行動是決定一件事成功與否的唯一前提,而你的喜歡就是你很好的動力!
可以說只要是快樂教育看上的,我覺得應試教育就比不過人家……
快樂教育更能專注於事情本身,他更能短時間的獲得樂趣,更能看清眼前的事物本質,為啥?因為快樂教育在乎過程啊,他清楚這個過程他面對了什麼,而應試教育只在乎結果,結果好,那就好。其實專注於過程的,結果往往更好。又為啥?因為專注過程比較實在,他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只是做好眼前的,往往比那些重視結果的效果更好。。說白了一句也有眼高手低的意思,總是想有什麼成績,這樣恰恰啥都沒有,相反做好眼前的,成績很有可能來的更加意外,畢竟所有的結果都是從過程推匯出來的。。
那應試教育呢?可以這麼說,只要看重結果的,大部分情況都會比快樂教育強,強很多。特別是那些沒人願意幹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快樂教育的人不喜歡乾的事情。你更能接受不快樂去換取快樂的方式!
不管那種教育,其實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快樂……
快樂教育教不了那些不能讓他快樂的事情。。應試教育也是一樣的。。如果考試得到好成績對考好的學校沒用了,如果考好的學校對找好工作沒用了,如果好工作對好生活沒用了,所以會有很多人一想到結果希望不大,成功率很低,那就徹底失去了快樂的動力,失去動力,失去一切啊。
所以我支援快樂教育。
-
4 # 邁出門口看看天
學習過程至少有一部分是快樂的。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取得好成績就精神氣不一樣,急著與同學與父母分享快樂。學習中成功攻克一道難,心中愉悅感難以形容。再回首憶,剛入學時揹著小書包興奮去上學。……學習確實有快樂的部分。當成人給孩子摻入大量壓力,給孩子背上沉重包袱時,孩子覺得學習蕩然無趣。因為成人把本是一件有快樂的事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學習慾望,與生俱來,是人的本能,每個人一出生就好奇整個世界,進而模仿,再而總結昇華。倘若,多彩世界變成痛苦的磨難的地獄,人的本能是努力逃避或是反抗又或是麻木,這不正是很多學生的表現嗎?事物是多面多角度的,沒有絕對的苦,沒有絕對的甜。學習過程亦是。孩子比成人更受本能驅使喜樂惡苦。從這一點,似乎讓學習過程多一點趣味多一點快樂要更好些。隨著成長,苦可以多一點,痛多一點,亦是一種另類的享受。到開花結果時,愉悅多多。生活,實質是享受各種味道,包括痛與樂。不要把學習用痛苦的方式加諸孩子身上,逼孩子離開學習。
-
5 # 金暉Esther
首先我不會全部接受快樂教育,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你任由他的性子怎麼開心怎麼來,那就是毀了孩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是很聰明的,從不會說話但是知道如何掌控大人,不滿足他,就是哭,為了不讓他哭,就開始滿足他的小小要求。
現在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已經會看手機,他看著手機裡面花花綠綠就跟開心,手機一拿走,就是哭,如果關你,該怎麼辦?
孩子越大,要求越多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立下規矩,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最好從小讓孩子把《弟子規》《論語》熟記於心,對他受益終生。
凡是學了國學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懂得規矩,所以孩子越小,越早進入規矩的教育。
劉歡後悔對女兒實行快樂教育
學藝術的孩子會對美有獨特的欣賞力,有堅韌踏實的個性,有耐挫能力,培養了毅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劉歡在一期《歌手》衝刺夜中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女兒對於音樂有很強的感悟能力和很高的品鑑能力,也很有天賦,很多無調性非常先鋒的爵士樂,很複雜的音程關係,她聽上兩遍就能唱下去”。
但最讓劉歡後悔的是,女兒小時候,他和妻子相信快樂教育,沒有在女兒嫌累、偷懶時適當的逼她一把,而錯過了女兒學習音樂的良好時機。
正像《家有兒女》中劉星埋怨媽媽劉梅說的那一番話:我小時候你為什麼不逼我一把?小時候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嗎?
