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米八的皮卡丘
-
2 # 啊u歷史課代表
武則天沒有鴆殺太子李弘。
李弘,武則天長子,5歲被立為太子,是武則天能登上皇后寶座最大的籌碼。他身上承載著唐高宗的期望,被認為是王朝的未來,準備在政壇上大放異彩,但年僅24歲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死撲朔迷離,母親武則天似乎是最大的受益者,具備殺人動機,最有可能是殺人凶手,而且部分正史對此也言之鑿鑿,故而遂成定論,人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
首先,由三本正史的記載分析。
《舊唐書》的《高宗紀》說:“皇太子(李弘)弘薨於合璧宮之綺雲殿”,《孝敬皇帝弘傳》(李弘死後被追尊為孝敬皇帝)說:“上元二年,太子(李弘)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都只提到李弘死的時間和地點,至於死的原因則沒有敘述。
《承天皇帝倓傳》中有李泌對唐肅宗的一段話最早提出李弘是被鴆殺的:
“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李旦)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為太子監國,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立雍王賢為太子。”
這句話有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武則天“方圖臨朝”,殺了李弘又得立李賢,李賢不見得能比李弘好控制,達不到順利臨朝的目的。
其實瞭解李泌所在的歷史時期就能明白他說這段話的目的是借古諷今,當成一個寓言故事警戒肅宗別受張後的挾制殺害長子李俶,李泌以武則天的往事為殷鑑,將李弘比作當年被張良娣、李輔國進讒害死的李倓,故意把李弘說成被武則天鴆殺,以達到自己的進言說服肅宗的政治目的。所以李泌的“信口雌黃”根本不能做為武則天鴆殺太子的證據,《舊唐書》的編修者劉昫等人也摒棄了這種荒誕的說法,沒有記錄在高宗和李弘的紀傳裡,只做為實錄保留在李倓的傳中。
至於《新唐書》的《高宗紀》中就明明白白地揭示了“天后殺皇太子”,《則天皇后傳》說:
“蕭妃女義陽、宣城公主幽掖廷,幾四十不嫁,太子弘言於帝,後怒,酖殺弘”(酖即鴆,毒酒),《孝敬皇帝弘傳》也有類似的敘述,眾口一詞:武則天鴆殺太子。
《新唐書》各傳中提出的原因不外乎兩個:
一是李弘有治國之才,監國期間成績斐然,“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是武則天攫取權力的絆腳石;
二是李弘請嫁蕭淑妃年逾四十的女兒惹怒武則天。
《資治通鑑》的記載則略顯闇昧。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迕旨,由是失愛於天后。義陽、宣城二公主,蕭淑妃之女也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坐母得罪,幽於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上許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翊衛權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
可以看出,《資治通鑑》故意將李弘與武則天所有衝突事件都堆在上元二年中敘述,而《資治通鑑》作為編年體史書,應是按事情發展順序逐年記載的,雖然推說“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但分明使人順理成章地聯想成武則天與天子矛盾激發,導致武則天狠下殺手的。
《通鑑》的主編司馬光思想偏於保守,支援王朝正統,“褒貶以言,孔道是模”,把儒家信條做為品評歷史人物的準則,反對女主亂政,所以不難理解所書的用意,但是又擔心玷汙了自己“秉筆直書”的美名,於是在《通鑑考異》中為自己辯解說:“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鴆之,疑以傳疑。”
那麼正值青春年少的李弘,為何二十四歲就匆匆過世呢?咸亨二年,李弘監國,但“太子多疾病,庶政皆決於至德等”。
在他死後的《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說:
“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郗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冊諡孝敬皇帝文》說:“頃炎氛戒節,屬爾沉痾,實冀微痊,釋餘重負”,都說明李弘一直有舊疾,恰逢父親意欲禪位,恐託付不效,才舊病復發病逝的。《舊唐書》的《孝敬皇帝弘傳》還說了“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一句,“瘵”即癆病,具體指出了李弘身患肺癆病,“十癆九死”,李弘早早逝世也就理所當然了。
