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粗布愛影視
-
2 # 藍雪可樂
2020年的開頭異常艱難,不贅述,大家也都知道全世界在遭受的生命危機,還有各種自然或人為的災難在頻頻發生。最初的焦躁讓人無法靜心、無暇寫作,一直到今年看了一部很經典的治癒系電影《小婦人》之後,內心有了衝動想要寫點什麼。
二刷這部經典女性題材作品,楊瀾女士的話重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自已。本片以現實與回憶兩條平行線的視角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梅格,喬,貝絲,艾米)的女性成長史,成為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豐富情感的真實寫照:積極獨立、堅強勇敢、敢擔當,有才華······但在過去西方主流文化中,這同時也是被不屑一顧的,所以才有了馬奇姑媽對艾米說的那句話:女孩子做得再好,都不如嫁得好。
女性的身份認同感影響她們的一生
喬在四姐妹中屬於特立獨行,不受羈絆的一種,但在父母困難的時刻卻能承擔起賺錢養家的重任,去和報館男編輯周旋,想要更高價賣掉自己的書稿;在妹妹貝絲病重時,可以放下自己的一切回到她的身邊,全身心地陪護;在母親無錢買火車票去照顧受傷的父親時,悄無聲息地賣掉珍愛的長頭髮支援母親;在自己徹底變成“假小子”的時候,又會在臺階上偷偷哭泣······
這一切責任與重擔在普通人看來,應該讓男性去承擔,但是因為家裡唯一的男人——自己的爸爸不在身邊,她把少女的脆弱感都掩埋起來,讓自己成為家人的精神支撐。在這裡感覺喬不像“小婦人”,而更像一個活脫脫的“大女人”。
當孤獨感侵蝕喬對女性身份的信仰時,她哭了,眼淚的流淌讓也看到了她脆弱的一面。她在為自己堅持的“我只是不想女孩被別人所定義的樣子而生活的信念”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在那個當下,喬也說出了我的心聲。之所以對這部片子情有獨鍾,是因為喬的代入感啟發了女孩們的心聲:不因任何外界的聲音,而失去對“做真實自己”的追求。
女孩的教育起點在於媽媽的精神世界富足
俗話經常說:窮養兒,富養女。
很多教育專家對此做過很深入的解讀,在這部電影中,觀者都發現馬奇太太對於養育四個女兒所採取的教養方式,是值得被更多母親去學習的。
面對生活拮据的時刻,馬奇太太依然帶領自己的女兒們去幫助身邊更加困苦的人。在大女兒猶豫要不要去參加舞會的時候,馬奇太太堅定地支援她,女孩就應該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體驗之後才知道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喬救回掉進冰窟中的艾米自責不已時,馬奇太太用坦誠的態度告訴她,媽媽年輕的時候也像你一樣脾氣暴躁衝動,傷害過周圍的人。在喬為錯過自己的初戀愛人而感到孤獨的時刻,她又能直言不諱地幫助女兒去區分愛與被愛是兩種不同的感覺,如果是真愛,就勇敢去追尋。
這些情節的描述都證明了馬奇太太是一個見過世面,見過自己的內心,同時也可能受過傷的女性,但是她能夠把自己的所有經歷化作激勵女兒們前進的動力,精神世界的富足可見一斑。她教會了自己的女兒們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去過生活,並且讓她們擁有一個足夠安全的精神港灣。這是我一直以來崇拜的人生境界與向前的方向。
女孩們在每一次出離自身性別角色的同時,又會迴歸到更加堅韌、寬廣的女性魅力,讓小家與大家都承認其存在的價值。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曾經說過:女性在其一生當中,總會有想要出離自身性別角色約束的時刻。
為了更重要的存在意義,打破世俗對女性的評價,在電影的結尾喬用馬奇姑媽留下的房產去建了一所藝術學校,為觀者尤其是女性觀者種下了一顆“善良與愛”的種子,為培養更多的智慧女性而去奮鬥。
最後的最後,看到《小婦人》這部著作被印刷出來,喬把它抱在胸前露出微笑時,我感到這部書沉甸甸的重量,它實現了喬對去世的妹妹的承諾,也讓包括喬在內女孩們的成長賦予了對未來的希望。
經典總能帶給我們治癒,同時回到現實,經歷疫情考驗的國家與社會,有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尤其是那些可以被叫做女孩的90後,95後醫護人員,堅守在一線最危險,也是最賦神聖使命的地方貢獻著女性的力量,在撐起祖國這個大家。每次在電視上看到那一張張被護目鏡和口罩壓過的笑臉,眼睛裡就會噙著淚水,但這淚水是溫暖且具有力量的,因為我也自豪於自己是“中國女性”的一員······
女神節,祝所有女孩們節日快樂,越來越美麗、善良,笑臉為形、真金如色,永遠面向太陽,向上生長
-
3 # 王室那點事
【《小婦人》10句最經典對白,句句是愛情良言】
經典對白#1
