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7266412226

    亞當斯密兩部偉大著作,一本《國富論》另一本更厲害,卻鮮有人知

    《道德情操論》比《國富論》重要。

    其思想內涵遠遠超過了十本當代暢銷而膚淺的經濟學教材,它實際上為市場經濟的合理性奠定了倫理基礎。

    在亞當·斯密(1723年—1790年)那個時代經濟學是不存在的,而斯密本身也是格拉斯哥大學的道德哲學教授,出版一本關於道德哲學的著作是再正常不過了,而成為現代經濟學的鼻祖才是意外。他自己也更加偏愛這本道德哲學著作,在其生前大概共修訂了5版,而被譽為經濟學開山之作的《國富論》不過出了兩版。

    兩部看似相互矛盾的著作其實是內在聯絡的,都是為了回答那個時代的社會問題,即“自然的自由制度”的社會如何可能,這就如同偉大的牛頓力學回答了宇宙如何在造物主安排的秩序下和諧運轉的問題。

    牛頓的科學的發展告訴人們自然的運動彷彿鐘錶一樣,在宇宙初始被造物主造成之後就會準確無誤的機械運轉,僅用幾個簡單的定律就能完美的描述。牛頓力學的成功極大的影響了當時的學者,迫使他們從道德哲學角度回答一個自由的社會體制如何可能依靠自身的機制完美的運轉,而這一機制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無需外界的強力干擾。《道德情操論》就是要成為道德哲學中的“牛頓力學”。

    中世紀以來的基督教哲學都將人性看作是惡的,這源於人類的原罪。而斯密並不否認這一點,所不同的是,斯密發現,仁慈的造物主還賦予了人類以“同情”的能力。斯密的“同情”的概念不同於一般,而是“用來表示我們對任何一種激情的同感”,因而同情並不意味著利他,而成為同感,成為一切道德判斷的心理上的基礎,從而消除了“同情”的道德內涵。

    《道德情操論》裡面的經典思想語錄:

    1、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

    2、意識到被人所愛,自有一種滿足感,對一個心思纖細與感覺敏銳的人來說,這種滿足感帶給他的幸福,比他或許會期待的那一切可能從被人所愛當中得到的實質利益更為重要。

    3、要獲得內心平靜就必須做到“身體健康、沒有負債、問心無愧”。如果這些條件能夠達到,那麼財富的增加會是多餘。

    4、我們談論關於自己的事情時必須有所節制。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同伴對所有這些事物很感興趣就像我們自己一樣。

  • 2 # slddms

    一、道德情操論(1759)

      在亞當斯密生活的那個時代,“道德情操”這一短語,是用來說明人(被設想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動物)的令人難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斷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亞當私密竭力要證明的是: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主要是追逐利潤的資本家﹞是如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從未而建立一個有必要確立行為準則的社會而有規律的活動。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的這些論述為前提的。

      二、國富論(1776)

      《國富論》系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鉅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花的卡片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