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321

    如果說電影圈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那麼這句話一樣適合用來讚譽另外一位電影巨星,他就是哥哥張國榮。4月1號是張國榮辭世17年的日子,這一天是愚人節,卻也是令很多喜愛張國榮電影的觀眾最難忘的一天。

    在這特殊的時期,張國榮雖然已經離開大家17載,可他留下來數十部經典電影、動聽的歌曲和精彩的熒幕角色早已深入人心。在4月1號,很多網友、影迷們仍發微博懷念張國榮,大家開始討論起關於張國榮主演的哪些電影、主角最為經典?

    其中最近就有張國榮多部電影選擇在南韓重映,南韓觀眾向來對張國榮的電影情有獨鍾,尤其是他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和《倩女幽魂》。

    這段時間,《霸王別姬》的主創們、影評人開始用直播的方式聊起該電影一些往事,所聊的內容主要有3點,第一是關於《霸王別姬》開拍前關於男一號“程蝶衣”的選角問題;第二是該電影上映後的反響效果如何?第三是大家對電影裡面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幾位角色的分析。

    其中《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談起關於選角一事,蘆葦表示在開拍電影前,有張國榮和尊龍兩位優秀的男演員都想演“程蝶衣”一角,當時姜文也想過演此角,後來經過大家討論,角色目標鎖定在張國榮和尊龍身上。

    在籌備《霸王別姬》時,監製徐楓曾向編劇蘆葦和導演陳凱歌提議可以用張國榮演男一號,因為張國榮從外形和氣質來看更貼切“程蝶衣”一角,而尊龍的氣質看上去硬朗一面多過柔媚面。

    不過陳凱歌那個時候更偏向於用尊龍,覺得尊龍是國際明星,可能影響力會更大一些。後來經過編劇、陳凱歌、監製和小說作者等多人投票,最終選擇張國榮出演該角色。

    果不其然,張國榮不負眾望,把程蝶衣一角給演活了。這兩天網友也紛紛留言討論起張國榮的往事,大家踴躍評論他主演的《霸王別姬》:“哥哥完美詮釋了程蝶衣一角”、“風華絕代張國榮”、“事實證明,張國榮是程蝶衣的最佳人選”。

    張國榮是一個頗有天賦又非常努力的演員,他不僅能夠把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主角“程蝶衣”給演得惟妙惟肖,同時在其餘影片裡面一樣綻放光芒,比如與王祖賢合作的《倩女幽魂》、與周潤發主演的《英雄本色》、與王家衛導演合作的《春光乍洩》《阿飛正傳》都是擲地有聲的經典電影。

    他不僅可以飾演柔媚型的角色,也能扮演陽剛有朝氣的人物,在熒幕上的哥哥張國榮塑造性之強那是很多演員無法匹敵的。正因為他把電影當做自己的生命,把每一個角色都注入了情感,所以即使張國榮已辭世17年,可影迷、網友們依然把他放在心中,而“哥哥”一詞似乎成為大家對張國榮專屬的稱呼。

    雖然故人已逝,但相信在天國一樣有一個電影、音樂的舞臺留給張國榮去展現自己的才華。最後敢問:你覺得張國榮哪部電影最經典?哪個角色讓你印象最深刻?

  • 2 # 蘇卅

    4月1日,是哥哥張國榮的忌日,生前愛人唐鶴德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悼念,他寫到:“17年前你離開了我們,但我知道你在另一個國度裡時刻都想念著我們,特別在這嚴峻的時候會更加給我們鼓勵、打氣。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共同渡過這一次的疫情。”

    張國榮逝世17週年怎麼回事?張國榮逝世17週年人們為何還在懷念他

    張國榮逝世17週年怎麼回事?張國榮逝世17週年人們為何還在懷念他

    唐鶴德晒出了與張國榮昔日的合影,唐先生摟著哥哥的肩膀,二人同撐一把傘,臉上都露出幸福的微笑。有些歲月的舊照十分模糊,但是卻能清晰地感受到張國榮那淡雅、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粉絲看了心中不由泛起漣漪,有些暖心又有些心酸,真的太想念哥哥了!