"Writing Doesn"t Confer Importance, It Reflects It." – Jo“Writing Things , ” “Is what makes them important.” – Amy
「看似不重要,或是因為從沒有人寫,寫出來不會賦予重要性,只會反映其地位。」「我不認同,寫出來會令其更重要。」
自己的作品,認為沒人會有興趣知道她與姐妹們的相處時光與經歷。但Amy卻回答她因為因為事情重要,所以才需要寫下。幸好Louisa May Alcott最好決定出版著作,我們才幸讀到這部著作。亦證明了有時我們認為不重要的小事情,分分鐘可以改變世界。
經典對白#2
"I"m Angry Nearly Every Day Of My Life." – Marmee
「我每天都控制自己的怒氣。」
作者筆下的Marmee,是文學作品中最受人愛戴的女性人物之一。身為一家之主的她在戰時獨力撫養、栽培四個女兒,給予她們很多當代女孩子得不到的信任和尊重。媽媽有時會被讀者視為是為家庭而犧牲自我的象徵,但Louisa May Alcott其實是根據她那位性格剛烈的母親Abby May來塑造這個人物,Abby是個慷慨激昂的婦女參政運動者、廢奴主義者,也是美國首批社工,她是個堅定不移的改革者,不只是作者的人生嚮導,也是創作上的繆思。
電影中,Marmee向Jo坦言不會容忍周遭不公平的事情或女性所受的限制,但她只是把憤怒和對改變的渴望埋藏在心裡。因此她希望女兒可以擁抱自己人生的情緒。而她所說的其實是任何世代的人都都需要聆聽:你可以成為最真的你,不要讓別人的看法使你收起你的狂妄、憤怒、脆弱、感性、幽默或者優雅,因為這才是你。
經典對白#3
"You Will Be Bored Of Him In Two Years And We Will Be Interesting Forever." – Jo
「你兩年後便會對他生厭,我們一起會永遠有趣。」
不婚主義的Jo在Meg結婚時曾力勸她不要出嫁,更提出可以與Meg離家出走,自己可以靠寫作維持生計,讓Meg繼續去追自己的演員夢。相信有少現代女性都有同感,在這個獨立自主的時代,在經濟上可以自給自足的女性不用依舊婚姻。
經典對白#4
"Just Becaus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It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 – Meg
「我的夢想雖然與你不同,但不代表不重要。」
Meg是一個比較思想傳統的女性,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她內心深處最大的渴望就是與心愛的人結婚,就像她在婚禮當日跟祖說:“我的夢想跟你的不一樣,並不代表我的夢想就不重要了。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
經典對白#5
" You must marry well. Save your family. – Aunt March
「你必需嫁人,才有能力照顧家人。」
Aunt March是個承繼了豐厚財富的寡婦,她的財富讓她可以不用再婚,並且毫無保留和口若懸河地說出她心中所想。她會跟幾姐妹說:“你最好做好準備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因為世界很殘酷,沒有人會關顧你。”因此她認為現實世界與我們想要不同,所以你要找一個實際的方法去生存。當你有能力,才可以嘗試改變世界。
經典對白#6
"The World Is Hard On Ambitious Girls." – Amy
「世界不停打壓有抱負的女生。」
經典對白#7
"I Believe We Have Some Power Over Who We Love. It Isn"t Something That Just Happens To A Person." – Amy
「我相信能控制自己愛上誰,愛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
Amy很清楚當時女人的命運大部分都無法自主,因此她認為麵包應該比愛情行先。但當她有機會嫁入豪門,卻為了自己理想的愛情而放棄。因為《小婦人》想探索的是這四姐妹不只是尋找愛情,更是尋找她們心目中平等的愛情。
經典對白#8
"Women Have Minds And Souls As Well As Just Hearts, And They"ve Got Ambition And Talent As Well As Just Beauty. And I"m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All A Woman Is Fit For." – Jo
「我只是覺得女人…她們有主見、有靈魂,不只得感情;她們有志向、有才華,不只空有美貌。我厭倦別人說,女人只適合談情說愛。」
