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代i7的時候超極本大規模鋪貨,主頻不到2GHz的低壓U佔絕大多數。當時技術不成熟,SSD價格高昂以及CPU製程不行超極本體驗太差,讓人們覺得低壓U不能買可以理解。
回覆列表
-
1 # 太平洋電腦網
-
2 # 偶系帥哥
這是一種認識問題,無法科普,中國市場的CPU購買目前依然是中低端佔據絕大多數,和一個從來沒實用過旗艦產品效能的顧客談節能,有點對牛彈琴的感覺。這就好比對一個一日三餐將將能吃飽的人談減肥是一個道理。
-
3 # 文佳木
低壓cpu是為了省電而生的,它是為了超極本而生,是為了女人而生的,它除了能看電影聊天之外,幹什麼什麼卡。cpu的效能就是取決於頻率,就算是英特爾出第100代,頻率低那也是白瞎。多核不能決定運算速度,只能決定並行的任務處理量
-
4 # 愛老虎油66
上一臺筆記本是i7-4720hp,現在用的是i7-8550u。日常使用上沒有區別,八代低壓版發熱好太多了,也可能是四代火爐太熱。效能上八代低壓要比四代標壓好許一些,吃雞一小時也很流暢溫度控制也不錯,四代標壓玩一小時可以燒烤了。對於非遊戲發燒友來說選擇八代低壓是不錯的,其實現在遊戲更考驗顯示卡,八代低壓已經效能足夠甚至過剩了
-
5 # 就是力爺
因為用低壓u的使用者都是商務人士或者女士,追求輕薄便攜續航,沒時間或者是不會在網上吐槽這些。而吐槽最多的是學生黨遊戲黨屌絲宅男,因為他們把本應該花在效能上的錢花在了便攜上,當然要吐槽了,然後就形成了現在這種結局。
-
6 # RingyumDing
不懂裝懂的人太多了唄,引數說的頭頭是道,真問點問題,沒幾個說的明白,一個錯誤答案可以相互複製貼上傳播到處都是,,,輕薄路線的基本全是低壓,散熱和續航的原因,,但效能差嗎,未必。。 x230用了快4年了,年底做BP,同時開多個200M的表格(有4萬多行,30多列欄位),PPT(大量表關鍵),CAD,沒什麼壓力,除了溫度有點高,,一個月下來關機時間也就200小時吧,,不知道有多少辦公需求需要超過這個效能負荷
膝上型電腦先看什麼?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先看CPU,因為CPU是筆記本的大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款筆記本的好壞。
因為英特爾的晶片功耗控制好、效能也強、發熱控制也好,膝上型電腦上的CPU很大部分都是英特爾酷睿系列的晶片。
但是英特爾酷睿系列晶片分類比較多:i3、i5、i7、i9。同時不同年代的產品有不同數字表示。例如第八代的酷睿晶片都是i5-8XXXX的。持此之外,不同的用途的筆記本的CPU還有不同的字尾:U、Y、H、M、Q和X,還有兩個字母的組合,看得人眼花繚亂。
在那個筆記本還停留在傻大黑粗的時代,產品定位還沒有現今這麼清晰的時候,有時候就用作效能比較,直接看這款產品具不具備價效比。所以學長告誡我,買怎麼樣的筆記本一定要買怎麼樣的字尾,不然會後悔。例如買筆記本,不要買U的,因為學長說效能不夠強。
但是隨著工藝和效能的進步,如今這麼多年過去,部分字尾消失,細分領域越來越清晰,字尾作用也逐漸擺脫了那種誤解,人們不會在以U和價格來衡量一款產品。
例如第八代的酷睿系列的i7-8550U這一款晶片,採用全新的Kabylake架構,使得能耗被控制很好的同時,效能大幅度提升,單核效能甚至媲美HQ結尾的CPU。一些搭載了i7-8550U筆記本甚至直接用來玩遊戲,剪輯、渲染一些影片都沒有問題。
除了效能和功耗控制的提升,大家對自己的需求更加明確。尤其是大學生或者是有商務需求的小夥伴,他們認為採用使用帶U的處理器的輕薄本,效能不俗、能耗控制好、輕薄便攜、續航時間長。大家從自身需求來衡量產品價值,越來越喜歡使用帶U的處理器的輕薄本。