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初說

    孩子大多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來學習行為舉止,這稱為社交學習,性格與其他因素是孩子做出各種行為的基礎,但孩子透過社交,學習養成大部分具體的行為習慣,這些習慣,有些得當,有些可能不妥,社交學習主要以下三種進行模仿,強化和處罰。模仿別的小孩子哭鬧要糖,結果家長不想看見孩子哭鬧給了。當孩子看見別的小孩成功後也會做出同樣的行為。強化就是父母無意中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當然有好有壞,比如出去帶孩子玩,別的老人給你家小孩東西吃,你說聲謝謝,長時間你家孩子肯定很有禮貌。再比如你家孩子在家裡玩玩具之後不收拾,你大聲的對他說話,孩子收到委屈苦鬧不收拾,結果你不希望看見孩子苦惱,自己給收拾了,他就會記住了哭鬧可以解決不收拾玩具。處罰,我個人認為不要經常處罰,處罰只是讓小孩知道什麼事不能做,卻沒有加他什麼事可以做。為了使處罰始終有效,家長常常需要逐步加重處罰,如果處罰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厲,就有可能導致虐待兒童的問題出現。平凡的體罰有可能造成小孩對家長不滿,討厭家長併產生敵對態度。給予孩子很多處罰的家長,反過來也會收到孩子對自己的處罰。其實在生活中應該用獎勵的方法,比如說讓他收拾玩具,然後就給他一個小小的糖啊,和其他的一些東西。在生活中,家長要理性的教育孩子。

  • 2 # 在下鹽如玉

    這個世界上,無論你做什麼都要考試,學車要考試,上學要考試,上班要考試。只有做家長不需要考試。所以,有了很多不合格的家長,教育出了很多不合格的孩子。

    在以前,這個問題很簡單,在中國古老的宗族體系裡,家長就是權威,而家長為了能讓自己對得起列祖列宗,一般來說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符合普世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只不過手段比較單一,打一頓就可以。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不能隨便打了。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須解決。那就是熊家長的問題。要想杜絕熊孩子,首先自己不能是熊家長。

    現在的很多家長,啥都不會,就會甩鍋。先怪動畫片,說動畫片裡暴力場面多,不利於孩子成長。然後藍貓淘氣三千問之類的優秀動畫片就被禁了。然後怪遊戲,說遊戲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摧殘了心靈。然後怪老師,說教育是老師的責任,孩子送到學校,老師要負責。再然後怪社會,說這個社會不好。就是不怪自己。

    如何不能教出熊孩子,首先自己不能是熊父母。然後身體力行,透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所有的動物,他們對世界的理解過程就是模仿。孩子會模仿家長。

    所謂龍生龍,優秀的孩子,父母一定是優秀的。這和基因沒有關係。

    如何教會自己的孩子,善良,誠信,勇敢,有禮貌等等高尚的品格,家長要自己擁有這個品格,然後抓住一些機會向孩子灌輸這些思想,3到6歲比較關鍵。

    比如就可以從過馬路等紅綠燈,給主動讓行的車輛鞠個躬,力所能及的節約用水,吃飯不浪費,垃圾要分類等等基本的社會公德做起。

  • 3 # 教育工作者

    沒有“熊爸媽”就不會培養出熊孩子。自己是不是“熊爸媽”以一個成人的能力,應該很好鑑別。

    培養孩子少命令,多引導;少要求,多影響;少嘮叨,多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克斯的波神在2018-2019賽季怎麼沒有訊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