    張國榮逝世17週年怎麼回事?張國榮逝世17週年人們為何還在懷念他

    張國榮雖然逝世17年,但是他依然活在一代人的心中,在這個明星藝人頻出的網路年代,粉絲們卻從來沒有將他遺忘,每年哥哥的冥壽和忌日,大家都會自發性組織活動紀念緬懷他。有些人說不上哪裡好,但卻讓人忘不了,張國榮就有這樣的一種魅力。

    張國榮生前的愛人唐鶴德更是時刻思念著哥哥,他連續多年在這一天發文緬懷昔日伴侶,每年的冥壽祝福也從不缺席,即使天人相隔,也是生死相隨,默默陪伴,時光飛逝,對你的愛依舊如此!

    有粉絲表示,他們的感情也已經持續了38年。當年張國榮縱身一躍,如今唐鶴德孑然一身,當年遭受非議的“世紀牽手”戀情,如今成為了許多人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這份感情令人動容。

    據悉,原定今年4月1日舉行的張國榮的追思活動由於疫情關係宣告取消,這也是哥哥逝世17年來,首次取消忌日的戶外獻花等紀念活動,不過還是有很多粉絲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懷念致敬偶像。

    張國榮逝世17週年怎麼回事?張國榮逝世17週年人們為何還在懷念他

    有香港本地的藝術家以“手繪”形式作悼念,描繪張國榮以經典造型手執鮮花,並印製12幅巨型海報,張貼在不同型號的巴士車身上,由即日起穿梭香港島、九龍及新界部分地區。

    同時全球的榮迷們也通過線上的方式來追思悼念張國榮,他們晒圖、分享哥哥昔日經典歌曲以及經典影視作品橋段,好似在告訴哥哥,只要心中有他,他就從未離去,17年請繼續寵愛張國榮。

  • 3 # 民謠一

    哥哥在從風裡來向風裡去,在時光千萬年之中,46年不長,在哥哥短暫的46年人生中,哥哥在自己的藝術作品的魅力裡面付出了26年不短的時光,他用自己的真誠,坦率,磊落成了一位藝術人格上的哥哥(張國榮),他用他的天分努力,堅強勇敢成就了一個聲色,墊上的哥哥(張國榮),最後,哥哥用他的一生完成了自己在人間的華麗傳奇,在藝術上,哥哥他就像暗夜獨舞的罌粟般在音樂中,在角色裡,在舞臺上自我綻放,哥哥(張國榮)這個名字下的本身就與音樂,角色,舞臺似為一體繽紛的重影,在他的藝術生命中寫下了絢爛光芒而慎重的一頁兼一頁,每一頁都凝聚著一位作為藝術家的哥哥(張國榮)對藝術的誠意和心血,當我們回頭重溫哥哥這26年,重溫哥哥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作品中"情",作品的靈魂與哥哥在作品中注入的感情,古人云:文之流傳,以真求文,以情動人,哥哥在自己事業作品中付出的"情"讓他的作品魅力深入心底,同時又深入人心,哥哥的每一部作品都延續著自己曾經路過人間的生命,哥哥他是勇敢的,他的勇敢不僅僅在於他自己堅強地面對7年的灰暗時期,他的勇敢也不僅僅是要面對別人對他的刻意傷害,而依舊保持自我,這就是哥哥的魅力

  • 4 # 泉港資訊

    張國榮的精神,人品情懷絕對無可挑剔!