所以說快樂教育只是快樂了一時,卻會痛苦時時!
-
6 # 桔子樂
單從字面上來看,快樂教育分成兩組詞,一個是快樂,一個是教育。家長在看到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忽略了後面的教育。所謂的快樂教育,並不是放任孩子給孩子無盡的空間,而是讓他在合理的空間內,盡情的釋放自己的能量。去追求、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給予鼓勵和支援,為他提供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也是沒有壓力的教育。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快樂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教育。家長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在孩子前進的過程中不應只是一味的放縱他,任他東西南北中,而家長卻紋絲不動。家長應在看到孩子往歪的方向走時及時拉他一把,看到他越走越坦順甚至有些飄飄然時,及時的督促他、勸導他,這不是在給孩子壓力,而是讓孩子在更合理的範圍內去擺正自己。此時孩子得到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若一味的放縱他,反倒是家長偷了懶!
看過《家有兒女》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很多小孩都向往劉星的生活,爸爸媽媽和藹可親,他們生活在這個家庭中整天都快快樂樂的。可是劉星爸爸所實行的教育真的只是純粹的快樂式放養嗎?並不是!劉星爸爸也會給劉星設定一些條條框框,也會要他努力學習,儘管他成績不佳。也會要他努力成長,儘管他屢次犯錯。但這個教育一定是要有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合理的邊框內不逾矩,也能夠更最大程度的釋放自己。
其實,很多家長之所以不明白何謂快樂教育,就是因為他們將快樂教育和傳統的教育方法混淆了。快樂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區別在哪裡?難道只是字面意義嗎?
其實,快樂教育和其他傳統教育最實質的區別不是在表面上,而是在行動和心態上。換句話說,不是在於學還是不學,而是讓孩子怎麼學,以及他懷抱著怎樣的心態去學。
-
7 # V有點三
快樂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目前中國的教育方式,很少有孩子能夠快樂起來。
首先,關於快樂教育的定義是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投其所好,孩子才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快樂的青少年時代,但是又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落後他人,內心矛盾不堪。最終,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各種補習班蜂擁而至。造成的結果是,孩子高興不起來,每天為了應付而應付。
最後,我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接受快樂的教育。快樂教育需要老師,家長,孩子三者之間的共同努力。老師講了生動形象,風俗幽默,讓孩子從中找到快樂;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逼孩子培養不喜歡的興趣愛好,否則會事半功倍,也會讓孩子產生厭惡的心裡;孩子們應該將自己的喜好與老師和家長溝通,並且培養專一的精神,不要三五天換一個愛好。
-
8 # 薩摩耶城城
謝謝邀請!關於您的問題“你對快樂教育怎麼看?你支援快樂教育嗎?”。我的觀點就是英國教育學者赫伯特.斯賓塞書裡的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所以快樂教育的重點在於,“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快樂教育”曾經被解讀為——減少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老師佈置作業的數量,讓孩子感覺更加輕鬆和舒適。
快樂教育的主體體驗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曾經有人說過一個既形象又有趣的話題,“30斤石頭和30斤娃有什麼不同?”。通常情況下,你看到30斤重的石頭,會覺得太重,抱不動,也絕不願意主動去抱。如果你看到自家可愛的小帥哥和小美女,你肯定會張開雙臂急不可待的把他們愉快抱起。請問為什麼?很顯然,抱石頭不能給你帶來快樂,而抱你的孩子卻能讓你感受到快樂。
快樂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完成你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樣,能讓你感受到快樂的事情,你就會更樂意積極主動去做,也能做到最好。
說實話,學習本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讓人心甘情願去主動學習,必定需要教育者,遵循孩子們的天性,用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去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孩子願意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哪怕客觀情形很辛苦,但是他願意,並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快樂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減少學習時間和作業量,而是教育者能因勢利導,讓孩子們樂於接受教育,並主動去學習,享受其中的樂趣。
-
9 # 秋瘋123
謝空空邀!
當然不支援!