國學大師湯用彤先生在《一切道經序》可能是武則天親自撰寫的,他說:“李弘本多病,聞高宗欲讓位給他,因茲感結舊疾增甚,醫治不愈終致死亡。而觀《序》文,武后自言感痛難勝,為寫《一切道經》,與高宗在《紀》中說:‘天后心纏積悼,痛結深慈’亦相吻合。這些都完全否定他書關於武后殺子之傳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李弘之死的輪廓:李弘於675年,因肺癆死於合璧宮,當時父親母親傷痛欲絕。到了肅宗時期,李泌為了警戒肅宗皇帝不能重蹈覆轍,編造了武則天鴆殺李弘的故事。吳兢、韋述在實錄的基礎上編撰國史,劉昫則以此為藍本,作成《舊唐書》,如實儲存了史料。
到了北宋,宋祁、歐陽修作《新唐書》與司馬光、範祖禹作《資治通鑑》時,意欲醜化武則天形象,根據一些查無實據的傳說杜撰出李弘被鴆殺的“歷史事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不知道實情,在口耳相傳中添枝加葉,於是出現了這樁歷史公案,而真相卻被歷史慢慢沉澱,被人們久久淡忘了。
-
3 # 南宸溪
我覺得沒有,縱觀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她是個很強勢的女人,對權利的渴望大於一切,但她不是個“暴君”,只有當有人會威脅到她的權力時,她才會大開殺戒。
李弘(652-675),655年4歲母親武則天為皇后,他也被立為太子。
在做太子期間,或許李弘的一些做法是違背了武則天的意思,但並沒有威脅到武則天的權利,他與李治兩人併成“二聖”,說是兩個皇帝並存也可以,他這個太子,也只是監了幾次國,大小事情他能做一回主,可是等他的父母回來後,還得把權力交回去。
從下面這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
咸亨二年(617),高宗出行東都洛陽,命太子李弘監國,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聞眙惻,建請下降。——《新唐書》
義陽、宣城二位公主是蕭淑妃的女兒,是李弘的姐姐,他們受母親的牽連,被武則天幽禁在後宮,快四十歲了還沒有嫁出去,在古代,女人這個年紀都可以做奶奶了,所以這讓李弘非常吃驚,覺得兩個姐姐很可憐,畢竟是同父異母的親姐姐,於是向高宗上書請求放兩位姐姐出去嫁人,安度後半生,不至於老死在這冷宮裡。
高宗李治同意了,武則天很不高興,當天就把她們姐妹倆賞賜給了正在當值的侍衛權毅和王遂古。
如果因此武則天就對自己的兒子起了殺心,那也太小看武則天了,這樣的事情都是武則天稍微動一下腦筋就能解決的事情,不需要大費周折,武則天在公元660年開始,就把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到這時已掌權12年,可謂權力之根深蒂固,不是19歲的太子一兩次監國就能把她的權利奪走的,也影響不了她的地位。
只要不威脅到武則天的地位和權力,她和李弘就還是母慈子孝,這件事只是讓她很生氣,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省心,難道不知道這兩個人是母親的敵人嗎?
但是反過來想,母親也應該理解太子的心思,李弘他自小跟老師郭瑜學習儒家經書,以“仁德”著稱。
當年老師給他講解《春秋》的時候,裡面有一段“楚世子商臣弒其君”,他就覺得這太殘忍,不想再學。
就像我們有些人不敢殺雞,也不敢看殺雞一樣,這樣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是仁慈的人,看不得別人受苦,他讓老師換一本書來講,於是老師就讓給他講解《禮記》,並告訴太子《禮記》的重要性——“不學禮,無以立”,太子很樂意學。
總章元年,釋採國學,請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為太子少保,制可。
總章元年(668),此時李弘已經16歲,他請求追贈顏回和曾參,高宗同意了。
太子李弘整個求學過程,就是他修煉“仁德”之心的過程,他還沒有經歷太多事,一張白紙在四歲時畫成什麼樣,他現在就是什麼樣,他的母親武則天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至於為此記恨太子李弘。
還有其他的一些事,比如他的準太子妃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給姦汙了,於是造成了李弘和武則天之間的怨恨和疏離,我覺得不大可能,李弘可能因為這事鄙視賀蘭敏之,但沒有必要記恨母親,也不是她指使的。武則天更會因為這事而感到自責,所以更應該加倍對李弘好才是。
所以我覺得不是武則天毒死的,那李弘是怎麼死的呢?
