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00243053435

    古代年齡段劃分標準: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7).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舞勺之年:13一15歲。

    舞象之年:15一20歲。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耄耋之年: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線性放大的助聽器和非線性放大的助聽器有什麼不同?為何價格懸殊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