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度點評
-
2 # 吳下張阿蒙
1、導演。
一部電影的成敗,很關鍵的一個因素便是導演,導演決定了一部片子的精神氣質。我們看看現在國內的導演們,除了極個別外,真正被認可的又有幾個。成名已久的所謂大師級導演,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藝術創作力下降得驚人,恨不得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場面、美術、佈景、服裝上,忽視了對敘事的斟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老老實實講故事的導演,又往往曲高和寡,徘徊在藝術片的邊緣,不被大部分觀眾所接受。加上近些年,導演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作家、歌手、演員全都跨界做起了導演,有的憑藉在各自領域積累的人氣,居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於是,這些人接二連三地來噁心觀眾,像根攪屎棍一樣,把本就不好的電影圈,弄得人心浮躁。
2、劇本。
有一個好的劇本,電影便成功了一半。看看銀河映像製作的那些電影,人家的王牌便是精妙的故事結構加上豐富的細節設計,對劇本精益求精,“銀河出品,必是精品”才能叫的響亮。回顧這些年我們看過的那些爛片,無一不是劇本糟糕,侮辱智商。這就像做菜一樣,原料不新鮮,廚師手藝再好也炒不出花來。好的劇本無非是生活的再加工,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別出心裁的創作力。
最近南韓很火的一部電影《極限職業》,咱國內之前也拍過一部類似的電影叫《龍蝦刑警》,其實這兩部電影的劇本都來自同一個大綱,它是中韓兩國合作的結果,歸屬於一個叫“中韓故事共同開發計劃”的專案,當時這個大綱完成後同時交給了中韓兩國,各自再加以潤色和填充。結果是,人家南韓拍成了影史票房冠軍,咱國內反響平平。區別在哪?一個做了生活化的擴充,一個脫離現實無法引起共鳴。
3、演員。
演員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是他們直接與觀眾交流。選演員永遠都應該選最合適的,而不是選最具流量的。可這也許永遠都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因為電影是一個商品,永遠需要考慮票房成績。
4、觀眾。
其實國內電影的這三點硬傷,歸根結底都是觀眾造成的。電影需要觀眾,觀眾喜歡什麼,接受什麼,它們就被拍成怎樣。一部爛片如果收穫了好票房,接著會有更爛的出來。一部好片如果票房低迷,就會打擊電影人的信心,於是向爛片妥協。久而久之,就是一個惡性迴圈。所以,觀眾也應該要培養自己的觀影經驗,一起為華語電影的成長而努力!
-
3 # 寒歲喝雪碧
觀眾沒有時間,所以春節檔票房爆炸,如果全國所有人工作時間皆為八至十小時,電影票房絕對好看很多。票房多了,好片子更容易出現。
回覆列表
1.電影能拍好,但總是投資錯誤
2.在這個電影氾濫年代,什麼人都能拍電影,導致爛電影太多
3.拍電影總是請流量明星,並不是請實力派明星,導致電影質量差
4.很多電影劇本不行,雖然請了好多大明星,但劇情像是在侮辱觀眾智商
5.臨時與往日不同,國外大片比比皆是,觀眾綜合對比,對中國產電影要求自然就高
6.國民的素質和文化底蘊越來越高,對電影要求也越來越高
7.網路越來越發達,很多電影成了大眾輿論物件,1千個人,有1千種看法,1萬個人,有1萬種看法,所以每個人看法不行,眾口難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