經史學家考證,李弘死於肺結核(古稱癆瘵)的可能性更大,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提到,李弘在被立為太子時就染上了癆瘵,這種病就是要多注意休息,不能太操心,他的身體就是當上皇帝估計也沒幾年當頭。
但是他作為太子,就是要替君父分憂,皇帝有事要出宮時,他要擔負起監國的責任,這勞心勞力的活,怎能不使病情加重呢?只是恰好病倒的那一天,他隨父親去了洛陽,猝死在合璧宮的綺雲殿裡。
-
4 # 曉肥俠
李弘是的第五個兒子,也是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李治便廢除前太子,立年僅四歲的李弘為太子。李治非常喜歡這個兒子,他從小表現出的寬仁孝友像極了自己。
據史書記載,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老師教他讀《春秋》,當他讀到太子弒君時,驚懼的將書合上,對老師說:“如此殘忍的事情,身為臣子怎麼忍心去讀呢!《春秋》是儒學經典,用於垂範後世,又為何會記載這樣的事情呢?”於是,他堅決要求老師換其他書來讀,老師被太子仁孝的君子之風感動,換了專門講解道德規範的《禮記》。
李治常年風疾纏身,健康狀況堪憂,所以,格外注重對李弘的培養。李弘十二歲時,李治就下詔,讓李弘每日於光順門理政,諸司有事均向太子奏報。由於身體原因,李治經常出外避暑,或居住在東都洛陽,李弘便常常奉旨監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便有七次。
監國期間,李弘恪盡職守,廣納諫言,而且他人品端正,善與士大夫們相處,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正當前途一片光明時,二十四歲的李弘卻英年早逝,突然暴亡於合璧宮綺雲殿。
李治晚年喪子,悲痛欲絕。朝廷制書給出的死亡原因為:“沉瘵嬰身,舊疾增甚。”意思是李弘很小時就得了很重的肺結核病。這種病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但是,《》、《》等正史中均有記載,李弘之死是被他的生母武則天下鴆毒殺害。並給出了兩大原因:
其一,李弘口碑很好,在朝廷中影響力很大,成為武則天謀取天下的障礙,這是主因;其二,當年武則天爭奪皇后位置,鬥倒了,連累了蕭淑妃的兩個女兒與,一直幽禁,年近三十還未出嫁。李弘很憐憫,上表替姐姐求情。這件事激怒了武則天,成為鴆殺兒子的導火索。
那麼,李弘是他的生母武則天所害嗎?我們來做一分析:
第一,李弘與母親的權力爭鬥是存在的。李治風疾纏身,一方面讓太子監國;一方面又讓武則天參政,勢必存在矛盾。但武則天謀取天下,成為女皇的野心並不是生來就有,武則天是女強人性格,有著極強的控制慾與權力慾,她的野心是隨著權力的刺激,一步步變大的。直到三子李哲繼位後,她的野心才大到奪取皇位的程度。而此時,她與李弘的矛盾是兒子與老媽誰說了算的問題,並不是要搶兒子未來的皇位。
比如,武則天誣陷前太子李忠,是為了幹掉兒子李弘潛在的敵人,她的眼睛裡揉不得半點沙子。
再如,《資治通鑑》所引用的觀點,武則天召集“北門學士”,對抗以太子為中心的宰相集團。這完全是宋儒司馬光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場說話,從本質上說,李弘、李治與武則天是統治階級,武則天的“北門學士”雖然起到了分太子權力的作用,但其真實用意是制衡宰相權力,避免出現第二個權臣集團。
第二,從邏輯上此事也講不通。如果武則天早早就有當女皇的野心,她最大的目標應該是丈夫李治,而不是兒子。
因為封建十分完備,殺掉一個兒子根本不解決問題,就算將李治的兒子全部殺光,高祖與太宗的其他兒孫們多達數百,他們都可以依照宗法,合理繼承皇位。怎麼能夠殺得過來呢?何況,殺太子風險很大,倘若一次失手便會,以武則天的頭腦,她一定會選擇一勞永逸,而不會選擇如此大費周章而又風險重重的方法。
第三,據《新唐書》中記載,武則天十分歹毒,想讓兩位公主老死宮中,幸虧李弘發現,解救了兩位姐姐。所以,武則天盛怒之下,才想到鴆殺兒子。
這種說法更加荒謬,完全是封建士大夫往武則天身上潑髒水。李弘去世時,蕭淑妃早已作古多年,兒子李素節被囚禁在邊地,生死難料。這種情況下兩個大齡公主能翻起什麼大浪呢。何況,武則天手段一貫的毒辣手段,如果兩個公主真有威脅,恐怕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怎會等到有人解救呢!