    雖然沒有見過張國榮的真容,但是他在電影中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塑造的程蝶衣,也有人喜歡他是因為《倩女幽魂》裡面的寧採臣,他的作品數不勝數,經典的更是不甚列舉,一直到現在他飾演的角色雖然被翻拍過無數次,但是一直沒有誰的演技能夠超越他的,這大概是很多人在回顧經典以後對他印象深刻的緣故,也是這麼多年他雖然離開了卻依然活在很多人的記憶中的原因。

    張國榮除了演技歌聲也是無可挑剔的好聽,小編其實並沒有聽過張國榮的歌,零零散散的也是通過別人的翻唱覺得很好聽,才去聽了原唱,每次在天天向上的舞臺上總能聽到汪涵哼唱他的經典代表作,子所以那麼多人喜歡聽張國榮唱歌是因為他唱的每一首都以情帶聲的,他出演的每一個角色如其說是在演別人,還不如說就是在演他自己,所以才會那麼生動,鮮活。這些也應該是他當初很紅很火的緣故吧!

    作為歌手,張國榮是粵語流行音樂的指標性人物之一。他是香港歌壇第一位全方位能快能慢的男歌手;在舞臺上聲色藝俱全。是中國流行文化的指標人物之一,影視歌全能亞洲巨星,憑藉音樂和電影,他在亞洲獲得了很高的人氣,他在《霸王別姬》中的表演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除了是一個非常敬業的演員以外,張國榮的人品也是有口皆碑的,他很懂得照顧、關心別人,他既尊敬前輩,亦愛護後輩,我未見過一個成名的藝人像他那樣疼惜後輩。生前一直熱衷於提攜演藝圈的後輩 ,港臺眾多藝人都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趙文卓剛去香港發展時候,語言不通,演戲也不好,張國榮就帶趙文卓演戲。張國榮經常找趙文卓對戲,在一個完全放鬆的對戲狀態下,張國榮就讓攝影師拍下來,就這麼帶著趙文卓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吳宇森導演是這樣評價他的,他是個很善良的人,我以前在香港落魄的時候,他總是伸出援手資助我;我不僅敬佩他的才華,更敬佩他的為人。

    他會幫演技生疏的演員對戲,講笑話讓心情不好的同事開心,為患病的工作人員安排醫生,給生活困窘的小龍套找活幹。這是演員黃百鳴對他的評價。

    張國榮生前所做的一切,儘管他去世這麼多年了,每年的4月1日還會有那麼多圈中好友,演藝圈的後輩和大批的影迷以各種形式紀念他,發微博發朋友圈的形式來懷念他。很多人認為張國榮就是演藝圈中那個最亮的星,不管歷經多長時間,他依然是粉絲心目中的大明星。

  • 5 # 太乙散仙

    張國榮已辭世17年他的經典之作永遠讓人難以忘記

    4月1號是張國榮辭世17年的日子,這一天是愚人節,卻也是令很多喜愛張國榮電影的觀眾最難忘的一天。

    他留下來數十部經典電影、動聽的歌曲和精彩的熒幕角色早已深入人心

    我們來看看哥哥的部分經典之作

    霸王別姬:主演,張國榮. 張豐毅 鞏俐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主演;張國榮 王祖賢

     這是一部描述人鬼情的故事。編導藉助古典文學的素材,表現了遊魂聶小倩與書生寧採臣及道士燕赤霞的感情糾葛。影片讚揚了愛情與友誼,表達了揚善懲惡的美好願望

    還有更多的經典之作希望您們關注

  • 6 # 娛樂小釺鑫

    作為後榮迷,雖然沒有生在他輝煌的時代,但仍慶幸能愛上這樣的偶像,他的歌聲他的電影永遠那麼打動人心,他的舞臺魅力永遠那麼迷人而且永不過時,更不用說他那幾乎完美的人品,他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愛豆,更是人生的一個導師,指引我變得更好,更優秀。

    2003 年 4 月 1 日,一個訊息走馬燈式地在新聞媒體上出現。起初大家以為這是愚人節的一個惡劣玩笑,然而在不斷地懷疑、求證之後,不得不直面這個現實:一代巨星張國榮自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24 樓縱身躍下,當場身亡。

    回首 2003 年香港城市中不斷更迭的關鍵詞,最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巨星張國榮的隕落。他的離開彷彿是香港這座城市一個預示:如夢如幻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現實的大幕徐徐拉開。在他之後,摯友梅豔芳也早早撒手人寰,香港樂壇和影壇的全盛星光也一點點熄滅了……