對處於南北戰爭的18世紀,對於女性的成長可說是相當嚴謹,認為結婚是女人的唯一出路,因此Jo經常被灌輸要嫁作人婦的觀念,離開婚姻女人就什麼都不是。但Jo是一個不願屈從時代的新女性。她衝動直率、不甘於嫁為婦人;她擁有寫作的夢想,對性別框架以外的人生的追求,希望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因此電影中不乏她的獨立宣言。一字一句彷彿表達現今女性的心聲。
經典對白#9
"I Intend To Make My Own Way In This World." – Jo
「我想自己闖出一片天。」
經典對白#10
"I"d Rather Be A Free Spinster And Paddle My Own Canoe." – Jo
「我寧願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老姑婆,自己照顧自己。」
-
4 # 壹星閱
電影用一種娓娓道來的節奏,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一家的故事。
戰爭期間,馬奇先生應徵入伍,留下太太帶著四個女兒,一同生活。女兒們性格迥異,各有特色。大姐美格賢惠溫柔,有一些愛慕虛榮,一心想做一名賢淑的家庭主婦。二女兒喬敢愛敢恨,熱愛寫作,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楚的認知。三女兒貝絲溫柔善良,處處為他人著想,喜歡彈鋼琴,是家庭中的潤滑劑。小妹艾米古靈精怪,小小年紀,就打定主意嫁個有錢人,時常把一句“我們都會長大,我們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掛在嘴邊。
四個女兒個性不同,但同樣的善良、溫厚。儘管戰爭期間,馬奇一家的經濟並不富裕,但是“小婦人們”的日子依然過得有滋有味。她們像一個堅不可摧的團體,用溫柔的力量共同築建和守護著這個家。
一、他們的幸福,來於情緒表達的不受限制馬奇一家的幸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在這個家庭“情緒”的自然流動。
她們善良,並不意味著一味忍讓。馬奇太太平日裡看起來個性溫柔,對女兒們的教導總是循循善誘,但在該強勢的時候,絕不做老好人,讓孩子們受委屈。
有一次,小女兒艾米回到家,哭訴學校的老師打了她,馬奇太太立馬給老師寫了一封義憤填膺的信,信的措辭相當激烈:
“你有什麼權利打小孩?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如果你打和羞辱小孩,她唯一學到的教訓就是‘毆打和羞辱’”。
信寫完了,她問艾米:“你能約束自己在家學習嗎?”艾米點點頭。於是乎,她直接讓女兒退學了。
在這個家裡,憤怒從來都是一種可以被接受的情緒。
小女兒艾米因為姐姐喬不帶她去看戲,憤怒地燒燬了喬的寫作手稿。喬衝著妹妹怒吼:“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馬奇太太瞭解了此事,沒有勸喬讓著妹妹,別跟妹妹計較,而是告訴她“這對於你來說,是很大的損失,你絕對有權利生氣。”
生氣歸生氣,艾米不小心掉進冰窟窿裡,喬拼命相救,還埋怨自己,怎麼對妹妹這麼狠。
除了憤怒,在這個家裡,悲傷也從不被輕易掩蓋。
當馬奇太太得知先生受傷的訊息,她沒有選擇隱藏,獨自抗下所有的悲傷。而是第一時間與女兒們分享了這個壞訊息,並選擇共同面對。
馬奇太太要遠行去照顧丈夫,一家人共同為此事做準備。留在家裡的大姐擔負起媽媽走之後,照顧家庭的重任;二女兒喬更是賣了自己的一頭秀髮,為媽媽換得出行的盤纏。連最小的女兒也在跑動跑西,為媽媽準備出行的裝備。
因為不掩飾悲傷,一家人可以在悲傷中互相鼓勁、互相安慰。所以,悲傷在這裡家裡不僅沒有表現的過於沉重,反而讓一家人空前的團結。
二、中國式家庭,不該習慣掩飾情緒對於情緒的自在表達,是我從這一家人身上看到最珍貴的東西。因為,這種表達方式,在中國的很多家庭裡是不多見的。
我們似乎對於憤怒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我們習慣於強調“閤家歡”,強調“尊老愛幼”,卻輕易的把憤怒、悲傷這些人類最自然的、本該擁有的情緒隔離在外。
隔離,並沒有解決家庭原本存在的問題。只是讓家庭成員學會了不表達,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於是,把更多的溝通,留給家庭之外的人。
而家庭內部,看似關係親密,實則漸行漸遠。不表達,看似維護了家庭表面的祥和,實則是破壞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就像導演徐崢在一次訪談中所說:“中中國人最重視親情人倫,卻很少去拍家庭電影。因為裡面說不清楚的東西太多了。說不清楚,是因為平時不願意說,於是表面祥和的家庭往往內裡暗流湧動。”
三、學會表達情緒,才能讓家人走得更近中國家庭面對情緒通常有三把斧。
首先是否認。
比如,一個孩子看見媽媽在哭,會很自然地問媽媽怎麼了?