封建社會,士大夫對婦女掌權,後宮干政十分厭惡。以後,對武則天這位女皇更是極盡貶低與排斥,歷史中稍有對武則天不利的蛛絲馬跡都要加利用。李弘被武則天鴆殺的說法源於時的勸說之詞,是用誇大的說法勸說唐肅宗不要廢除太子。說白了是嚇唬肅宗,並不牽扯歷史,卻被後世流傳,使後世對這段歷史充滿誤解。
李弘哲人其萎,英年早逝,令人,而將這一切全都加在武則天的頭上也確實有失偏頗。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大家。
-
5 # 午夜影子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太子李弘隨唐高宗和武則天前往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年僅二十三歲,可謂是英年早逝,愛子的突然離世讓唐高宗悲痛欲絕。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唐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父親追認兒子為皇帝,這在中國封建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那麼高宗皇帝為什麼會破例追認李弘為“孝敬皇帝”呢?因為他太喜歡這個兒子了。李弘“深為帝及天后鍾愛”,且“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有過之地”。意思是說,李弘被立為太子後,在禮節上幾乎沒有犯過一點錯。
太子李弘“寬厚仁賢”。顯慶元年(656年),四歲的李弘被立為儲君,深得唐高宗寵愛與重視。高宗曾對侍臣稱讚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從不曾有過失”。李弘早年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時,讀到關於“羋商臣弒殺君王”的故事,認為史書上不該記載這種有違倫理道德之事。郭瑜則開導說:“孔子寫《春秋》,善惡之事都加以記載,是為了褒揚善行以勸諫大眾,貶斥惡行以告誡後世”,但李弘從此便不再讀這類書籍。
李弘對自己的臣子和百姓都懷有一顆仁善之心,大唐徵兵條例明文規定:“凡逃亡限內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均會受到身並處斬、家口沒官的處罰”。李弘認為徵兵條例太過嚴苛,不合實際,他上書高宗,請求更改。李弘曾請旨高宗“以同州沙苑之地分借貧人”,高宗稱讚他宅心仁厚,答應了他的要求。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讚譽,高宗為了培養他,經常讓他監國,並委派戴至德、張文瓘等有能力的大臣協助他處理朝政。
武則天與李弘的母子關係。關於太子李弘之死,很多人認為是武則天用毒酒鳩殺他。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新唐書》《唐會要》和《資治通鑑》中都記載了有關武則天毒殺李弘的傳言。其次,李弘和武則天確實有矛盾,武則天有毒殺李弘的動機。
蕭淑妃因得罪武則天而被廢黜殺害,她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也一直被武則天幽禁宮中,年齡很大了也未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十分震驚,於是上書高宗請求允許兩位姐姐出嫁,高宗答應了李弘的請求,最終兩位公主得以出嫁。
高宗選定司衛少卿楊思儉之女為太子妃,但是尚未等到完婚,就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強姦,最後改選裴居道之女裴氏為太子妃。
李弘作為太子深受高宗厚愛,多次監國並參與朝政決議,威脅到了武則天的大權。
武則天有沒有鳩殺李弘?首先,《新唐書》和《唐會要》是有關於太子李弘被武則天毒殺的記載,但這兩本書大概成書於北宋。其中收錄了很多唐代中後期人們的觀點,當時唐人對武則天多有偏見,認為武則天搶奪了李唐江山,甚至將武則天妖化成惡魔,所以這兩本書的記載不足以證明武則天鳩殺李弘。
其次,司馬光並沒有在《資治通鑑》中明確提出,李弘是被武則天用毒酒鳩殺的。只是說:“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鳩之,疑以傳疑。”司馬光認為李弘的死有太多的疑點。
關於武則天殺害李弘的動機,也顯得太過牽強。
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雖是蕭淑妃的女兒,但兩位公主並沒有和武則天有直接衝突,況且李弘奏請將兩位公主出嫁,主觀上並非針對武則天,只是出於對兩位公主的同情。武則天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動殺機,而且最後還是答應了李弘的請求,將兩位公主出嫁了。
太子妃楊氏被賀蘭敏之凌辱,受害者是李弘。以李弘的個性,斷不可能找武則天興師問罪,何況楊氏和李弘尚未完婚,母子倆不會為一個沒過門的妃子鬧得你死我活。
