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子至清

    寶寶哭了,抱一抱不會寵壞,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不抱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無論是什麼年齡的孩子,在他們無助或者受委屈的時候,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安慰。對於還不懂說話的嬰兒來說,啼哭就是一種訴求的表達,如果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或者監護人,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是能感受到這種溫度和愛的。設身處地想一想,作為成年人,在自己需要慰藉的時候,別人的態度冷漠,你會留下心理陰影嗎?我相信是會的。既然成年人有這樣的感受,無疑,孩子也是有的。只是因為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感受起來會更有難度,所以大人就以為沒有。其實,所有的個性都是每一個細微情緒的積累。

  • 2 # 久隱290

    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抱?這個問題,相信許多年輕爸媽們一直糾結,每人們也各有說法。有的說寶寶一哭就抱起來,會養成不良習慣,把寶寶給寵壞了;有的說不抱會讓寶寶的心理受到傷害……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並不能簡單以“抱”或者“不抱”作為答案。

    寶寶一哭就抱,會強化孩子的哭泣行為嗎?讓寶寶養成以此要挾父母的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安斯沃斯的依戀理論研究表明,嬰兒和母親之間有組織的依戀關係是嬰兒發展溫暖和最終控制影響的必要條件。對安全感的干擾,會嚴重破壞對規則的建立,尤其是在生命的第一年。抱起嬰兒,就會讓其得到安全的依戀。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不抱寶寶的母親可能會干擾嬰兒客體恆常性的發展。所以孩子哭了,應該抱起孩子。

    父母如果採取對哭的寶寶不抱不問的方式去訓練孩子成為更“堅強”的人,那會收穫一個更“木”的孩子。就好比很多成年人覺得對生活沒有激情,沒有熱情,只是將就著活下去。人的需要、情感被看見的時候,就感覺自己活著,人生就被點亮;而沒有得到迴應的時候,就好比墜入萬丈深淵,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對於孩子來說,養育者(尤其是媽媽)對他的態度,就是他存在的意義和證據。

    最後,得出結論:孩子哭了,要及時地抱,尤其是對1歲以內的孩子。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課程全部免費,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可以做無氧運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