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genddd123
-
2 # 臨街人
人類一步一步的作死!蝙蝠體溫37.5,大部分病毒對蝙蝠無效!我記得小時候體溫基本上36.7,現在幾乎就是36.2到36.4!降低的體溫給了病毒可乘之機!冬天過度暖和,夏天過度涼爽,就因為你有空調嗎?吃的喝的那麼多新增劑,那麼多化學品包括農藥!反季節吃,物種遷移,轉基因,過度烹飪等等!唉,可是誰不喜歡舒服呢?
-
3 # 牧者之歌
這個問題源於eLif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認為過去200多年間,人類的體溫一直在下降,標準體溫已非200年前建立的37°C,而是36.6°C。
記得小時候測量體溫,標準確實是37℃,當然具體多少有點記不清了,但現在測量的話,確實很難達到37℃這個標準了。
專家也給出了幾點原因:
一是缺少運動:相比以前,現代人勞動、運動量的減少,現在的人不需要每天種莊稼或放牧,也不需要自己挑水、手洗衣服,甚至自己做飯、清掃房間都不用,出門各種交通工具,閒暇時又有各種電子裝置以供消遣,導致了肌肉含量普遍較低,從而基礎代謝率下降,體溫相應的有所降低。
二是空調:現代人長時間處於有空調的空間內,出汗的時間越來越少,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退化,於是就有可能對基礎體溫產生影響。
三是壓力大:現代人普遍面臨著比過去的人更多的生活壓力,人在壓力狀態下,身體會分泌激素皮質醇來應對刺激,調節生理功能。皮質醇能使肌肉分解,還會促進儲存脂肪,使得基礎代謝率下降,影響到基礎體溫。
專家表示,體溫升高1℃,意味著基礎代謝率上升13%,這麼看來,體溫下降確實不是什麼好事,但先不要著急,還有一則好訊息。
最近的發表的《解剖學雜誌》論文顯示,人類在胎兒期發育時,手臂上會出現一條正中動脈,為的是給手部發育供血,但在妊娠大約8周後,也就是手部基本發育成熟時,這條血管又會慢慢消退,但自1880年代以來,解剖發現仍然有10%的人會保留這條血管。
遺傳學家取樣了78個樣本,發現在33%的人中在成年後仍然保留了這條血管!簡單的說二十世紀出生的人比十九世紀出生的手臂正中出現新血管的機率高3倍,估計到22世紀,大部分人身上就會確定存在這條血管!
其他還有一些例子不再一一列舉,這是一個用肉眼就能看出的進化過程,也是人類為了適應環境所做的選擇,從猿人到現代人,相信人類也是經過無數次的進化與選擇,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人類。環境在變化,我們也一直在努力的適應環境,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這是根植於DNA內的規則。
雖然體溫的降低現在還沒看出有什麼好處,但相信一定有它的原因在內。當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不能懈怠。適當的鍛鍊身體,多出去走走,放下手機和電腦,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人生匆匆百年,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留戀。
至於是好是壞,時間會給出答案。
回覆列表
下降是身體自己對環境的適應,說明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好了,身體不需要維持以往較高的溫度去抵抗病菌了。好不好這不是你操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