    張國榮的生命連繫著香港流行文化及歷史的興衰起落。他在 1980-90 年代崛起成為明星,恰逢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全球金融中心的黃金歲月。他是為成長於香港經濟騰飛之初的「嬰兒潮」一代準備的青春偶像。

    他一度移居加拿大,正是香港迴歸之前的移民潮。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沮喪和隕落,恰是 2003 年香港艱難時世的對照。香港造就了他的星途,而他本人也在表演的探索中一次次將「我」高度角色化,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更為香港文化開闢了新的深度與廣度。

    對於他,我們從來沒有失去什麼,我們一直都在得到,一直都在擁有。他奉獻給我們太多太多,那麼多的經典的電影,那麼多動聽的音樂,都值得我們用盡一生去慢慢回味。為了他,我們願意相信有前世今生,相信他是在赴來生的另一場盛宴。

  • 7 # 與生活交朋友

    有很多人,活著的時候,未必有人惦記,死後即封神。

    可能是因為那時候,張國榮屬於過氣狀態,資訊又不發達,內地接觸的更少,知道張國榮一般90之前的人。像我們這些90後,最起碼我們這裡學校,是不知道張國榮的。那時候歌壇謝霆鋒火的一塌糊塗,後來又來個周杰倫,沒什麼機會接觸張國榮的。電影看的都是成龍,周潤發,李連杰,還有林正英的鬼片。即使看了《英雄本色》也只知道小馬哥,不知道張國榮。

    張國榮死後,報紙上就開始大肆報道,介紹張國榮。張國榮粉絲每年組織紀念張國榮的活動。張國榮粉絲還是很多的,那時候的他和謝霆鋒,就像現在的張學友和肖戰。那時候謝霆鋒實在是太紅了,風頭已經蓋過四大天王。說現在當紅,肖戰肯定比張學友更紅,但要論粉絲,肖戰的粉絲可能過兩年又去粉別人了,但張學友就一直會有固定的粉絲群,不會因為時間而流失。張國榮也一直有一群這麼固定的忠實的粉絲群。

    張國榮在粉絲們的宣傳下變得家喻戶曉,再加上網路資訊飛速發展。我們這些土包子都可以聽到張國榮的歌,看到他的電影。他的歌越聽越好聽,越看越好看,確實都非常經典。即使他人不在了,但他的粉絲堅持每年紀念他。他的粉絲不斷地宣傳,再加上他有那麼多經典的作品,不斷地為他圈粉。我敢說,張國榮現在的粉絲絕對比他跳樓的時候多,而且不存在脫粉的事。就這樣形成了良性迴圈,最後張國榮就神一樣的存在。

    我相信不僅17年,搞不好他辭世50年都會有很多人懷念他。

  • 8 # 焦點三六五

    張國榮所特別之處,在於萬千不錯的人中,他是更為複雜的。

    對於有些人,他或許是“美”的啟蒙者。

    對於有些人,他是嚮往中的張揚熱烈,是印象中不平凡的那個。

    對於有些人,可能把他看做是熱烈過後的代價,是在庸眾中固執做自己的慘痛前鑑。

    但,對於有些人,他卻又是“連眼淚都覺得自由”的那滴淚。是難得的鮮活,是沉重的思考,是天真的赤子。

    可能有人覺得他是上帝的寵兒,也可能有人認為他是屠龍過後,血流一地的少年……每種身份,每種思想不同的人,都能從他這照見點什麼。這是我認為他之所以被如此大範圍懷念的根本。

    而淺表一層是,他過去領先邁出的那一步,被咋舌震驚的那些東西,是眼下很多人渴望邁出、邁出後嚐到苦頭找信仰的(是的,依然談不上已同步)他的經歷,也的確耐得起、承載得了這些或平行、或矛盾的思想和情感投注。我們看到的,以為自己弄懂的,都未必是真實的他。

