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黃小麥
-
2 # 七柳仙生
司馬遷在《史記》寫完之後,在書中有介紹,一份藏於名山大川,一份副本在京師。
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司馬遷因為在《史記》中有對漢武帝的記述,也有對漢朝皇帝劉邦的記述,包括對漢朝的對手項羽的記載,而對劉邦和漢武帝都是有負面評價的,反而在書中對項羽評價很高,這在當時,雖然他是史官,也是不被朝廷所允許的,肯定不會被官方出版,所以當時《史記》實際是屬於禁書之列的。
司馬遷去世之後,到漢宣帝時期,政治比較開明,司馬遷的外孫楊惲,把《史記》獻給了漢宣帝,得到漢宣帝的許可,這才公開出版發行,從而大範圍的流傳開來,一直到今天。
-
3 # 豆逸然
古時的書籍都是傳抄的,傳抄過程中有遺失,錯誤出現,比如會把豎直書寫的齊侯六年錯抄為齊侯十八年等等,通常政府藏書在改朝換代時容易因戰亂毀滅,民間大量傳抄的話會使書籍更容易流傳下來。司馬公作史記時應該寫了至少兩套,官方對其中一套做過刪改,後來禁燬,由其家人保留了另一套,後來獻出,民間大量傳抄從而儲存下來,但傳抄過程中出現大量錯誤,這也是現代史學家不斷依據其他史料註定史記的一個原因。
-
4 # 豆逸然
古時的書籍都是傳抄的,傳抄過程中有遺失,錯誤出現,比如會把豎直書寫的齊侯六年錯抄為齊侯十八年等等,通常政府藏書在改朝換代時容易因戰亂毀滅,民間大量傳抄的話會使書籍更容易流傳下來。司馬公作史記時應該寫了至少兩套,官方對其中一套做過刪改,後來禁燬,由其家人保留了另一套,後來獻出,民間大量傳抄從而儲存下來,但傳抄過程中出現大量錯誤,這也是現代史學家不斷依據其他史料註定史記的一個原因。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史記是一部史書。因此它與其他類的書籍就有了“身份”的區別。歷代統治階層對待史書的態度都是十分嚴肅的。因為史書很少有特別針對意識形態的描述或“指引”。基本上不會動搖統治階層的統治。(注意:是階層而不是階級)所以,中國曆朝都十分重禍對前朝或更早的朝代歷史的整理完善。自秦帝國一統開始,已經有了正式的官署專門來進行史書的編攥和修訂。同時也一併推行地方方誌的收集。這也是古人的哲學理念之追古喻今。解決我從哪裡來以及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因此國史類基本上都能完整流傳下來。五胡亂華時,晉漢衣冠南渡。所攜最多也是史書。我們現在看到古籍有版本的區別就是歷代重新整理抄錄(刊印)以及校注的結果。抄錄時不可避免的出現錯漏甚至託偽。所以,修史也是一個重新考證還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