要說李弘威脅到了武則天的權利,也不大可能。因為武則天當時已經和高宗並稱“二聖”,手握大權,早就參與朝政決策,李弘根本威脅不到她。
所以太子李弘之死,和武則天根本沒有關係。
李弘真實死因是什麼?關於太子李弘的死因,唐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太子嬰沈擦,膚須其痊復,將遜於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結,疾日以加”。
李弘從小就患有一種叫“擦”的病,也就是肺結核。這種病在唐朝是無法治癒的,加上李弘長期監國,太過勞累,最終不治身亡。
總結:關於武則天用毒酒鳩殺太子李弘的傳言,只是後人的臆想罷了,而李弘的真實死因,是死於肺結核。 -
6 # 黃小莊
李弘是武則天的長子,按理說武則天應該是很喜歡他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武則天入感業寺為尼時,可以說是她人生的最低谷。李弘是武則天給高宗李治生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備受寵愛。武則天在宮廷鬥爭中戰勝王皇后成為皇后,原太子李忠不久被廢,年僅四歲的李弘子憑母貴成為新太子。李弘仁孝,又有治國才能,八歲開始就在父母離開長安時負責監國,共六次監國,經驗相當豐富。 李弘曾上書高宗修改不合理的法律,並妥善處理了賑災等事宜,在朝野都頗有聲望。太子李弘如果病得很重,高宗不會把他帶到離長安300多公里外的洛陽,而會讓他留在長安養病。長途拔涉,會加重病情。可見,太子李弘的病沒到一病不起的地步,所以,高宗才把他帶在身邊。2.《閻莊墓誌銘》暗示太子家令閻莊死於非命。如果太子李弘是正常病故,那太子家令閻莊不可能死於非命。 ,說武則天“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但半句不提鴆殺太子,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討逆口號卻棄之不用,很顯然,當時並沒有武則天鴆殺太子一說。武則天鴆殺太子李弘極有可能是後世的撰史之人因為接受不了女人當權,從而故意抹黑武則天形象。民間漸相口傳,終成歷史謎案。
-
7 # 記錄歷史人生
無論是說殺了還是沒殺的理由都相當充分。 我只能儘可能把兩邊的理由羅列出來,供大家見仁見智了。李弘是武則天給高宗李治生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備受寵愛。武則天在宮廷鬥爭中戰勝王皇后成為皇后,原太子李忠不久被廢,年僅四歲的李弘子憑母貴成為新太子。李弘仁孝,又有治國才能,八歲開始就在父母離開長安時負責監國,共六次監國,經驗相當豐富。李弘曾上書高宗修改不合理的法律,並妥善處理了賑災等事宜,在朝野都頗有聲望。李治也是對兒子寄予厚望,將朝廷重臣全都加了東宮官職,讓他們悉心輔佐太子。
從武則天的角度,她其實也有不殺李弘的理由,那就是次子李賢比李弘更難控制。李弘為人仁孝著稱,平素雖然與母親行事作風迥異,但也沒有明確頂撞母親的記錄。而如果殺死李賢,則太子之位無疑會落到武則天次子李賢頭上。武則天長子李弘生於永徽三年末,李賢生於永徽五年十二月,相差兩年,原本是很正常的,但是期間武則天還生過一個安定公主,出生不久就夭折。那麼兩年生三個孩子,等於完全沒停過,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真的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當時宮中就盛傳,說李賢是南韓夫人所生。
武則天鴆殺太子李弘極有可能是後世的撰史之人因為接受不了女人當權,從而故意抹黑武則天形象。民間漸相口傳,終成歷史謎案。最初的太子是長他兩歲的哥哥李弘。但李弘在二十出頭的時候英年早逝,暴斃於東宮。因為是“暴斃”,於是李弘的死因也就變得撲朔迷離。但民間流傳他是被武則天鴆殺的。
-
8 # 跪射俑
不是。
首先,關於《新唐書》《唐會要》和《資治通鑑》這三本書所記載的內容。
《新唐書》和《唐會要》是有李弘被毒殺的記載,但這兩本書大概成書於北宋,其中收錄了很多唐代中後期人們的觀點,當時的唐人對武則天多有偏見,認為武則天搶奪了李唐江山,甚至將武則天妖化成惡魔。
司馬光對此說法也提出異議,認為“《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而且,司馬光並沒有在《資治通鑑》中明確提出,李弘是武則天用鳩酒殺死的。只是說:“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鳩之,疑以傳疑。”司馬光認為李弘的死有太多的疑點。
(唐高宗劇照)
其次,關於武則天殺害李弘的動機,也顯得太過牽強。
義陽公主與高安公主雖是蕭淑妃的女兒,但兩位公主並沒有和武則天有直接衝突,況且李弘奏請將兩位公主出嫁,主觀上並非針對武則天,只是出於對兩位公主的同情。武則天犯不著為這點小事動殺機,而且最後還是答應了李弘的請求,將兩位公主出嫁了。雖然是嫁給了殿前當值的翊衛,但武則天也只是針對蕭淑妃的。