    張國榮生前一直熱衷於提攜演藝圈的後輩 ,港臺眾多藝人如黎明,古天樂,王力巨集,舒淇,莫文蔚,袁詠儀,張衛健,古巨基,楊採妮等等都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

    張國榮真的做到了德藝雙馨,體恤關懷,把別人放在心上,他給很多圈內人很多的幫助,也非常尊重自己的粉絲和歌迷。比如當時02年柏芝車禍,張國榮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把他自己的護身符給柏芝,很多人勸張國榮說這個不行不能轉送,但張國榮堅持。柏芝一直隨身帶著,後來愚人節玩笑,柏芝一直非常自責是自己帶走了哥哥的護身符。

    再比如當年張衛健走投無路,他給自己的偶像-張國榮吐露自己的困難,結果張國榮不僅幫他找歌唱比賽選曲(儘管臨比賽張衛健自己改了曲目,奪冠的),還在後期預設他是自己的表弟,以此用自己的名聲幫助張衛健。

    再再比如,許志安窮困潦倒的時候,張國榮把他帶回家,把自己各種各樣的華服讓他隨便挑,給他找唱歌的工作。

    再再再比如,他的演唱會現場上總會有兩排固定的位置,有黑社會的存在,在張國榮的一聲令下,放下姿態隨張國榮的節奏搖擺。

    再再再再比如,他每到廣州開演唱會就下雨,他從來都在雨中縱情演唱,歌迷也都會穿著派發雨披,幾個小時不離開跟著他淚如雨下。要比如實在太多了。

  • 9 # 80後的菠菜

    我覺得有三點原因

    其一:張國榮有太多優秀的作品,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埋沒,反倒是經歷過時間的考驗就越能證明優秀的作品在當時是,現在也是。像《霸王別姬》、《春光乍洩》、《東邪西毒》、《胭脂扣》等。並且哥哥在藝術領域上已經超越了時代,他的一步相當於別人的十步。沒有因為社會而隨波逐流。例如熱•情演唱會

    2000年由張國榮先生親自擔任藝術總監的熱情演唱會,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評價道: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從表演形態,藝術理念,服裝道具,觀眾反響都代表著中國演唱會的最高水準,至今無人超越。十幾年後的今天來看那場演唱會,依舊不過時。他完美的將宗教哲學和情感表達融入到了演唱會中。

    再比如97演唱會上《紅》的構思靈感來自電影《春光乍洩》,而高跟鞋是受大衛•鮑伊的影響;《夢到內河》MV的靈感則是哥哥看過的一部電影《舞動人生》。

    其二:多才多藝,具有超高的專業素養。哥哥身為藝人並沒有止步不前,還在不斷的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黑格爾曾說:“藝術家創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不是抽象普泛觀念的富裕”

    不記得自己在哪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張國榮先生:他看的書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其三:人品。張國榮的人品在娛樂圈是公認的好。對待朋友的真,對待愛情的坦蕩和長情,還有對待事業的堅持和樂觀,都說粉隨偶像,我覺得榮迷們的長情也是隨了哥哥張國榮的。

    王力巨集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臺灣人,來到了香港什麼都不知道,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的,但是張國榮聯絡上他和他說,來了香港我們就是你的家人讓他有什麼事儘管來找他。

    拿我個人來說,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過張國榮,只是知道他的演技,他的音樂,是真的好看、好聽。再後來,又看了一些採訪,說實話,我是第一次看見有藝人敢和記者發怒,別的我不知道,就衝這一點,我覺得老哥做事很真。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在這社會中有太多人因為怕得罪人不敢講真話,即使是對方錯了,也會礙於面子承認是自己的錯。哥哥的認真是真的吸引我。

    後來又到了一些愛情事件,即使是現在也是離婚、出軌等。但哥哥對待愛情極為認真,

    他曾說:“我永遠不會懷疑我愛人對我的愛”

    所有完美的品質全都能在張國榮身上找到,正如那句話“我喜歡的樣子他都有”,這麼完美的人曾在地球上出現,讓我又一次的相信完美的人和完美的愛情是真的存在,所以還有什麼理由說不喜歡他。

