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苑時空
-
2 # 杜梨樹下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農村磕頭拜年不理解?
一到過年就有很多人討論各自家鄉過年習俗,其中最能引起人們興趣的當然是大年初一的大拜年,不僅僅是因為熱鬧,更是因為這是農村人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習俗。然而發展到現在卻被很多人質疑,甚至有些人認為這很可笑。但是我可以在這裡明確的說,這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愚昧無知,而是千百年來農民以村為單位聚居生活,形成的民風習俗,不僅體現了農村尊敬老人,團結友愛的尊貴品質,更是幾千年來農民農耕生活的縮影和傳承。
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會早早起床,先把自己收拾妥當,穿新衣,戴新帽,今天就算是村裡光景過的最不好的一家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穿戴整潔把庭院收拾的乾淨衛生。家裡有老人或者病人的也會把過年買的新衣裳給老人換上,沒有新衣裳的就會把舊衣裳洗乾淨燙平整。因為這是新年的第一天,誰也不想在這一天邋遢不堪。
村裡除過老人都會以家族為單位聚集在本家長者的家裡,大都是男的是主力,女的也會妯娌幾人三五成群的把村裡的老人挨家挨戶轉一遍。如果誰家兒子結婚第一年也就格外重視,因為就是在過年這幾天全村人都回來了,把家裡新添的這口人介紹給大家。兒子跟著本家的大部隊,兒媳跟著婆婆,每到一家,新媳婦就是額外要介紹的物件,也是老人關注的焦點,今天過後就算在村裡人跟前報了名了。
兄弟子侄,妯娌兒媳,每個人臉上都笑意盈盈,見了面熱情寒暄,男的當然免不了發紙菸,一圈下來一盒煙也就差不多了。女的寒暄偏向家庭方面多一些,總之都是高興事,開心事,如果不小心問到別人家的傷心事,也會快速轉移話題避免別人尷尬。
等到人來的差不多了,就是今天最主要的活動了,年齡稍大的長輩帶著本家人,從最近的一家開始,輪流給家裡有老人的,或者有牌位的人家一一拜年。每到一家先是寒暄幾句緊接著就磕頭拜年,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但是到我出生時就有這個傳統,大人在前頭磕頭拜年小孩在後面有模有樣的學著。磕頭作揖,一以貫之。就是這樣一輩帶著一輩,千百年來,傳承至今。每到有人來拜年老人就笑容洋溢,顫巍巍的拿著提前準備好的紙菸發給拜年的大人,又顫巍巍的將糖果花生塞進後面小孩的口袋,直到鼓鼓囊囊塞不進去為止。臨走時還笑著送別,就又回房子去了,因為還會有另一撥人來拜年,又是一陣歡聲笑語。動身早的家族,趕十二點左右最後一家就完了,也有持續到下午一兩點這場熱鬧才結束。如果有誰因為某件事來遲了,多半是父子兩個,那麼他們就會自己把缺的人家補上,然後再去趕大部隊,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拜年。
所以說,人類從最原始的部落聚居生活以來,無論是過年還是任何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演變史和背後的文化積澱。就算是非常微小的一個習俗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內涵。誠然,現在生活越來越開明,社會越來越開放,但是,別人在堅持的東西,就算你看起來再沒有道理,再不可思議也請給與最起碼的尊重。
-
3 # 陽光173421929
會的
拜年是中國好的傳統應發揚堅守。
各自在不同地域崗位工作,過年了相互祝福增加鄉俗認同感,相互交流互通有無……。
回覆列表
初一會出去拜年,初一早上村裡街上的人很多,互相拜年祝福,很熱鬧,山東淄博人路過,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