讀書就是得吃苦,什麼快樂教育,如同阿Q式的自慰。或者想“魚與熊掌”兼得。可能嗎?!
讀書就是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流傳千年,至今我認為必須熠熠生輝!讀書,是在知識的海洋“苦作舟”。沒有努力和辛苦付出,怎麼可能有好的結果!
讀書就得吃苦!只有在吃苦的過程中,才能體味人間正道是滄桑世事千百味不同,才能體味堅強勇敢,才能具備抗擊打能力,才能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的什麼“快樂教育”,說到底是自私與自己補償之因素作祟!什麼原罪與物質條件,是那種心態的藉口!也正因此,如今層出不窮的“巨嬰”大行其道,年齡與心智之間,差距太遠!
如果非得說教育和學習有“快樂”,那一定必須是經過努力和辛苦付出之後獲得了一點進步或者感悟一些人與事,自內心發出來的一種激動和成就自信感,併成為更加努力的動力!
從這意義上說,我更認同“寓教於樂”“寓學於樂”的說法,我以為,以這為基礎的學習和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真正的“德智體美勞”敢於擔當勇於承受向上努力奮鬥的獨立人格。才能真正具有感恩與敬畏心!這才是教育的意義!否則,如“巨嬰”般的殘缺經不起打擊甚至自私自利麻木偏激遍地!
讀書就得吃苦。教育不是娛樂!國之大計,百年樹人。不能僅僅一句空話!
讀書就得吃苦!理論指導實踐,才不至於方向性偏位。教育與學業如淨土,不該與所謂的物質條件掛鉤浸染!教師有能舉起教鞭之手,學子有書讀有學校上。如栽幼苗般,需要用心,經風雲雷雨洗禮,才能長成大樹!溫室的花,難抵擋臘月寒冬,大盆的景,難真正體會春暖花開的不易和珍惜敬畏!大鵬展翅高飛鷹擊長空,雄鷹遨遊四海八荒不驚!
因此,讀書,應該吃苦!多吃點苦!而不僅僅是追求所謂的快樂教育!
你認為呢?
-
10 # 貴陽國鋒練字—薛春生
我支援快樂教育!但非常反對”只快樂,不教育”。相對來說快樂教育比苦差教育複雜,現在的低齡學生接受的快樂教育非常不合格 ,大多數快樂教育沒有深入研究,沒有經過測試,只是想當然的一個概念,非常不可取,也造成了很多批評和反對。
從大的概念來說,快樂教育只是一種方式,重要的不是我們使用什麼教育方式,重要的是從事教育工作者的那個❤,有著全心全意為教育的使命,什麼方式都會有做好教育的成效。
-
11 # 郭愛華追問教育
如今的老師似乎已經處在了一個兩難的境地,管也不是,管得不好就有可能存在極大的風險,不管也不是,不管吧就會被說成缺乏師德,誤人子弟。
既然處境兩難,就會有折中,那就是“快樂教育”。對於經常違紀違規的學生,除了無效的說服教育,懲戒措施也不能用,那就放任自流吧,這樣老師與學生雙方都“快樂”。
對於不思進取成績落後的學生,也不能說多了,說多了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那就隨他心願吧,想學就學,實在不想學也不強求,這樣老師與學生雙方都“快樂”。
對於抱怨痛罵老師佈置作業過多以致孩子無法完成的家長,老師也不能有任何怨言,一旦有了怨言,受氣的是自己,那就給他的孩子少佈置或不佈置作業吧,這樣老師、家長與學生三方都“快樂”。
可是這樣的“快樂教育”聽起來也是玄乎得很,不僅違背教育教學的規律而且也違背學生的成長規律,如果讓老師們都實施這樣的“快樂教育”,估計老師們都會覺得有違心願,家長們也會群而攻之。
可現如今的教育生態環境讓老師們還有什麼別的選擇餘地嗎?“快樂教育”的範圍很廣,實施起來也很容易,而且也不會給任何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此看來,“快樂教育”應該也只能是現階段“最好”的教育方式了!
