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日地距離的方法有好幾種,一種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陽、金星一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上);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測量日地距離。歷史上就是用前一種方法測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現在也是這樣算出日地平均距離的,即從地球上發出一束雷達波,打到金星上面,再從金星上反射回來。利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日地平均距離為 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
1726年哈雷就提出利用不同地點觀測金星凌日來測量日地距離的方法。
1677年,21歲的哈雷對將要發生在1761年的金星凌日作了預報,他明白,自己是無法親自看到那年的金星凌日了。但哈雷相信,只要透過觀測金星凌日得到了金星的視直徑,並且知道金星的公轉週期,則太陽視差可以很容易地由開普勒第三定律推算出來,從而計算日地距離。
1761年,果然如哈雷所料,出現了金星凌日,但由於金星路徑太過接近太陽邊緣,無法精確測量,天文學家們只好相約8年後,1769 年的另一次金星凌日時再完成哈雷這樁壯志。
1769 年5月23日,在歐洲天文學家與航行至塔希提島的庫克船長合作觀測下,終於得到精確的觀測資料。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英法兩國正在交戰,但為了完成這項歷史性的科學探測任務,法國政府特別下令海軍不但不得攻擊庫克船長的奮進號(ENDEAVOUR),還必須保護其航行安全。正是在這種國際合作之下,數百年來未解的“天文單位”才得以在這難得的天象機會下見諸於世人。
1771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朗德(Lalande)根據這次珍貴的觀測資料,首次算出了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大約為 1.52~1.54億公里,與今日的測量值1.49597870691億公里甚為接近。
現代的日地距離是用雷達測地球和金星距離得出。在18世紀以前還不能合理的測量日地距離。
哈雷在18世紀初建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這個方法我是從《大中天文學》上了解的,沒有圖很難理解,但我又搜不到圖,所以只能大概的講講。
首先,透過簡單的測量,能定出各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日地距離的比值(只需簡單的幾何計算,從略)。
那麼只要定出一個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即可。問題是怎麼定。
哈雷想,金星凌日時,日,金,地三體一線,但是從不同的地方看金星在日面上的投影是不一樣的!這個沒圖很難解釋,可以想,月亮在日全食時在地面的投影也是不同的,只有在一個小點處會有日全食。同樣,金星也是這樣,只是這個差別比月亮小地多。
在金星凌日時,我們從南半球和北半球分別觀測,記錄金星在日面的投影,再進行計算,便可得到金星到地球的距離與兩個觀測點的直線距離之比。(實際上,測量金星凌日的時間更有用,誤差更小,詳細我沒圖就解釋不了,希望樓主自己能好好想想)。
地球的半徑測量時間相對較容易的(具體方法從略),那麼透過簡單計算,兩個觀測點的直線距離也不難得出。用這個資料,可以算出地金距離,再計算,便得出地日距離。
而地月距離測量方法大致相同,不過背景就換成恆星背景,所以測量相對容易。基本上地球半徑一得出,地月距離就立即得出了。
測量日地距離的方法有好幾種,一種是利用金星凌日(即太陽、金星一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上);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小行星測量日地距離。歷史上就是用前一種方法測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現在也是這樣算出日地平均距離的,即從地球上發出一束雷達波,打到金星上面,再從金星上反射回來。利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日地平均距離為 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
1726年哈雷就提出利用不同地點觀測金星凌日來測量日地距離的方法。
1677年,21歲的哈雷對將要發生在1761年的金星凌日作了預報,他明白,自己是無法親自看到那年的金星凌日了。但哈雷相信,只要透過觀測金星凌日得到了金星的視直徑,並且知道金星的公轉週期,則太陽視差可以很容易地由開普勒第三定律推算出來,從而計算日地距離。
1761年,果然如哈雷所料,出現了金星凌日,但由於金星路徑太過接近太陽邊緣,無法精確測量,天文學家們只好相約8年後,1769 年的另一次金星凌日時再完成哈雷這樁壯志。
1769 年5月23日,在歐洲天文學家與航行至塔希提島的庫克船長合作觀測下,終於得到精確的觀測資料。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英法兩國正在交戰,但為了完成這項歷史性的科學探測任務,法國政府特別下令海軍不但不得攻擊庫克船長的奮進號(ENDEAVOUR),還必須保護其航行安全。正是在這種國際合作之下,數百年來未解的“天文單位”才得以在這難得的天象機會下見諸於世人。
1771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朗德(Lalande)根據這次珍貴的觀測資料,首次算出了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大約為 1.52~1.54億公里,與今日的測量值1.49597870691億公里甚為接近。
現代的日地距離是用雷達測地球和金星距離得出。在18世紀以前還不能合理的測量日地距離。
哈雷在18世紀初建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這個方法我是從《大中天文學》上了解的,沒有圖很難理解,但我又搜不到圖,所以只能大概的講講。
首先,透過簡單的測量,能定出各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日地距離的比值(只需簡單的幾何計算,從略)。
那麼只要定出一個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即可。問題是怎麼定。
哈雷想,金星凌日時,日,金,地三體一線,但是從不同的地方看金星在日面上的投影是不一樣的!這個沒圖很難解釋,可以想,月亮在日全食時在地面的投影也是不同的,只有在一個小點處會有日全食。同樣,金星也是這樣,只是這個差別比月亮小地多。
在金星凌日時,我們從南半球和北半球分別觀測,記錄金星在日面的投影,再進行計算,便可得到金星到地球的距離與兩個觀測點的直線距離之比。(實際上,測量金星凌日的時間更有用,誤差更小,詳細我沒圖就解釋不了,希望樓主自己能好好想想)。
地球的半徑測量時間相對較容易的(具體方法從略),那麼透過簡單計算,兩個觀測點的直線距離也不難得出。用這個資料,可以算出地金距離,再計算,便得出地日距離。
而地月距離測量方法大致相同,不過背景就換成恆星背景,所以測量相對容易。基本上地球半徑一得出,地月距離就立即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