太子妃楊氏被賀蘭敏之凌辱,受害者是李弘。以李弘的個性,斷不可能找武則天興師問罪,何況楊氏和李弘尚未完婚,母子倆不會為一個沒過門的妃子鬧得你死我活。
要說李弘威脅到了武則天的權利,也不大可能。因為武則天當時已經和高宗並稱“二聖”,手握大權,早就參與朝政決策,李弘根本威脅不到她。
那麼,李弘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給出了答案:“太子嬰沈擦,膚須其痊復,將遜於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結,疾日以加。”李弘幼時就患有一種叫“擦”的病,也就是肺結核。這種病在唐朝是無法治癒的,加上李弘長期監國,太過勞累,最終不治身亡。
因此,李弘最終不是死於武則天的鳩酒,而是死於肺結核。
-
9 # 幻中詩
對於武則天當皇帝的事情,在唐朝李氏是不看好的,武則天去世後唐朝執政者了對歷史多有篡改,所以無論是說殺了還是沒殺的理由都相當充分。 我只能儘可能把兩邊的理由羅列出來,供大家見仁見智了。李弘是武則天給高宗李治生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備受寵愛。武則天在宮廷鬥爭中戰勝王皇后成為皇后,原太子李忠不久被廢,年僅四歲的李弘子憑母貴成為新太子。李弘仁孝,又有治國才能,八歲開始就在父母離開長安時負責監國,共六次監國,經驗相當豐富。李弘曾上書高宗修改不合理的法律,並妥善處理了賑災等事宜,在朝野都頗有聲望。李治也是對兒子寄予厚望,將朝廷重臣全都加了東宮官職,讓他們悉心輔佐太子。
從武則天的角度,她其實也有不殺李弘的理由,那就是次子李賢比李弘更難控制。李弘為人仁孝著稱,平素雖然與母親行事作風迥異,但也沒有明確頂撞母親的記錄。而如果殺死李弘,則太子之位無疑會落到武則天次子李賢頭上。武則天長子李弘生於永徽三年末,李賢生於永徽五年十二月,相差兩年,原本是很正常的,但是期間武則天還生過一個安定公主,出生不久就夭折。那麼兩年生三個孩子,等於完全沒停過,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真的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當時宮中就盛傳,說李賢是南韓夫人所生。
武則天鴆殺太子李弘極有可能是後世的撰史之人因為接受不了女人當權,從而故意抹黑武則天形象。民間漸相口傳,終成歷史謎案。
李弘在二十出頭的時候英年早逝,暴斃於東宮。因為是“暴斃”,於是李弘的死因也就變得撲朔迷離。但民間流傳他是被武則天鴆殺的。
回覆列表
在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作為女人,要想成為萬人之上的帝王是何等艱難的事情。然而,武則天做到了。她之所以能夠顛覆封建王朝的觀念,就是因為她工於心計,城府極深,而且心狠手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她才能夠在深宮之中嶄露頭角,與男人一爭崢嶸。武則天30歲的時候才產下長女,女兒出生後剛剛滿月之際,王皇后出於禮節來看望她的女兒,為了嫁禍於王皇后,武則天親手把女兒給掐死了。
為此,唐高宗在盛怒之餘把王皇后打進冷宮,後來,武則天暗中把王皇后殺死了。在那個時期,朝廷中以褚遂良、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非常強大,而唐高宗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又因為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眾多大臣都極力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所以導致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一波三折,充滿了坎坷。為了打擊元老大臣的勢力,唐高宗一意“廢王立武”,出於一個共同的目的,武則天成為唐高宗政治上的“戰友”。
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之時,就和高宗李治有了交往,並懷有身孕。入宮後不久,武則天生下了自己的長子,李弘。李弘出生不久,就被父親李治封為代王。歲時,就被立為太子。然而,顯貴的身份,卻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李弘宅心仁厚,在天下鬧饑荒時,請求開倉方糧,賑濟百姓。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是蕭淑妃的女兒,因為母親得罪了武則天,所以被囚禁宮中,年過二十都沒有出嫁。李弘找母親求情,武則天便把兩個公主許配給了侍衛。也正是在這時,李弘觸怒了武則天,他感覺到兒子對自己造成了威脅,於是在675年,將李弘毒死!李弘死時,年僅23歲
唐睿宗即位初,武后因擔憂廢太子在外有所圖謀,便以校檢李賢宅第的名義派遣丘神勣赴巴州,丘神勣到達巴州後即逼迫李賢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