  • 10 # 惡魔天使龍寶

    您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作兩個大方向來回答,一是為什麼媒體願意紀念他,二是為什麼粉絲這麼多年都願意紀念他。

    媒體為什麼紀念張先生,我不是媒體相關從業人員,並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我想,總是跟他的事業上的成績以及他的離世方式是分不開的。

    事業成績方面:

    作為一位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豐碑式電影的演員,他在電影業務上的成就已經是許多人望塵莫及的了,更何況,在此之後,他並沒有固步自封,交出瞭如《東邪西毒》、《春光乍洩》等優秀作品;而作為一名歌手,他在95年復出以後,不斷突破自我,在後期的許多張專輯裡,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於社會刻板印象的挑戰,比如《怨男》,mv裡面男性的狂歡,至於熱·情演唱會就更不必再提。

    離世方式:

    雖然作為一名粉絲,我實在不想提這一點,但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近些年來,因精神問題離世的人越來越多,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精神心理健康,宣傳相關問題,號召人們關注並重視抑鬱症等精神心理疾病需要一個響亮的招牌,張先生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必須提醒的是,張先生的抑鬱症為生理性抑鬱,專業名詞是內源性抑鬱,相關內容,可知網搜尋)

    然後就是粉絲為什麼年復一年地紀念張先生?這依舊有兩個方向,一是老榮迷為什麼這麼多年,還無法忘記他;二是為什麼逝世十五年,張先生依然能夠吸引年輕人。

    我粉上張先生不久,第一個問題無法回答,不過根據在粉圈混跡發現的情況來說的話,真的就只有一句,因為他好!

    所以我還是重點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

    我的主要觀點是:人的肉體會死亡,但藝術和精神是不滅的。

    張先生在內地被熟知很大部分原因是《霸王別姬》的地位,但就如張先生曾說的,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演員是棋子,導演才是執棋者。雖然在題材選擇上可以體現出張先生的思想和追求,但我還是固執地以為張先生的演唱會以及其後期音樂作品更能傳達其藝術理念和追求。

    《跨越97》和《熱·情》,張先生都在努力地模糊人類的性別印象,讓人迴歸為人。無論是《跨越97》中的《紅》,還是整場《熱·情》,我們都能看到這種努力。口紅、高跟鞋、長髮、結實的肌肉、胡茬,社會對於男性與女性的外表定義,被他糅合於一身,傳達出一種恰到好處的作為人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由的、而非定義的人。

    《熱·情》演唱會所傳達的內容豐富,鄙人才疏學淺,難窺一二,而詞又往往難達意,還望君移步嗶哩嗶哩,自己領會。

    張先生後期的音樂作品,其中所傳達的理念,因鄙人歷練有限,難解其意,但近來反覆迴圈國粵兩版《我》,也算是有一點淺薄理解,望勿見笑。

    兩版《我》,其核心都是I AM WHAT I AM,首句就提出了哲學史上一直苦苦探求的課題,何為自我。但國粵兩版的境界卻不完全一樣,在我的理解之中,國語版較之粵語版,境界更高,粵語版唱的是凡俗塵世中每一個渺小的個體(“我就是我,是萬世沙礫當中一顆”)在拼搏後終於實現的對自我的悅納(“石頭大這麼多,我也會喜歡這個我”);而粵語版則完全是先驅者的孤獨和吶喊,是如同魯迅先生曾說過的“死火”的精神和抗爭,這一點,我個人以為在《熱·情》壓軸表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總的來說,個人以為,張先生後期作品主要是在尋求和展現人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並嘗試突破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讓人迴歸其作為人的本質,而這,足以吸引後世同樣想要掙脫社會印象束縛,作為單純的人而存在的個體。

    當然,我所理解的囿於個人見聞,並不能很好地將張先生的藝術理念描述,所有我想表達的就是,讓張先生被長久懷念的不是其他,而是他的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丁禹兮在電視劇《韞色過濃》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