-
12 # 第一人稱講地理
我支援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是正確運用學生年齡特點和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覺參與,把學生精神狀態和思維能力調動到最佳狀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方法。
我認為快樂教育是很好的,理論思想很好。
但從您所問的問題來說,似乎不是太贊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問題我們這樣看:
第一,快樂教育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人一生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快樂吧,自己快樂、為人服務快樂,讓大家快樂。
第二,任何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以少部分人提出來的,是由具有教育情懷的人提出來的。要把它發揚光大,開展實施起來,需要推手,這個推手是教育部門、一個個接受此教育理念的校長和老師們,甚至家長和社會接受。
第三、中國課堂講述法用慣的老師們,要接受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並精心深入研究並實施下去,決定於這所學校的對新理念的接受和推廣程度以及認可程度,學校不怎們倡導,教師也不一定實施下去,學校倡導,教師也不一定會按照此理念去做,畢竟講述法是最省事省力的,只要我講完了,學生接受程度如何就看學生的努力了。
第四、社會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現在對學生的成績要求越來越高,成績好即質量高的理念根深蒂固,成績好了社會和家長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就認可,否則對學生再好,也不認可。
從我23年的教學生涯來看,要從課堂講述法的圈子裡跳出來,是很難的,影響因素太多。
-
13 # 16833885454552834
快樂教育就是一種不負責任、放任孩子不求進取、甘居人下的動物思維;是無知的父母在殘酷競爭下無能為力,欲自我解脫的一種說辭。再者說,什麼是快樂?陳景潤就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為快樂,牛頓就以搞實驗為快樂,蒙曼就以讀高書為快樂,孩子學習就不快樂嗎?其實這是不喜歡讀書的家長把自己的感受加到了孩子身上,所以說,連什麼是快樂都不知道,以為低階趣味才是快樂,以為孩子整天象小貓小狗一樣才是快樂,還談什麼教育?給孩子買一部手機,整天讓孩子打遊戲就行了。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無教育,就是毀人教育。
-
14 # 嗨咯我的
先說結論:不支援
快樂教育興起可能因為80、90過來的孩子沒都沒有體會過素質教育,都是經歷那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所以不想給自己孩子太大壓力,商業機構也就抓住這種心理,提出了各種教育的新花樣,正如快樂教育。
教育是一個枯燥的事情大家把太多的目光放到了快樂上,但是教育呢,學習本省就是一個枯燥的事情,越是高深的知識越是枯燥,最簡單的記憶也是枯燥的重複才最有效,所以快樂教育就是個偽命題。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起興趣學習就是要激起興趣,在不能一對一的教學的情況下,只有那種專業的教育者會把高深知識講解為日常生活中常見事情的,讓你能理解接受。培養興趣,循序漸進的學會各種理論知識。如果能保持個人崇拜的話,也是師者的成功。
寫在最後興趣才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無論什麼教育,培養興趣還是提高孩子學習的最有力法寶
回覆列表
看你怎麼定義快樂教育,是不是老生常談的‘’減負‘’呢?
前段時間我看過一段視訊,講述的是美國的部分學校模仿中國的應試教育,學校對學生很嚴格,必須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遵守可令其退學,主要物件是針對收入在中產階級家庭以下的學生。我們看這些學校的教學成果,大學畢業率80%以上。另外視訊說,美國平時歌頌的所謂的快樂教育,那都是公立學校,那是跟制度有關的產物,不是我看到的表面那樣。所以,有時候可能是我們只看到事情一面,細細瞭解,我們可能會知道更全面。
中國目前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觀,要體現“以人為本”學生觀,主要觀點學生是獨特的人,發展的人,具有個性的人。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獨立性,教師主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我當然支援快樂教育,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和快樂教育並不矛盾,快樂也不是放任,溺愛。快樂教育可能更多的時候是細節,把知識融於大自然,融於遊戲教學中,融於故事中,融於生活等等。有時候咱也別盯著“快樂”兩個字不放,教育的目的別忘了,該學的學業的盯緊,孩子未來的路才會更明朗,更開闊,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