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脈經》,全書共10卷,98篇,魏晉時期著名的醫學家王叔和著,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脈學著作,也是脈學的集大成之作,就算在今天它依然是中醫學的基本教材之一。

    脈經

    脈學很早就在中中國產生了,中醫傳統的四診法“望聞問切”中“切”就是指的切脈,在春秋戰國時期扁鵲就經常給別人切脈診斷疾病。但是切脈只有一些名醫才能夠用的好,普通的醫生是很難掌握怎樣具體的切脈的,所以秦漢時期脈學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魏晉時期醫學家王叔和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加上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花上幾十年的時間寫出了一部系統完整的脈學著作——《脈經》。《脈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王叔和將人體的脈相分為24種,並且對於每一個脈相都有具體的描述,方便醫生的診斷;其次,他發明了寸口診脈法, 只需診斷手臂外側的寸口脈就可以診斷人的疾病;最後,他認為診脈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如年齡、性別、性格等等,不可機械的診斷。

    王叔和

    那麼寫出《脈經》的王叔和是什麼樣的人呢?中醫界有這樣一句話“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在這裡,王叔和成為了醫學著作的代名詞,由此可見王叔和醫技十分高超,留名後世。王叔和,名熙,叔和是他的字,他是以字行的。王叔和出生於東漢末年的貴族世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是他的同鄉同族,後來因為戰亂,避居荊州,家境開始衰落。東漢末年,戰亂頻仍,瘟疫流行,人民死傷慘重,王叔和見此狀況,發奮學醫,他和名醫張仲景的學生衛汛交誼深厚,有人推測王叔和可能也是張仲景的學生。王叔和的醫術越來越高超,因此後來被魏國徵辟,當了魏國的太醫令。王叔和利用宮廷中豐富的醫學藏書和自己平時的臨床經驗,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寫出了《脈經》。同時他也對張仲景的《傷寒論》進行了詳細的整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傷寒論》。

    傷寒論

    參考文獻:

    1.王叔和《脈經》

    2.張仲景《傷寒論》

    3.王旭東《王叔和及<脈經>史實再探》

  • 2 # 使用者55127447378

    它是一部長期臨床觀察總結疾病發病與在人體外部動脈頻率象徵形的診斷最早專著。在臨床診斷疾病發病部位與性質有著極高的指導實用價質。外界季節氣候,環境與溫度溼度,心態情緒,臟腑功能發生相應變化,而氣血迴圈隨之變化而變化。為中醫診斷疾癧科學理論依據。成書於叔和已經後賢發揮為中醫四診之一的重要方法。中醫自古有其內必現其外,故凡有違四時平脈,春弦,夏洪,秋毛(浮),冬實,春肝,夏心,秋肺,冬腎,脾應四時當緩和為貴,凡現反季不應髒之脈,不死即難九死一生。臨床很多大病在發病前三五年必早存異脈之象。唯有高手一切便知。真髒脈現三天五天七天十天死期可知。神而不謂神,全在有智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重症肌無力會不會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