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借古思今

    很簡單,就是兩人同處時代不同,秦始皇是統一政策的開拓者,漢武帝是繼承者,秦始皇是真正意義的帝王,勇氣的化身

  • 2 # 甘嬰

    秦皇漢武最重要的歷史功績都是武功蓋世,前者一統六國,結束了百年戰國亂世;後者北擊匈奴,封狼居胥。導致評價差別大主要原因如下:

    一、朝廷對待百姓的態度不同

    秦朝過於殘暴,從商鞅變法開始,就用嚴刑酷法統治百姓,導致天下群起而攻之,所以在承認始皇功績的同時,又有幾人會說他好呢?漢朝卻尊崇道家的黃老之學,採取無為而治,不對百姓做出太多約束,讓民間休養生息。

    需要特別指出,漢武帝雖然並不是一個非常體恤民眾的帝王,但畢竟沒有大秦那麼過分,頂多就是讓百姓吃不飽肚子。而酷秦的嚴苛律法可是真的很過分,去外地服勞役遲到都要砍頭,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麼?不然也不會有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了。對百姓來說,兩個帝王都是狠人,但二狠相較取其輕,漢武帝的評價自然比秦始皇要好很多。

    二、戰爭勝利的性質不同

    歷史上,後世民眾看待戰爭時,歷來討厭對外慫、對內狠的王朝(大宋、大清最甚),而且更加看重對外戰爭的勝利。單單從戰爭角度分析,秦始皇雖然在對外戰爭中的表現也很顯眼,成功抵禦了匈奴的進犯。但畢竟,他取得的主要勝利來自於華夏內部吞併戰爭。漢武帝就不同了,他取得的歷史功績可是實實在在對外戰爭勝利,把匈奴王庭打的落荒而逃,連河套地區都搶過來了。大丈夫人生在世,征伐蠻夷、開疆拓土,壯烈豪邁者莫過於此。

    三、個性使然

    人的個性決定行為,秦始皇的個性過於殘暴,導致他視天下人如同草芥的各種行為。修長城,徵集幾十萬民眾;建造阿房宮,又徵集幾十萬民眾;為自己造陵寢,還要徵集幾十萬民眾。只為一人之慾望,便把無休止的繁重徭役加派給百姓;只為一人之貪婪,便無視百姓的累累白骨與孤兒寡母的淒厲哭嚎。如此行為與禽獸何異?

    反觀漢武帝,劉徹的個性好大喜功,在對匈奴戰爭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依然在無視國家經濟瀕臨崩潰的實際情況下,在後期還多次組織大漢遠征軍深入草原腹地,對匈奴各個部落進行加強打擊。這導致了大漢朝在“文景之治”中積攢下的家底被徹底揮霍一空,民間也貧弱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便餓殍遍野,因為朝廷根本沒糧賑災。可畢竟,外部戰爭的勝利大大轉移、抵消了內部的人民矛盾,大多數百姓只會把各種埋怨丟給匈奴而不是大漢朝廷,而且漢武大帝在晚年時有所醒悟,做了深刻的自我檢討,這一點也得到了史學家的肯定。所以他評價肯定要遠遠好於秦始皇。

    四、文治的效用

    評價一個帝王,需要從文治、武功兩方面全方位評價。兩位皇帝武功蓋世的同時,文治也同樣了得。可秦始皇在文治方便,無論是“獨尊儒術”,還是“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或是執行“郡縣制”,效用本質都是加強中央集權、方便管理國家,對於百姓沒有太多有益效用。

    而漢武帝,單單是“鹽鐵專賣”的政策,便把大家族、大商人的利益牢牢控制在朝廷手裡的同時,讓中央政府增加了收入,間接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還對百姓有平衡物價的效用。

    最後總結,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是開創了不世偉業的千古一帝,都在華夏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都值得大書特書,但對待百姓的不同態度、戰爭勝利的不同性質、人的不同個性等原因,都決定了漢武大帝的評價要遠遠好於秦始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