媽媽習慣性地把眼淚一抹,對孩子說,“媽媽沒事,是沙子迷了眼睛。”
然後是壓抑。
一個被媽媽偷看日子的孩子,憤怒的指責媽媽“窺探自己的隱私”。
這個時候,爸爸對他說:“你怎麼跟媽媽說話呢,沒大沒小,看看你的日記怎麼了。”
最後導致過度承擔。
一個家裡的壞訊息,孩子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習慣了被否認、被壓抑和過度保護。長大以後的孩子,要麼選擇繼續把情緒埋在更深處,很難真的在家庭中,開啟心扉。要麼選擇在某一刻,情緒被積壓到極點,然後瞬間爆發。
所以,看完《小婦人》,我最大的感慨、最多的羨慕,就是她們之間平等的關係,和不受拘束的表達情緒的自由。
憤怒、悲傷,這些看似負面的情緒,其實不是洪水猛獸。
一個家庭裡,也不會只有其樂融融的快樂。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及時化解彼此小的情緒,不僅不會損害家庭關係,反而因為這種坦率,這種共同面對的勇氣,讓一家人走得更近。
這正是中國家庭應該向《小婦人》這部電影學習的。
-
5 # 可惡啊饅頭
描寫的種種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都曾經、正在並將要發生在每一個少女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書中提倡善良、忠誠、無私、慷慨、尊嚴、寬容、堅韌、勇敢、亦是人類永遠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
-
6 # 九零後大大叔
我看過之後心裡挺有感觸的,這部電影教了女孩好多東西,從長大到成人都對女孩成長很重要。我大概總結了四點。1。你該如何過好這一生,而是向所有女人展示了,你的生活和選擇,具有多種可能性。
回覆列表
上映於2019年的電影《小婦人》,則通過人的善良淡化階級,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許多有意思的東西,那些相似的經歷,以及產生的人生思考,都給與我極大的震動。尤其是電影中那些窮女孩的人生價值和愛情選擇,讓我十分欣賞。
對於窮女孩兒而言,她們人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無他,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通過自己的奮鬥,讓自己變得富有起來。當然,這樣很辛苦。二是嫁給一個有錢人,通過丈夫的財力讓自己實現翻盤。除此之外,也可以安於貧困,追求精神富有。
是的,作為女性,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況,在自己頗有姿色的情況下,實在太過容易。更何況,姑姑的那一套道理,在她身上也得到了印證,嫁了個有錢人,一生都衣食無憂。四個姐妹們也曾迷惘,也曾願意跟著姑姑的那套走,可她們最終都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會面臨不知道如何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她們比自己的姑姑勇敢了太多。除了欣賞她們的選擇,我同樣欣賞她們的善良。四姐妹們一家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窘迫了。可當她們的鄰居漢墨一家更加困苦時,她們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將這種階級帶來的緊張感沖淡了許多。
換句話說,這部電影裡出現了兩個階級的家庭,但他們之間用人性的大愛沖淡了這些差別。整個電影看起來溫馨而讓人感動。要知道,比起人性本惡論,我們更加期待人性本善。是的,善良可以沖淡一切緊張和對立。
很多觀眾都對喬的愛情感到惋惜,因為她至少有兩個優質男孩可以選擇,一個是弗雷德,一個是羅裡。這裡要說一點的是,弗雷德和羅裡,都是優秀的男孩,他們是那樣的坦承,那樣的真心,那樣的單純。
喬和弗雷德沒在一起,也沒和羅裡在一起,在我看來,其實並不遺憾。喬和弗雷德相處時,她知道對方喜歡自己,可就是不答應,是因為她還沒有發現真實的自己,到底想不想要結婚。即使後面去追走了的弗雷德,也只是家人的慫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