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歸於本源還是一個工具,使用者對於工具什麼要求?好用第一,耐用第二。
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上較好的表現,與其自身的發展體系目標及堅持的執行下去有很大的關係。
1.先說開發,日系車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豐田從40%熱效率的直列四缸到傲視全球的混動技術;本田的地球夢;日產的VQ系列、大沙發技術;馬自達的創馳藍天、轉子發動機;斯巴魯的水平橫置………還有各種細分到零部件上的專利技術,數不勝數。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從來沒有過滿足於已有的技術成就,我和日方的研發人員交流時感到可怕的是,他們更希望和你談的是現有技術的不足,將來的攻克方向,說到有現有技術多牛的時候,總是很自豪但又一筆帶過,方向一直都很清晰。
2.再說製造,製造要分兩塊講,先說供應體系。整車實際上是採購組裝型企業,供應體系至關重要,日系車企最大的點就在於,他們把供應商,至少是核心供應商都拉到了自己這艘船上,同榮共辱。是真的唇亡齒寒,不同於美德體系的高利潤捆綁對外剝削的殖民利益邏輯,也不同於自主的價低者得,b點替換,雙點供貨,不聽話就調供貨比例。這就導致了,日企無論在研發初期,還是在後面的量產供貨,都能保證整車利益最大化先行。因為他們知道,車廠賺的錢會按遊戲規則合理分配。國內零部件供應商企業比較擔心就是這點,努力配合,可換個領導,就要重新來,這是行業通病,專家們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沒有辦法。從供應鏈佈局上來說,豐田絕對是王者,不說他下屬的雷克薩斯,斯巴魯,富士重工,只說供應鏈,叫出來的沒有一個慫貨:電裝、愛信、豐田通商、豐田紡織、豐田合成、捷太格特…………這樣的體系,國內只有華域算是上規模的,還是要正視這些差距的。
然後是製造,日本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工廠,沒有哪家把製造包含質量直接交給華人去管理,不是華人水平不行或是職業操守不夠,而是這個責任太大,不論交給誰出的問題,他都逃不脫干係。日本這幾年也一直在出質量問題,但這不能讓大家放鬆警惕,日企管理的精髓,特別是製造現場的管理遠遠拉其他企業一大截。細節嵌入標準,標準可視,行動進入流程,流程持續最佳化。除了日企,大多數公司對培訓道場,即專用的培訓工位基本沒啥重視度。
3.最後是銷售,日企對於銷售一直有著他們自己理解,在和合資公司的中方打交道時,爭議最多的就是降不降價,他們常常把車和價值捆綁在一起,我們常認為,價值體現在價格中,由市場和客戶來決定。可日本人有匠人精神,除了做東西的時候,賣東西也是一樣,就這個價,愛買不買。市場上的東西過於複雜,沒人說的清楚,但從我個人角度看來,馬自達6的降價,凱迪拉克的降價,奧迪的降價,捷豹路虎的降價,量看到了,定位等級也下來了。這是不是今天雷克薩斯不降價而銷量反增的原因之一呢?
最後再說一個問題,日企能穩步的發展,與日本的商社有很大的關係,有商社在中間扶持,救助,穿線搭橋,激活了很多商機,關鍵時刻救了很多日企的零部件好企業。
日企的很多東西,仍是我們需要正視的,不能盲目的敵視,古人尚且知師夷長技以制夷,今天反倒走回去閉門造車了?
在日本車企看來,今天的逆勢上揚,應該是他們發展圖上波線圖的階段高點,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前面有可能更高,也可能更低,最重要的是,他們希望的是這個線能一直畫下去,做百年企業,二百年企業……這對我們也是很重要的。
汽車,歸於本源還是一個工具,使用者對於工具什麼要求?好用第一,耐用第二。
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上較好的表現,與其自身的發展體系目標及堅持的執行下去有很大的關係。
1.先說開發,日系車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豐田從40%熱效率的直列四缸到傲視全球的混動技術;本田的地球夢;日產的VQ系列、大沙發技術;馬自達的創馳藍天、轉子發動機;斯巴魯的水平橫置………還有各種細分到零部件上的專利技術,數不勝數。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從來沒有過滿足於已有的技術成就,我和日方的研發人員交流時感到可怕的是,他們更希望和你談的是現有技術的不足,將來的攻克方向,說到有現有技術多牛的時候,總是很自豪但又一筆帶過,方向一直都很清晰。
2.再說製造,製造要分兩塊講,先說供應體系。整車實際上是採購組裝型企業,供應體系至關重要,日系車企最大的點就在於,他們把供應商,至少是核心供應商都拉到了自己這艘船上,同榮共辱。是真的唇亡齒寒,不同於美德體系的高利潤捆綁對外剝削的殖民利益邏輯,也不同於自主的價低者得,b點替換,雙點供貨,不聽話就調供貨比例。這就導致了,日企無論在研發初期,還是在後面的量產供貨,都能保證整車利益最大化先行。因為他們知道,車廠賺的錢會按遊戲規則合理分配。國內零部件供應商企業比較擔心就是這點,努力配合,可換個領導,就要重新來,這是行業通病,專家們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沒有辦法。從供應鏈佈局上來說,豐田絕對是王者,不說他下屬的雷克薩斯,斯巴魯,富士重工,只說供應鏈,叫出來的沒有一個慫貨:電裝、愛信、豐田通商、豐田紡織、豐田合成、捷太格特…………這樣的體系,國內只有華域算是上規模的,還是要正視這些差距的。
然後是製造,日本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工廠,沒有哪家把製造包含質量直接交給華人去管理,不是華人水平不行或是職業操守不夠,而是這個責任太大,不論交給誰出的問題,他都逃不脫干係。日本這幾年也一直在出質量問題,但這不能讓大家放鬆警惕,日企管理的精髓,特別是製造現場的管理遠遠拉其他企業一大截。細節嵌入標準,標準可視,行動進入流程,流程持續最佳化。除了日企,大多數公司對培訓道場,即專用的培訓工位基本沒啥重視度。
3.最後是銷售,日企對於銷售一直有著他們自己理解,在和合資公司的中方打交道時,爭議最多的就是降不降價,他們常常把車和價值捆綁在一起,我們常認為,價值體現在價格中,由市場和客戶來決定。可日本人有匠人精神,除了做東西的時候,賣東西也是一樣,就這個價,愛買不買。市場上的東西過於複雜,沒人說的清楚,但從我個人角度看來,馬自達6的降價,凱迪拉克的降價,奧迪的降價,捷豹路虎的降價,量看到了,定位等級也下來了。這是不是今天雷克薩斯不降價而銷量反增的原因之一呢?
最後再說一個問題,日企能穩步的發展,與日本的商社有很大的關係,有商社在中間扶持,救助,穿線搭橋,激活了很多商機,關鍵時刻救了很多日企的零部件好企業。
日企的很多東西,仍是我們需要正視的,不能盲目的敵視,古人尚且知師夷長技以制夷,今天反倒走回去閉門造車了?
在日本車企看來,今天的逆勢上揚,應該是他們發展圖上波線圖的階段高點,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前面有可能更高,也可能更低,最重要的是,他們希望的是這個線能一直畫下去,做百年企業,二百年企業……這對我們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