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歸晚慕遲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透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代仁壽元年,隋文帝楊堅到這裡消夏避暑,見此地風景優美,便下旨在這裡修建一座行宮,名為仙遊宮。

      到了唐代,仙遊宮改為三個寺院,一個寺院已經無存,留下的兩寺分隔在黑河南北兩岸。南岸的就是仙遊寺,亦稱南寺,明代曾改名為普緣禪寺。清朝康熙年間重修寺院,又恢復了仙遊寺的舊稱。

      仙遊寺四周山清水秀,峰巒環峙,環境清靜幽雅,白居易任縣尉時,常與文友到此把酒談詩論文,縱談天下國事。

      據陳鴻《長恨傳》記載,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為周至縣尉時,與王質夫、陳鴻遊於仙遊寺,因話及昔年玄宗與楊妃的愛情悲劇,相與感嘆,並請白居易作歌以傳其事。

      白居易應命寫《長恨歌》,“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不朽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就在這裡寫成。

      對於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思想,究竟是讚美唐玄宗與楊貴妃堅貞不二的愛情,還是諷刺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或者是譴責楊貴妃禍水紅顏?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根據《白居易世系家族考》和《白居易生活系年》等書中得知,白居易年輕時與一個叫湘靈的女子相愛。因為湘靈出身寒微,受當時社會的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而不能結婚,成為他畢生的“長恨”之事。

      纏綿悽惻的相思和孤獨苦悶的心境,使白居易在漫漫長夜中“孤燈挑盡未成眠”,仰望著“耿耿星河欲曙天”。

      白居易用他的生花妙筆,沾著用熱淚磨成的墨汁,寫了《冬至夜懷湘靈》、《寄湘靈》的詩。還寫過一首《潛別離》,其中說:“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後期。”難怪他的好友陳鴻說:“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

      有考證認為白居易在結婚前幾個月寫出《長恨歌》的,他是為失去湘靈而痛苦,於是就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詩句,來寄託自己對愛情的哀思。

      白居易的其他詩作中,有許多是對愛情的冀求和讚頌。如《長相思》、《潛離》、《寄湘靈》和《冬至夜懷湘靈》等。這都可以認為是他對自身愛情憾事耿耿於懷的反映,而《長恨歌》則更是把自己帶進其中。

      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談到白居易有幾個侍姬,其中有桃葉、樊素、小蠻、紫綃、紅綃等。他說白居易身體有病而遣返了侍姬樊素,因此寫詩說: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老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樊素歸去後,白居易不能忘懷,又寫下了“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金羈駱馬近貰卻,羅袖柳枝尋放還”,“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後妓房空”等詩句。

      洪邁說:“讀了這些詩後,感嘆白居易不能忘情,禁不住悽然於胸。”

      由此可見,白居易是一個“多情種子”,所以說他以寫《長恨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是不無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期間年青人都回家看望父母,你發現沒有,他們越來越看不起父輩了?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